• 1、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联分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给予重点保护。某校七年级学生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展板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以下活动内容。

    活动一【探寻遗址和建筑——保护物质文化遗产】

    展板1

    北京人复原头像

    图1

    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2

    (1)根据图1,指出北京人头部特征。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个维度描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展板2

    中国大运河

    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隋朝修建的大运河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 理由:①

    明②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2)根据展板2,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活动二【收集并整理资料——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板3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活字印刷术

    2010年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 雕版印刷是将整页文字或图形反向雕刻在木板上,在上面涂上油墨,然后将纸张压在上面印制。活字印刷也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它由一位普通艺人试制成功——胶泥刻字,制成字印,将字印镶嵌于铁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蜡熔化,把版面压平,便可刷墨印书。后来中国人又用木头和各种金 属活字代替了泥活字。印刷术由中国传到中东,再经中东传入欧洲。在欧洲,印刷术变成新救的工具 和科学复兴的手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展板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位普通艺人”是谁。分析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进步起到的作用。

    (4)根据以上活动,谈一谈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化遗产。

  • 2、【成功实践】1917年11月7日(公历),俄国爆发了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 3、【法治渊源】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撰了一系列法律文献,统称为《》,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 4、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 5、【航海壮举】明朝(人物)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 6、【制度创新】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在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创立。
  • 7、DeepSeek的全称是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加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文简称是深度求索.“深度求索”开发的智能工具可快速协助人们行询学习资料、解答疑问等。下列与“DeepSeek”联系最密切的科技成果是(     )
    A、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B、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C、电子计算机的使用 D、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 8、九(2)班李建明同学梳理的人类文明成果:古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他学习的内容是(     )
    A、政治体制的延续性 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多元经济发展模式 D、符号记录多样文明
  • 9、八(3)班历史学科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梳理出以下信息。其主题是(     )

    邓小平理论

    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问题

    A、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B、现代化强国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新发展理念
  • 10、有些歌词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卬记,蕴含着时代的心声。“远离你的时候思念长长,走近你的时刻热泪汪汪,一百年的荣辱,一百年的沧桑,香港啊!别来无恙”。这首歌词表达了人民(     )
    A、对香港回归的渴望 B、赶走日本侵略者的激动 C、对民族独立的喜悦 D、反抗英国殖民者的决心
  • 11、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李小丽同学制作的年代标尺,序号与史实相符的是(     )

    A、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②海南等四个经济特区建立 C、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④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12、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这反映了(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3、2024年10月,贵州某校八年级举办纪念红军长征黑板报活动,八(1)班绘制的下列黑板报中长征路 线图①②分别是(     )

    A、遵义和会宁 B、金沙江和吴起镇 C、瑞金和会宁 D、泸定桥和吴起镇
  • 14、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了一张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贾伯涛的毕业证书,其颁发时间为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一日。民国十四年按公元纪年法换算是(     )
    A、1922 年 B、1923 年 C、1924 年 D、1925 年
  • 15、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还创办了广生油厂、轮船公司、通海垦牧公司等许多产业。这体现出他主张(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变法维新 D、民主科学
  • 16、新雅中学历史探研社团在探究古代农业发展时,整理出以下资料,其中代表唐朝农业先进生产工具的是(     )
    A、 B、 C、 D、
  • 17、整理笔记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是王小明同学整理的东汉部分笔记,他学习的内容是(     )

    皇帝:刘秀

    措施:释放奴婢,咸轻刑法,裁减官员,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等

    局面: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比较安定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18、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战,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的抗日战争纪念日。

    材料二   陈嘉庚年谱 (部分)

    时间

    事件

    1910-1911 年

    加入同盟会,汇款5万元支持孙中山

    1912-1921 年

    在集美创办小学、师范、商科等学校;创办厦门大学

    1937-1941 年

    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累计捐款15亿元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中国共产党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假设你是红色故事讲解员,请你向游客介绍上述三个纪念日设立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嘉庚的救国途径。陈嘉庚身上体现了哪些精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提炼出两个历史结论。
  • 19、中国幅员辽阔,有效的地方、边疆治理制度体现了历代统治者的治理智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中央王朝与西域关系的演变

    时期

    交往方式

    交往水平

    西汉初

    西汉王朝没有力量开发西域。

    汉武帝

    在张骞对西域认识的基础上,开始对西域采取军事行动。

    探索

    汉宣帝

    在西北边疆建立了西域都护。

    全盛

    汉平帝

    在中央政局不稳的情况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最终走向崩溃。

    崩溃

    ——摘编自龙晓燕《西汉时期西北边疆的民族关系研究》

    材料二

    时期

    治边政策

    唐朝

    设立完善的以都护府、都督府为特点的边疆管理体系;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

    元朝

    设置专门的管理系统以加强对吐蕃地区的统治;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地确立治边政策。

    ——整理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节选)

    (四)设了3000 名正规军队:前后藏各驻1000名,江孜驻500名,定日驻 500 名,前藏代本(统兵五百的军职名)由驻拉萨游击统辖, 日喀则、江孜、定日各地代本,由日喀则都司统辖。

    (八)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收入及开支,驻藏大臣每年春秋两次进行审核。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汉与西域的交往方式。从西汉中央与西域的关系演变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和元朝时期的治边政策有什么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对西藏治理体现的智慧。
  • 20、冷战时期,第三世界是美苏争夺的对象,在美苏争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两极格局瓦解后,第三世界失去了中间地带作用,在大国间的回旋余地大大缩小了。这表明(     )
    A、美苏冷战局面更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B、第三世界只能依赖大国实现发展 C、国际格局的变动影响第三世界的发展 D、国际关系的变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上一页 402 403 404 405 4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