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关于这次航行的经历,最可信的是(     )
    A、以麦哲伦为主题拍摄的电影 B、菲律宾等地口耳相传的故事 C、麦哲伦船队船员的航海日记 D、某出版社出版的《麦哲伦传》
  • 2、下图反映了欧洲13世纪开始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据此可知(     )

    A、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B、是租地农场的出现 C、商人和工人之间是人身依附关系 D、体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 3、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建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材料反映的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
    A、阿拉伯帝国吸收消化外来文化 B、阿拉伯帝国统治者的重视 C、阿拉伯人的文化创造能力强 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 4、6世纪以后,中国文明开始大规模地传入日本,破坏了这种部族组织。自朝鲜传入的佛教是文化变革的媒介,由大陆渡海而来的学生、教师、匠人和僧侣,不仅随身带来了新的宗教,还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这一现象推动日本进行的改革(     )
    A、使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代 B、主张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 5、10~11世纪时,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逐渐兴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分离,市民阶层形成,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从材料里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城市兴起的时间 B、自由城市形成的原因 C、城市的居民构成 D、自由城市形成的影响
  • 6、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佛教时做的读书摘要,正确的一项是(     )

    读书摘要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忍受苦难,死后升天堂,信仰唯一的真神“安拉”

    发展:1世纪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4世纪,罗马皇帝将它定为国教。

    A、创立时间 B、创始人 C、教义 D、发展
  • 7、西欧庄园生产包括粮食、衣物、工具等各项生活所需……农奴提供劳役、耕作、缴税;而领主则必须分给土地、提供保护、执行司法……农奴须自带工具无偿耕种领主自营地,一般每周3天,农忙时增加,农奴还得向领主献纳贡物和缴纳捐税。材料表明(     )
    A、庄园里可以满足一切需求 B、领主可以随意没收农奴的土地 C、农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领主的剥削 D、庄园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 8、“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材料描述的是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的两种政治制度。以下对这两种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等级制度 B、主臣从属关系不同 C、制度的确立都促进了当时的社会转型 D、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9、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以下属于古罗马文化的是(     )
    A、 B、 C、 D、
  • 10、某同学在历史课上做笔记:“为稳固帝国秩序、保证帝国专制权力”“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据此推断,他正在学习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民法大全》 C、《权利法案》 D、《拿破仑法典》
  • 11、它是一次掠夺性远征,历经十年,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亚欧非三洲。它的征服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灭性的破坏,但是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双方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材料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波斯帝国的征服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 12、对于当时雅典的政治制度,伯里克利曾经做过这样的表述:“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以下属于“多数人”的是(     )
    A、在雅典经商的斯巴达人 B、雅典城邦中公民的妻子 C、雅典城邦中的成年男性公民 D、雅典城邦中奴隶主的奴隶
  • 13、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据材料可知(     )
    A、该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B、低等级的人可以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 C、古代印度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 D、种姓制度的残余在现代社会中依旧顽固存在
  • 14、《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志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据此推测,这部成文法典(     )
    A、说明家庭奴隶制在当时广泛存在 B、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维护奴隶的地位 D、反映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活跃
  • 15、某校九年级历史课上,提到了以下图片反映的内容。据此可知,他们学习的单元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和思想的;既是一国的,也是多国的;既是解放的,也是压迫的;既具有破坏性,也具有创造性。

    ——摘编自【法】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

    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请任选一个方面作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7、“宣言”结尾有这样一段话:“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
    A、人文主义诞生 B、启蒙运动开始 C、空想社会主义问世 D、马克思主义诞生
  • 18、蓝白红三色旗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标志,它代表了革命者所崇尚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男性留辫子是清王朝特有的现象。下面两幅图片(     )

                                                                             

    法国大革命时期身着蓝白红颜色服饰的女性                                        民国初年笑容满面剪辫的男青年

    A、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 B、说明了革命者注重改善人们的生活 C、反映了中法两国革命的彻底性 D、凸显了革命对封建制度的沉重打击
  • 19、这场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一宪法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这场革命”是(     )
    A、日本明治维新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20、下列法典的内容,说明二者的共同点是(     )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钱财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三条规定:折断自由人(奴隶主)的骨头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法律面前每一个人都平等 C、十分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赋予了奴隶阶级公民权利
上一页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