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廷不再仅仅臣服于一两个对手,而是同时向11国低头。除正约之外,条约还有19个附件。”此“条约”签订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2、甲午中日战争让所有中国人痛心疾首,有人意识到,仅仅学点西洋科技是不够的,问题的根源在于落后的封建制度。光绪虽然是个傀儡,但他开明而胸怀抱负,在他的支持下,大清开始了第二次自救。“第二次自救”主张(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 3、“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定……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材料中的历史事件(       )
    A、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B、拉开了维新运动序幕 C、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D、成为了近代化的开端
  •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表诗歌最有可能写于(       )

    丘逢甲:《离台诗》

    吴德功:《割台有感》

    陈季同:《吊台湾》

    谢颂臣:《割台书感》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
  • 5、(致远舰)被1枚重炮弹……命中了水线。总之不管怎样,它开始严重倾斜,显然是受到了重创。该舰的管带……下定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于是向一艘敌人最大的军舰冲锋,准备实行撞击。这场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
    A、左宝贵 B、关天培 C、邓世昌 D、徐邦道
  • 6、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侵略,边疆地区出现严重危机。下列相关史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左宗棠率军采用正确策略,成功收复① B、美、日对②进行侵略,遭到当地人民的反击 C、清军将领冯子材在③取得镇南关大捷 D、1885年,清政府在④建立了行省
  • 7、“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材料旨在说明改革者(       )
    A、引进了西方技术 B、改变了原有制度 C、客观推动近代化 D、实现了富国强兵
  • 8、江西厘金始创于咸丰五年(1855年),为解决军费紧缺的问题,清廷认可地方督抚抽取厘金等“就地筹款”的措施。在开办之初为1%,以后逐步提高,最终成为全国税率最高的省份之一。这一举措开始的背景是(       )
    A、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B、开办近代军事企业 C、八国联军进入北京 D、农民运动不断发展
  • 9、鸦片战争结束后,仇官思乱的情绪继续在民间蔓延。参加三元里抗英的农夫、石匠、小贩们,后来就有不少参加了显然与英国人有点关系的反抗官府的红头军(注:指太平军。因其头裹红布)。据此可知(       )
    A、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B、鸦片战争刺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C、太平天国运动是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 10、新闻画报是以刊载摄影照片、绘画为主要内容的期刊,用形象直观的图像传播信息。图为19世纪中期《伦敦新闻画报》对中国报道的文章数的变化曲线图,与图中数据峰值出现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

    A、中英矛盾进一步加剧 B、中英法律体系的差异 C、中英文化交流的发展 D、中英政治制度的冲突
  • 11、清末学者王韬在上海西人书馆做事时,常将洋皂、洋布等洋货作为礼品赠送给友朋。洋货大盘出现在上海,可能与近代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虎门条约》 D、《北京条约》
  • 12、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亳、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幽王

    材料二   

              西周地方管理制度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表格。
    (2)、请写出材料二图中从上到下的贵族等级。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并写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灭亡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启示。
  • 13、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人们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

    材料二 战国七雄实力比较

    材料三 旧贵族对商鞅恨之入骨,秦孝公去世后,他们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商鞅变法十八年,秦国面貌为之大变。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商鞅变法中两个富国强兵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旧贵族对商鞅恨之入骨”的原因。旧贵族尤其对哪一项改革措施更恨之入骨?
    (3)、材料三中提到“商鞅变法十八年,秦国面貌为之大变”,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大变”?
    (4)、历史上商鞅为变法而死,但变法为何还会成功,原因是什么?
  • 1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的制度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秦半两钱

    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衡器--八斤铜权

    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说明:史料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体系为秦朝建立的哪一制度?其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别掌管什么职能?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推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所示图片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朝巩固统治的哪两项措施?
  • 15、《史记》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其中,“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
    A、 B、 C、 D、
  • 16、下表为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竹简所记载的部分秦朝律令内容。有利于表中律令内容实施的举措是(     )

    法律

    内容

    《田律》

    按照拥有的土地数量缴税

    《仓律》

    进出仓库的粮食必须严格称重

    《金布律》

    对绢帛的宽度、长度有严格的尺寸要求

    A、统一度量衡 B、修建长城 C、修建灵渠 D、统一车轨
  • 17、“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B、商纣王——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D、夏王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 18、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
    A、辽东、临洮 B、东海、陇西 C、山海关、嘉峪关 D、长城、南海
  • 19、《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轶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改革户籍制度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 20、下图中A、B、C为战国七雄中的诸侯国,其中A、B、C分别代表了

    A、赵、韩、楚 B、韩、赵、楚 C、楚、赵、韩 D、赵、楚、韩
上一页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