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它体现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雅典的民主政治 C、罗马的奴隶制度 D、法兰克王国的封君封臣制
  • 2、为帮助开展教学活动, 某历史公众号上推送了下表所示的专题资料包。由此可见, 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

    1. 书籍《木乃伊解密》

    2. “楔形文字系列图片展”

    3. 纪录片《国宝档案之商周青铜器》

    4. 古希腊神话阅读书目推荐

    A、一致性 B、传承性 C、多样性 D、交互性
  • 3、某班准备开展“阅读希腊经典, 了解希腊社会”的学习活动, 他们应阅读的经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摩诃婆罗多》 C、《十二铜表法》 D、《荷马史诗》
  • 4、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的史实和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8世纪, 希腊出现城邦

    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B

    斯巴达居民可以分为三部分

    斯巴达人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

    C

    “陶片放逐法”

    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

    D

    亚历山大东征

    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播

    A、A B、B C、C D、D
  • 5、伯里克利统治时期, 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家庭里有一名中年男主人、一名中年女主人、一名八岁小男孩、一名中年男奴隶、一名中年女奴隶, 根据当时的民主制度, 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并投票的有(     )
    A、5人 B、3人 C、2人 D、1人
  • 6、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这说明(     )
    A、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B、古巴比伦是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C、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 7、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下列成就属于古埃及文明的是(     )
    A、金字塔 B、楔形文字 C、种姓制度 D、儒略历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动荡的局势对布尔什维克党这样目标坚定的政治力量来说非常有利,它可以为“在野党"提供很多直接批评和揭露执政者的机会。首先在大城市举行武装起义的策略,实践证明也是正确的。在这里,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支持力量——工人阶级相当集中,这使它可以在关键时刻、在关键地点拥有对自己有利的力量对比。当两万多名武装工人和水兵冲向不足两千人把守的临时政府在彼得格勒的最后一个堡垒冬宫的时候,政权的更迭就像街头换岗一样,波澜不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注:图一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在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图二为: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材料四   苏联共产党是国家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各加盟共和国的联系纽带。党垮,国家必然垮,苏联解体乃是苏共垮台带来的直接后果。苏联的信仰危机首先是从党内出现并泛滥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应引以为戒,从思想建党、组织建党、作风建党和形象建党等各方面加强党的建设。苏共亡党、苏联解体,尽管内因是主要的,但外因也不可低估。西方为促成苏联和平演变,花了几十年工夫。针对苏联东欧剧变,邓小平审时度势,站在战略高度,先后形成“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抽、决不当头、有所作为”28字方针,具有长远指导意义。中国改革开放起步之日,正是苏联陷入停滞时期最严重之时。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使得我国领导人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的意志和行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和主要革命力量。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特征。
    (4)、根据材料四,归纳“苏联解体”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警示?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独立战争之初,玻利瓦尔就制定了要把整个南美洲从西班牙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的西属拉美“全面解放战略”。正是在“全面解放”战略的指导下,玻利瓦尔在大力增进各民族内聚力的同时,一开始就以南美北部为广阔战场,建立一支由南美洲各民族组成的大军……在和南部的圣马丁会晤后,玻利瓦尔率领会合的联军解放了上秘鲁地区……至此,西属南美地区最终获得了独立和解放。

    ——摘编自张勇《论玻利瓦尔拉美联合反殖斗争的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原来激进派领导的各种秘密武装组织,主张暴力斗争,但因为它们热衷于暗杀和恐怖活动,都被镇压下去。1919年,甘地在领导印度人民反对罗拉特法的斗争中,广泛发动群众并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功。1920年,国大党通过决议,正式接受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方式,并把它作为争取印度自治的手段。这种斗争方式始终被国大党所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编自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三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部分)

    1952年

    埃及人民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成立共和国,并在四年后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1955年

    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举行会议,通过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亚非地区反帝反殖斗争更加自觉地联合起来。

    1959年

    古巴人民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960年

    非洲17个国家获得独立,称为“非洲年”。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

    1999年

    巴拿马人民经过数年抗美斗争,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玻利瓦尔为拉美地区获得独立和解放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运动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当今形势下,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巩固民族独立,亚非各国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战胜国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英、法、美都指责战败国是战争的罪魁祸首,要求进行赔偿。主要战胜国不得不有限地承认一战中新独立国家的民族自决权,但也要求建立一个超国家的国际组织,以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这一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产物,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据徐蓝《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等

    材料二

    材料三   苏联解体后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概况

    美国

    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欧洲国家

    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

    日本

    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中国

    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俄罗斯

    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

    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主要战胜国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
    (2)、请你完成材料二知识结构图中“A”处、“B”处内容的填写。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苏联解体后的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什么?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国家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图一为美国《独立宣言》原稿文书及签署人署名图片。其译文摘录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图二为美国人约翰·特朗贝尔创作的油画作品《独立宣言》,由耶鲁大学美术馆收藏。)

    材料二

    (注:材料二图片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图三和图四,其中图三为: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户区——“胡佛村”;图四为:新政期间,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第二组包括图五和图六,其中图五为: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图六为: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宣言》颁布于哪一年?其内容体现了北美民众的哪些诉求?图一、图二史料,哪一则更具有史学价值?
    (2)、史事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从材料二中任选一组图片,对其所反映史事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
  • 12、万隆会议的举办国是(     )
    A、中国 B、印度 C、阿尔及利亚 D、印度尼西亚
  • 13、“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严重滑坡,消费品全面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同时,苏联各民族的积怨被煽动起来,民族之间从群殴、械斗,发展到武装冲突。”出现如此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B、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 C、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D、苏联宣告停止存在
  • 14、1945年2月,为协调盟军行动,安排战后世界,一场重大的会议召开了。这场会议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也为联合国创建打下了基础。“这场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 15、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其中“安全网”指的是(     )

    A、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 B、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C、欧元的统一使用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 16、日本早在20世纪初就成为紧随美、德、英、法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二战并没有对其工业造成致命打击,虽然国家财力损失了25%,但整体仍相当于1935年战前的工业化水平。材料旨在说明(     )
    A、二战前日本的工业位居世界前列 B、二战未对日本工业造成打击 C、二战后日本工业发展最快 D、二战后日本的重建具有一定的基础
  • 17、欧共体成立后,联邦德国和法国等成员国协调了各国的经济政策,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这些国家也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这说明欧洲联合(     )
    A、增强了欧洲各国文化认同 B、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C、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发展 D、促进了西欧各国共同发展
  • 18、针对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失败的原因,有许多人认为是由于希特勒在此役指挥中的一意孤行,德军统帅保卢斯的犹豫、懦弱,斯大林与时任苏联红军统帅的朱可夫的所向披摩。由此可见,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
    A、人心的向背 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 D、战场形势的变化
  • 19、有学者认为,希特勒在莱茵兰的冒险成功给他带来的胜利……莱茵兰的占领(指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军事行动,却为在欧洲的广大的新的机会打开了道路。这一军事行动(     )
    A、加快了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B、推动日本扩军备战进程 C、加速了德国经济危机的恶化 D、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
  • 20、名言中蕴含智慧,从名言中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下列名人名言体现出的共同精神品质是(     )

    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

    ——牛顿

    我之所以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

    ——达尔文

    A、虚心求教,不怕失败 B、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C、持之以恒,专心钻研 D、积极探索,勇攀高峰
上一页 1035 1036 1037 1038 103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