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反映了近代列强在中国的设厂状况,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马关条约》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B、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C、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2、京师同文馆于1862年成立,初期选拔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进馆学习,后又扩招满汉学员。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又增添算学、天文等。它的成立(       )
    A、传播了西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解放了思想 D、抵御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 3、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此事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事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 4、下图所示遗址可以见证的史实是

    圆明园遗址

    A、太平天国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 5、这部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这部文件是(     )
    A、《变法通议》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6、下图是镌刻在人民英勇纪念碑上的浮雕,这个浮雕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这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蒋廷敝《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历程”等主题。请你任选上述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个与主题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论述。(要求:相关史事需出自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或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史事;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8、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任务一【经济工业化】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运动,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什么局限性?

    任务二【政治民主化】

    材料三   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成,适逢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梁启超乃日夜奔走,号召廉署上书论国事,广东、湖南同日先上,各省从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与斯会者凡千三百……其书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曰变法。而其宗旨则以变法为归。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3)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

    A:康有为等人的运动,最核心的要求是“拒和”。( )

    B:参与这次运动的举人来自全国18省,有1300人左右。( )

    (4)材料三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1年10月10日

    A

    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材料五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体制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摘编自《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5)写出材料四表格中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树断了”和“树墩还在”的含义。材料二和材料四在近代化的探索上有何异同?

    任务三【思想西方化】

    材料六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DemoCraCy音译,意为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音译,意为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

    ——摘引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6)据材料六,陈独秀根据西方的成功经验展开了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7)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 9、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鸦片贸易史》②虎门销烟旧址③圆明园遗址④《资政新篇》⑤《北华捷报》对洋枪队首领华尔的访谈

    (1)史料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材料一所列史料分别属于哪一类,请你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文献史料:________实物史料:________口述史料:________

    材料二   对中国而言,《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第二,不仅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允许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是便利了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对日本而言,通过《马关条约》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马关条约》

    (2)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题后对应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的,请在题后对应的括号内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题后对应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马关条约》的签订开启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历程。( )

    B: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向中国勒索战争赔款,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

    C:在沙俄等国的干涉下,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索要3000万两“赎辽费”。( )

    材料三   漫画《时局图》(下边图片)

    (3)材料三漫画反映的现象出现在哪场战争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图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局?

    材料四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1901年……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4)材料四中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后签订的哪一条约?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证明“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5)某班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你认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回顾这段屈辱史,你有什么感悟?

  • 10、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于(     )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 11、如下图中的报刊主要宣传的观点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变法图强 C、自强求富 D、故土新归
  • 12、下表所示部分为近现代学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观点。据此可知,这些学者均认为义和团运动(     )

    学者

    观点

    荣孟源

    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均粮、抗税,这就是反封建,一般说农民反封建也就是如此

    丁名楠

    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义和团主要是反帝, 同时也附带反封建

    戚其章

    义和团的“均粮济贫 ”与历代农民起义一样带有反封建剥削的性质

    A、运动规模较大 B、具有反封建性质 C、反对帝国主义 D、是农民起义巅峰
  • 13、1840年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中华帝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国家是(     )
    A、俄国 B、法国 C、英国 D、日本
  • 14、从古至今,觉醒始终与人类的成长和进步如影随形。

    个人觉醒

    是个体在思想上的自我觉醒,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和价值。

    阶级觉醒

    指某一阶级顺应时代的要求,并开始行动。

    民族觉醒

    即民族意识的觉醒,特别指一个民族遭受侵略和殖民时,对自身民族利益和民族命运的强烈关切。

    请以“觉醒”为主题,从“个人觉醒”、“阶级觉醒”、“民族觉醒”中任选一个方面,自行确定一个想要论述的观点,选取中外史实各一例来进行阐述或者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做到史论结合,并且条理清晰)

  • 15、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重庆八中历史社组织了名为“重走小平路,感悟新征途”的主题活动,现邀请你完成以下活动。

    【小平在广安】

    材料一   年幼时的邓小平,生活在四川广安,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时局从这里交织在了一起: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影响全国。五月下旬广安县立中学和县立高等小学堂的学生自发联合成立学生爱国分会,召开会议通过广安学生爱国简章。(邓小平)参加学生爱国分会组织的游行、集会、宣传、罢课和抵制日货等爱国活动。

    邓小平儿时的教室(广元北山小学堂)

    《邓小平年谱》第一卷

    【小平在巴黎】

    材料二   1920年,年仅16岁的邓小平带着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了解到如下情况:

    戈隆勃普安特街39号(邓小平住处):城市底层工人住在用布棚搭起作为隔间的贫民窟中,水质肮脏,街道卫生条件恶劣,社会治安混乱。

    埃菲尔铁塔:为举办1889年世界博览会,法国利用康柏松兄弟钢铁公司提供的1万吨钢材和众多高精密的螺纹钢、铆钉等零部件,在短短两年半内建成。

    卢浮宫中的塔尼斯的斯芬克斯像:1825年发现于埃及的塔尼斯的阿蒙神庙废墟中,面部雕刻栩栩如生。后被法国军队掠夺回法国,被国王查理十世收藏。

    巴黎公社纪念墙:1871年5月28日,最后一批英勇抵抗的巴黎公社社员在拉雪兹公墓的这堵墙前慷慨就义。如今这面墙上写着“纪念1871年5月21日—28日公社的牺牲者”

    【小平在北京】

    材料三   1977年,邓小平重回中央工作岗位。他全力以赴着手负责国家的恢复与发展事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崇高敬意。

    ——摘编自《邓小平的最后岁月》余玮吴志菲著

    (1)、上述材料属于哪些史料类型______?(A.文献史料;B.实物史料;C.口述史料;D.图像史料。在答题卡上只填字母番号)并归纳广安县学生响应五四运动所采取的方式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错误”。

    A邓小平在戈隆勃普安特街39号可以了解到工业革命后法国底层社会生活状况。

    B塔尼斯的斯芬克斯像能够充分证明古埃及人在科学理论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3)、重庆八中历史社将开展名为“追寻文明之光”的主题研学活动。请你选择上表中符合主题的两个地点向同学们推荐,并谈一谈你的推荐理由。
    (4)、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为什么人民群众会对邓小平同志怀有崇高的敬意?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众多法国革命歌曲中,《马赛曲》是恩格斯最为推崇和赞赏的。恩格斯认为,《马赛曲》是一支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歌,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具有大炮一样的强大威力。从乐理的角度看,《马赛曲》采取了大小调式的对比转换,从简洁明快的节奏中表达出法国人民忘我牺牲的爱国精神,在法国全境乃至全世界传唱。在1795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正式确立了以《马赛曲》为国歌的崇高地位,成为法国的国魂传唱至今。

    ——摘编自颜光明、丁昭、谢少俊《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论革命歌曲的重要价值》

    材料二   布鲁斯音乐源于非洲传统音乐。19世纪,当黑人奴隶在美国南方种植园中劳动时,他们常常无伴奏哼唱,在随意的曲式中借助故乡音乐释放内心苦闷,给自己在繁重的劳动中予以慰藉。19世纪60年代以后,黑人获得了人身自由,有更多机会在咖啡馆、火车站、码头等公开场合下演唱,但他们仍面临无尽的歧视和压迫。黑人习惯在吉他的伴奏中不断重复歌词来表达心中的忧郁和孤独,逐渐地这种带有感叹、哭泣的忧伤音调形成了布鲁斯固定的三句式曲式。布鲁斯音乐是非洲人表达和延续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哲学的手段,也是黑人奴隶悲惨地位的写照,同时也激励着黑人反抗不公平的社会制度。

    ——摘编自张阔《美国黑人布鲁斯音乐的历史渊源》

    材料三   从大庆油田喷出第一口石油开始,到1963年累计生产了石油1000多万吨。1964年,毛泽东在春节座谈会上号召:“要学习石油部大庆油田的经验。”政府、工厂、学校等各单位纷纷响应。此后,一批反映油田会战的文艺作品诞生,《我为祖国献石油》便是其中杰出作品。以后的几十年里,百万石油工人唱着这首歌,创造了无数辉煌,歌曲里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摘编自老轩《白山黑水间的浪漫咏叹——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背后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赛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回答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错误”;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填“不涉及”。

    A19世纪60年代后,黑人获得了彻底的自由。

    B布鲁斯音乐是非洲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推动了黑人奴隶踊跃参战。

    (3)、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布鲁斯音乐的变化。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创作背景。
    (5)、综上,谈谈你对音乐价值的认识。
  • 17、在近代史中,主要国家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时期

    法律文件

    影响

    17-18世纪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①______,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美国通过《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

    法国制定《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

    19世纪中期

    美国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废除了奴隶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0世纪初期

    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填入上表①处最恰当的内容是(       )
    A、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B、推动了国家实现民族独立 C、保障了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 D、打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B、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 C、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变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18、某学者用物理钟摆理论描述一场革命(如图),并将其解释为:“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就像这个摆钟的A、B两点,它们摆来摆去,最终在中间的甲处找到了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即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下列选项中,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该革命提倡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 B、甲处的平衡说明革命以失败告终 C、该革命最终使本国获得民族独立 D、革命成功后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
  • 19、下图是赵延年于1953年创作的一幅宣传画,可知当时我国(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B、人民积极生产以支援抗美援朝 C、工人地位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 D、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生产热情
  • 2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也” B、“提倡国货,实业救国” 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上一页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