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太宗统治时期,鼓励农业生产,大批流散人口渐归乡里。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改革税制,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因此他们在位时分别创造了(   )
    A、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和贞观之治 C、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和开元盛世
  • 2、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武则天劝农桑、薄赋敛、省力役;开元年间,唐玄宗锐意改革,选用贤才,兴利除弊,发展农业。这些史事共同说明(   )
    A、唐朝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持续发展 C、唐朝兴衰的过程 D、藩镇割据的结果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约1300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1)、材料一中,公元6世纪80年代,隋朝结束分裂、统一全国,当时在位的隋朝皇帝是谁?隋朝的都城在哪里?
    (2)、材料二中“此河”指的是哪一河?“水殿龙舟事”指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 4、隋朝虽然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589年,隋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坚实基础。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开皇十七年(597年),“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三: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利用黄河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开凿,纵贯南北,沟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联系。有诗赞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四: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隋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说明隋文帝时期经济状况如何?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3)、简述材料三中这条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 5、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隋朝“匆忙谢幕”的根本原因是(   )
    A、外族入侵 B、宦官专权 C、残暴统治 D、农民起义
  • 6、公元618年,一位末代皇帝在江都(今扬州)自觉大势已去,揽镜自照,无奈哀叹:“好头颅,不知谁当斩之!”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 B、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C、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联系 D、隋炀帝酷虐残暴,隋朝行将灭亡
  • 7、“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诗句中“千里长河”的最北端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 8、《百家讲坛》中在介绍隋朝最重要的贡献时曾评价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隋文帝也罢,隋朝也罢,一半的功业就在于此。”该贡献是指(   )
    A、确立了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 C、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部分年代的人口统计表

    年份

    726年

    742年

    755年

    760年

    821年

    总人口(约)

    4142万

    4531万

    5292万

    1690万

    1576万

    材料二:五日,贼陷京师。时巢众累年为盗,行伍不胜其富,遇穷民于路,争行施遗。……十三日,贼巢僭位,国号大齐……

    ——《旧唐书》

    材料三: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列国分治的乱世,短短五十多年间,中原就更换了五个朝代,周边还先后出现十多个大小政权,把华夏大地撕得四分五裂。

    (1)、材料一中755~760年唐朝的人口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的是什么事件?其影响是什么?
    (3)、综上所述,概括唐朝衰亡的原因。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任命河西节度使开始,到玄宗天宝年间共有十镇节度使,不到边镇的1/6。

    ——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三 公元757年,李白入永王幕府,协助讨伐叛军。随军途中,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1)、据材料一,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藩镇设立的隐患。
    (3)、与材料三相关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何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唐朝的兴衰对今天中国建设的启示。
  • 11、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黑暗的历史时期,本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但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都存在着统一的因素,而且统一因素在不断地增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族以及文化思想诸方面,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起到了一种强烈的凝聚力作用。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   )
    A、藩镇割据的延续 B、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凝聚力 C、政权分立中孕育着统一 D、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 12、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关于这个时期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A、五代是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五个政权 B、十国是指南方地区出现的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C、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 13、有关唐朝灭亡正确的内容是(   )
    A、黄巢起义灭亡了唐朝 B、安史之乱过程中唐灭亡 C、唐朝灭亡时间是907年 D、唐朝灭亡时间是960年
  • 1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唐朝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以下是他们的研究过程。

    第一步: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现象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第二步:搜集唐朝对外交往的史料

    材料二:

    图1

    图2

    图3

    陶黄釉大食(古代阿拉伯)人俑,出土于唐朝墓葬,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桂苑笔耕集》,新罗人崔致远来唐写的个人诗集,深受唐文化影响,对新罗文学界影响深远。

    东罗马金币,其上刻有东罗马国王像和女神像,出土于陕西咸阳一处唐朝墓葬。

    第三步:探究唐朝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

    材料三:唐代中国是亚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当时的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那时和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主要的有70多个。唐政府机构中有鸿胪寺,专门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设立互市监、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再加上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汇集了众多的外国宾客,是世界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长安的太学里有外国留学生。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第四步:交流共享,谈唐朝对外交往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观察《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参照鉴真东渡简介范例,完成你对玄奘西行的简介。

    【范例】唐朝高僧鉴真排除千难万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国的医药和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图1的史料类型。小翔同学认为运用图2史料研究唐朝的中外交流繁盛是可信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促进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主要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的对外交往对当今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轻舟浮渡,六次成功临彼土。愿力无边,招手冯夷看海天。高坛讲律,盏盏禅灯明暗室。杖锡千家,环海都开友谊花。

    ——夏承焘

    材料二:“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钱文忠

    (1)、材料一诗句赞颂的是唐朝的哪一历史人物?“开友谊花”是指他为中国和哪一国家的友好交流作出了贡献?
    (2)、材料二中“伟大僧人”指的是唐朝哪一历史人物?记载他游历经验的珍贵文献是什么?
    (3)、两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以上材料中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对今天有何借鉴?
  • 16、在埃及开罗附近、叙利亚沙玛拉、印度勃拉名纳巴特等地的遗址中都曾发现了不少唐代表片等文物,这晚明唐代(   )
    A、城市商业十分繁荣 B、海外贸易范围广 C、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D、疆域十分辽阔
  • 17、“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诗句能够佐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18、以下两件唐代文物共同反映了唐王朝(   )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构图来自中亚地区,双狐双桃是中国传统图案

    盗金双狮纹银碗,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地区)艺术的影响,又有着本土化的狮形图案

    A、政治制度完备 B、中外文化交流 C、诗歌创作繁荣 D、民族关系和睦
  • 19、新罗仿唐制设国学,教授《尚书》《礼记》等,儒家经典成为新罗学生必读书,后又仿唐朝置算学博士和医学博士,分别讲授《九章算术》《本草经》等。这说明(   )
    A、唐朝政治制度先进 B、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C、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D、中朝民间交往密切
  • 20、“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
    A、玄奘 B、鉴真 C、阿倍仲麻吕 D、郑和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