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8世纪,采用中国造纸术的作坊出现在中亚的撒马尔罕等地,之后逐渐扩展到开罗、摩洛哥与西班牙的一些城市。研究这段历史可参考的地图是( )A、
B、
C、
D、
-
2、下图是学生学习罗马法制发展过程时整理的学习笔记,①②处应为( )A、《汉谟拉比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拿破仑法典》 D、《十二铜表法》 《拿破仑法典》
-
3、13世纪,法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特许自治城市。它们建立了完备的城墙和防御体系,“比贵族的城堡强大得多”。这一现象使法国( )A、等级秩序崩溃 B、国家走向分裂 C、民主政体确立 D、王权不断强化
-
4、有学者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中世纪定义为一个“黑暗时代”。下列支撑这一观点的是,欧洲中世纪( )A、黑死病的大流行 B、教会将异端者处以火刑 C、大学的兴起发展 D、农奴被终身束缚在庄园
-
5、下表是学生在学习欧洲某文明某个阶段的历史后所归纳的阶段特征。符合上述阶段特征的是( )
政治
两个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
法律
平民通过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
军事
不断对外扩张,地跨亚非欧
A、希腊城邦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共和国 D、西罗马帝国 -
6、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生产关系也会随之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昔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最终各自建立起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为以后大一统专制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传播,形成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发展的高潮,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并归纳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人物
衣食住行等物质文明
文字等精神文明
炎帝
生产工具、耕种、陶器、纺织、煮盐
天文、历法、琴瑟
黄帝及其部下
宫室、衣裳、水井、船只、弓箭
文字、算盘、音律
材料二:古代埃及人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植物纸草,不容易长期保存。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东汉时代的蔡伦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材料三: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1)、每年清明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炎帝陵、黄帝陵拜祭。依据材料一,写出炎帝和黄帝被中华民族尊崇的原因。(2)、有学者认为“世界受蔡侯(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依据材料二,请你谈谈理由。(3)、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依据材料三,归纳古代丝绸之路的打通对人类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4)、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我们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
8、历史图片,如地图、人物画像、文物照片等,比较客观的记录了人类历史活动,正确解读历史图片,有助于还原真实的历史图景。(1)、历史地图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揭示不同时期处于变化中的地理环境及在此环境中人们的活动,是对历史现象某种程度上的动态反映。请阅读以下《三国鼎立形势图》,将图中ABCD正确匹配至①至④题。(填字母即可)
①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达的地方:
②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发生地点:
③刘备于221年称帝后所建立政权的都城:
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决定性战役的发生地点:
(2)、以下为一些杰出历史人物的画像,请仿照示例,任意选择其中一位人物,完成知识卡片。(示例用过的人物不能再用)示例:选择 C.汉光武帝:他为巩固统治,采取了系列措施。释放奴婢,轻徭薄赋;合并郡县,裁撤官员,加强监督;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等。促进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从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3)、以下图片为历史探究课上“古代文明我探寻”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文物/文物模型照片,请从图2、图3、图4中任选两幅图片,结合所学,按照所给示例,完成表格内容。(示例用过的文物不能再用)文物/文物模型
对文物/文物模型的说明
示例:图1
“康侯”斧是西周时期的青铜斧,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
-
9、“它介绍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里的“它”是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伤寒杂病论》
-
10、中国古代每一个专制王朝都深深烙上了“家天下”的印记,一些史学家把皇姓跟朝代名合二为一,如称唐朝为李唐、宋为赵宋,那么“元魏”是?( )A、三国时期的魏国 B、元朝 C、战国时的魏国 D、北魏
-
11、七年级王亮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对该图所示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2、下图中①②两点分别指的是( )A、长安大秦 B、洛阳大秦 C、长安西亚 D、洛阳西亚
-
13、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大趋势。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氐 ④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4、某同学对我国古代医学感兴趣,上网查资料时搜集到的信息:“他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据此判断,信息中的“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蔡伦
-
15、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的因素分别是( )
春秋 秦 汉 三国两晋 宋 明 清 年代
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百家争鸣 -
16、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该图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A、封国势力过大,威胁到中央的统治 B、实行休养生息,全国经济得到发展 C、士兵还乡务农,地方人口迅速膨胀 D、实行盐铁专卖,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
17、如下图是秦二世到汉文帝时期人口数量比较表,下列哪项内容跟汉文帝统治时期人口快速增长无关( )A、注重农业生产 B、减轻赋税和徭役 C、废除严峻刑法 D、推行儒学教育
-
18、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这反映了四川人民在灾后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美好愿望。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A、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B、春秋时期、秦朝 C、战国时期、西汉 D、战国时期、东汉
-
19、春秋时期,周天子分封土地,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这表明春秋时期( )A、周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崛起 C、分封制瓦解 D、封建制度建立
-
20、西周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在边境设置了烽火台。东周时,烽火台不仅没有被取代,反而在各诸侯国的边界上广为设置。有的还把烽火台用高墙连接起来,修建了长城。这主要是因为东周时期A、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B、铁制工具进一步推广 C、骑兵已渐成军队主体 D、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