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孔子在中国的封建时代被称为圣人。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书,这就是流传至今的A、《道德经》 B、《论语》 C、《诗经》 D、《楚辞》
-
2、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部分
时间
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1903年
出版《革命军》《猛回头》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1905年8月
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1907年
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孙中山、黄兴领导镇南关起义,均遭失败。
1911年4月
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却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摘编自统编本《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开幕典礼
材料三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材料四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民主革命先行者早期革命活动对辛亥革命成功所起到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部法律的地位。(4)、材料四中孙中山称谁为“民贼”?他是如何“戮此民贼”的?(5)、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如今盛世,如他所愿。作为一名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你能做些什么? -
3、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请从上述表格中找出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应的历史事件。(2)、材料中历史事件可以归类为“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两个主题。请你参照示例,以“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为主题,结合材料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100字左右)
【示例】主题:中国人民的抗争。论述: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4、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社会不断发生着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提出购买外洋船炮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曾国藩等地主阶级领导的这场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材料二中的“政治运动”代表的是哪一派别的利益?请写出这一运动的两名代表人物?(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彻底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哪场运动? -
5、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外敌入侵,顽强不屈,奋勇抗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近代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
战后签订的条约
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
①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等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②
③
《辛丑条约》
材料二 面对外来势力的侵扰,进步的中国人给予了坚决的回击。
侵扰
回击
19世纪中期,英国进攻虎门炮台
广东水师督都关天培战死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
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
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重创日本联合舰队,致远舰管带②及全舰将士牺牲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义和团提出③口号,打击了帝国
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表格补充完整。(2)、请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表格补充完整。 -
6、胡适认为,《新青年》创造了一个新时代;恽代英说,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地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他们如此青睐《新青年》,是因为该杂志提倡(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民主科学
-
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胡适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动了一场新的斗争。这场“新的斗争”( )A、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B、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C、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D、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
8、下表是某学者对中国社会现状的统计。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清末海陆军的建立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C、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
9、义和团运动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态 B、消除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C、体现了明显的盲目排外思想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
10、《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这是( )A、中国外交胜利的重大成果 B、国际机构协调的结果 C、"门户开放”政策的效果 D、列强之间矛盾的结果
-
11、《马关条约》给予日本与列强同等的特权地位,开放长江航运,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等。这些规定( )A、确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 B、使列强侵略深入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 D、阻碍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
1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支持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日本军队进攻台湾。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法军进攻台湾。以上史实( )A、说明了清廷政治统治的腐败无能 B、体现出清廷无能力维护国家主权 C、反映出清廷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 D、致使新疆地区开始引起清廷重视
-
13、洋务运动中,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北洋武备学堂自开办到1900年,培养了近千名近代军事指挥员。这表明,洋务运动( )A、以建设近代海军为主 B、为中国培养了近代人才 C、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D、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
14、“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上述内容出自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革命军》
-
15、鸦片的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清政府最终却不得不通过条约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迫使清政府最终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天津条约》
-
16、这场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领土开始被割裂,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开始改变,下列选项中与这场“战争”匹配正确的是( )A、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B、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C、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 D、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
17、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书中指出:“中国政府在1837年、1838年和1839年采取了非常措施,这些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的鸦片。”材料中“非常措施”的顶点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
-
18、如下图所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个时代不同地区的人类都有一些追求的梦想,在逐梦的过程中,人类孜孜以求,不断进步。(1)、请结合图中人类的两个梦想,以近代人类的逐梦之路为主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拥有怎样的时代梦想?
-
19、地标是历史的见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 作为法国地标性博物馆建筑,卢浮宫收藏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下表是卢浮宫馆藏文物名录(部分)
名称
年代
作者
《蒙娜丽莎》
1503-1506年
达·芬奇
《花园中的圣母》
1507-1508年
拉斐尔
《垂死的奴隶》
1513-1515年
米开朗琪罗
材料二 美英法三国著名地标(部分)
图1自由女神像,左手持一部典籍,上面刻着“1776年7月4日”
图2威斯敏斯特宫,又称议会大厦,是英国议会所在地
图3埃菲尔铁塔,为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建造
图4林肯纪念堂,其中的雕像上铭刻“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
111
材料三 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曾给世界带来太多震撼,人们在“水晶宫”里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和工业品:高效的农业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决定举办这一盛事的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按捺不住骄傲和自豪:“每个人会热爱这一切……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念。”
——摘编自《倾听人类文明进步的声音》
(1)、材料一中列出的藏品是哪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藏品的历史价值(从藏品的自身价值及研究价值等角度回答)。(2)、结合材料二,仿照图4的解读示例,从图1、图2、图3中任选一幅,完成对该图片的解读。【解读示例】图4是林肯纪念堂,纪念林肯总统。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推动了北方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水晶宫”建成的时代背景,并归纳材料所列展品体现了什么时代特征。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及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贮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合东西方特色的新兴经济……
——摘编自崔丽娜《定义希腊化世界:亚历山大型钱币的出现和传播》
材料二 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刘建军《拜占庭文化的历史价值新论》
材料三 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是他们路途中的常伴,那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希腊化世界”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奔波往返”者主要是什么人?以史实说明他们“在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