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位同学将与天文地学相关的内容整理成下表,但不小心将墨水溅到了笔记本上。污点处的内容应是 ( )

    A、东汉、王充 B、西汉、晁错 C、东汉、张衡 D、西汉、东方朔
  • 2、四川成都青城山上建有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
  • 3、秦汉时期,农学有较大发展,代表性著作是《汜胜之书》。…………( )
  • 4、蔡伦造出的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 )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雄关漫道】
    材料一: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公 元493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    ▲    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 不愿意继续前进了,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  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请将材料一 中 ▲ 补充完整,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迁都的原因。
    (2)、【革故鼎新】

    材料二:

     材料二依次体现了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3)、【今非昔比】

    材料三:成书于6世纪中期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东晋、  刘宋)以来,(南朝人)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衣冠  楚楚的社会名流),并在中原,(洛阳城里)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富足)。”

     材料三中的现象与材料二中的改革有什么联系?

    (4)、【以史为鉴】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孝文帝改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 6、 小金准备参与一个关于北魏的论文征集活动,她初步拟了以下四个题目,其中不能选择的是……… ( )
    A、《从平城到洛阳的抉择》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北魏统一全国的历程》 D、《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
  • 7、 如图为山西大同博物馆藏品——北魏彩绘陶牛车。乘坐牛车本为中原士族风尚,后为北魏继承。但该牛车盖顶部隆起,形似帐篷,又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风格。这说明……………………………( )

    A、北魏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铁犁牛耕 B、北魏民众的出行方式以牛车为主 C、民族交融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D、北魏政权建立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 8、 右侧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采桑图》中,左侧女子正在采桑,右侧一孩童在护桑,有学者认为这个女子是龟兹人。此图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北方统一 B、中外交流 C、民族交融 D、文化昌盛
  • 9、 狩猎是鲜卑族常见的生产方式,某同学依据史料统计了北魏时期帝王出猎次数(部分),引发表格中“0次”数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

    道武帝至献文帝时期(约85年间)

    孝文帝(29年间)

    次数

    道武帝

    明元帝

    太武帝

    文成帝

    献文帝

    0次

    7次

    2 2 次

    19次

    1 2 次

    7次

    A、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B、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C、统治区域发生改变 D、皇帝兴趣发生变化
  • 10、 服饰是一部穿在身上的历史。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次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次改革…………………( )

    A、加强了对外交往 B、形成了三国鼎立 C、加速了北朝衰落 D、促进了民族交融
  • 11、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①②政权分别是( )

    A、东汉、北魏 B、西晋、北魏 C、西晋、南朝 D、西晋、前秦
  • 12、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典战役。以下对淝水之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战役发生在4世纪后期 B、东晋取得了胜利,前秦军队失败 C、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D、在王猛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 13、577年,北齐灭掉北周,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
  • 1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主要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
  • 15、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
  • 16、三国时期历史虽短,但无数英雄人物和故事深入人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东汉末年分三国”,以下是反映该时期局势演变的思维导图。
    请把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人物:① , ② , ③ , ④

    政 权 :A;B;C.

    (2)、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材料二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次战役有关?这次战役的影响是什 么 ? 

    (3)、材料三:黄龙(孙权年号)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率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

    ——《三国志 ·吴书》

    材料三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4)、材料四:有学者认为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相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的观点?请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述。

  • 17、小明同学参观某博物馆过程中,看到了许多古代生产工具,其中属于三国时期生产工具的是( )
    A、 B、 C、 D、
  • 18、根据《三国志》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今河南安阳 市北郊一带)。2009年,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  市的高陵墓,其墓主为曹操。由此可见,认定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 C、家族族谱和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二重证据”
  • 19、史实是拍摄电视剧的重要依据,要展现三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下列情景能够在电视剧中出现的有 ( )

    ①吴国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②曹魏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

    ④曹操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局面。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局势的是( )
    A、 B、 C、 D、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