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下面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由此推断该事件( )
西方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结合为特点
以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为目标
A、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B、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C、打击了清朝和外国侵略势力 D、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制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的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战国时代……代表百家的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包括其分支学派,细考之亦有百家之多。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竟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习,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经验,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一一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材料二
材料三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进而结成部落联盟。
——五四制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材料四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怎样用火“对付自然”?(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图二房屋复原图的名称及原始居民。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终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的是谁?(4)、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
4、公元前 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据下列年代尺判断,这时间属于(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
5、在下面某同学绘制的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中①处应是( )A、福建 B、南海 C、四川 D、辽东
-
6、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铜权外侧刻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该铭文可以佐证( )A、西周的建立 B、诸侯争霸 C、战国七雄 D、秦朝的统一
-
7、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其中充分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成为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的是( )A、《诗经》 B、《论语》 C、《离骚》 D、《孟子》
-
8、说起中医的传承,首批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认为:“传承什么,怎么传?首先经典的学习和传承是必须的。中医世代传承都离不开经典传承,传承经典的核心就是《黄帝内经》。”这主要是因为《黄帝内经》( )A、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C、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 D、对疾病有更多的认知
-
9、都江堰在修筑时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地形、水势,采取无坝分水,耀江排沙,继而自然灌溉,譬如鱼嘴、飞沙、宝瓶口等均是顺应水势,而非逆水阻水,更非拦坝蓄水之类的做法,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重大作用。这些说明都江堰修筑的重要原则是( )A、连接南北 B、就地取材 C、因地制宜 D、堵疏结合
-
10、商鞅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通过把秦国绑到战车上,商鞅把诸侯眼中的“夷狄之邦”改造成了诸侯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国”。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 )A、确立县制 B、禁止私斗 C、奖励耕战 D、编制户口
-
11、《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这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国人暴动 D、涿鹿之战
-
12、春秋初期,诸侯国中只有姬姓的鲁、蔡、卫、晋、郑、燕等诸侯国被称为“诸夏”。到战国时期,曾被看作蛮夷的秦、楚、越等地处边远或外姓的诸侯国也被称为“诸夏”。这一变化说明( )A、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B、民族认同观念发展 C、各国地位趋于平等 D、周王的威信被削弱
-
13、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民族交融加深
-
14、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发展的体现。下图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使各方“权利分配处于平衡状态”,在平息战乱的同时扩展了周朝的疆土。由此可见,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
15、夏桀不修德行,伤害百姓,被商汤起兵讨伐,夏朝灭亡;商纣王对外征伐,残害人民,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灭亡商朝;周幽王时社会矛盾激化,西周被犬戎族所灭。由此可以归纳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王朝末期战争不断 B、分封导致地方膨胀 C、王朝末期不得民心 D、王位世袭存在弊端
-
16、“考古学者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和大型墓葬,反映这一时期中国已经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大量文物的出土也印证了这里曾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这一切都向世界说明——中国有国家的历史开始了。”材料中“国家”的是(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
17、《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 )A、皇帝制 B、民主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
18、下列图片能印证( )A、原始居民制陶技术高超 B、我国远古时期的社会发展 C、我国农作物栽培的技术 D、黄河流域的历史遗存丰富
-
19、四百多年前,砂糖曾作为一种奢侈品而存在。那砂糖是怎么成为随处可见的日常调味品?它对历史有何影响?今天我们就以“砂糖的旅程”为题进行一次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梳理甘蔗及砂糖生产技术的传播】
任务二【揭示砂糖消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时间
消费
对象
年人均
消费量
产品属性
17世纪50年代
主要是贵族
1磅
稀有品
(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17世纪80年代
以富人为主
5磅
奢侈品
(主要是从美洲地区进口为主)
19世纪50年代
全民
25磅
必需品
(加糖红茶成为平民的早餐,能迅速补充热量,工作之余的茶歇也使工人更能适应工厂的劳作强度)
——摘编自王倩《试论英属西印度糖业经济对近代英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等
任务三【完成项目式学习的作品】
材料一 16世纪之后,中南美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蔗糖生产中心。大量黑奴被载去美洲甘蔗园工作,“哪里有蔗糖,哪里就有奴隶。”甘蔗是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作物,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力、美洲土壤。
——摘编自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等
材料二 在拉美的甘蔗种植园中,黑人奴隶过着悲惨的日子……非洲和美洲为了满足欧洲人的快乐而遍体鳞伤,这无疑是一种“甜蜜的悲哀”。
——摘编自艾周昌、郑家馨《非洲通史·近代卷》
(1)、根据以上图片,结合时代背景和传播路线,简述甘蔗及砂糖生产技术从西亚传播至欧洲、美洲的过程。(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砂糖消费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3)、根据本项目的所有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甜蜜的悲哀”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
20、
某校九年级学习小组围绕“多彩的世界文明”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以下任务。
探究任务一 【从农业看文明】
农业的发展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农业相关资料
古埃及历法把1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割季3季,每季4个月。非常重视对尼罗河水位的测定。
修建运河和导水沟渠进行灌溉。灌溉网的管理使用纳入国家立法。出现了农人历书,总结农业经验。
地形与气候多种多样,遍布森林、平原广阔、雨水丰沛。各时期印度统治阶级都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
平原地种植谷物,山坡地广泛种植葡萄和橄榄。古希腊人认为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
古代文明农业相关资料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等
(1)根据上表及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古代文明,概括其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
探究任务二 【从文物看文明】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2)请你参照示例,选择组图中的一个文物或遗址(除示例外),写一张“文物导览卡片”。
名称及所属文明:良渚玉琮——中华文明
简介:良渚玉琮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礼器。它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探究任务三 【从交流悟发展】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材料一:唐朝时期,阿拉伯商人将丁香等香料运往中国,大量的植物和蔬菜也从外国引入中国,如菠菜和甜菜等;在当时长安居民的衣食、娱乐等领域都能看到外来文化的影子。
——摘编自王小甫《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二:亚历山大在远征中,将希腊的神话、语言、艺术等带到东方,又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情风俗方面的资料,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补充。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3)根据以上搜集的材料,概括文明交流的方式及文明交流所产生的作用。
探究任务四 【从历史思未来】
材料三:费孝通先生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把自我之美和他人之美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大同之美。
——摘编自段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美与共意蕴》等
(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文明多样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