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这表明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
    A、等级森严 B、小国寡民 C、自给自足 D、军事独裁
  • 2、“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的征服(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使希腊文明开始走向世界 C、加速了东方文明的衰落 D、毁灭了占领地区的旧文化
  • 3、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  )
    A、成年男性公民 B、广大妇女 C、外邦人 D、奴隶
  • 4、发源于两河流域的世界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 5、某历史博物馆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最能体现“他”报国情怀获此殊荣的壮举是(     )
    A、虎门销烟 B、维新变法 C、投资设厂 D、谈判签约
  • 6、

    九年级某班学生正在进行历史主题学习,邀请你一起参加。

    材料一   近代民主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的妥协因素……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英国的议会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民主制度”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民主制度产生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这一文件正式宣告解除了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控制,并升华为一部革命性的宪章——它旨在将美国人团结在自由之旗和共同意愿之下。

    ——摘编自《文件中的历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这一文件”指的是什么?起草者是谁?这份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材料三   宪法规定,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掌握行政权,独立于国会,同时可行使否决权制约国会,行使任命权制约法院。国会掌握立法权,同时可利用批准权、弹劾权制约总统与法院。联邦最高法院及下级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同时可利用司法审查权力制约国会与总统。

    ——引自洪波《世界政治制度史》

    (3)据材料三,指出宪法的名称?由此体现了哪一原则?美国由此确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4)综合上述内容,请你为本次学习拟定合适的主题。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和平的方式赶走了专制君主,迎来了更愿意妥协的新国王……同时,议会也向国王作出了让步,允许国王继续存在,不再以消灭王权、实现共和作为斗争的目标。同时,保留王权也符合英国广大民众的愿望……这就在英国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政体模式。

    ——许大华《论“宫廷政变”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和平的方式”指的哪一历史事件?发生于何时?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一位首相在议会演讲中说:“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能够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也可以淋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后来这段话被人们简化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由何机构颁布?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材料三   在那个距今(2019年)200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8年,最终赢得了胜利。

    (3)材料三中“与大英帝国的战争”指的是?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

    材料四   “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争”的性质?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种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他”是谁?请列举一位与他同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指出文艺复兴采取的方式是?

    材料二   他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进行航行。1492年8月3日拂晓,3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此行的结局也许是到达遍地黄金的地方,也许是葬身海底。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人类地理大发现道路上的第一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他”指的是谁?“此行的结局”是?

    材料三   从15世纪末开始,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亚欧“整体”扩展到欧亚非美四大洲联系为一个整体。这种变化以及新兴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开启了从“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到“世界历史性的存在”的发展进程。

    (3)材料三中“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事件对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史实的相同原因与相同作用分别是什么?
  • 9、“在一系列风起云涌的事件中,200万殖民地人民犹犹豫豫地走到了强大的英国的对立面”。这段文字描述的可能是(     )
    A、启蒙运动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
  • 10、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对这一“政治设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实现国家独立 B、议会高于王权 C、不再设立国王 D、实行三权分工
  • 11、从17世纪下半叶起,该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一系列战争,最终凭借强大实力获胜,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该国(     )
    A、最早开启三角贸易 B、建立了“无敌舰队” C、强占了中国的台湾 D、自诩“日不落帝国”
  • 12、被贩卖至美洲的非洲奴隶逐渐适应了一个混合着欧洲、美洲和非洲各种因素的社会,他们将西非乐器、音乐、语言、宗教信仰和种植园生活融合在一起,在奴隶数量较多的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几种非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相混合的克里奥语。这主要是强调黑奴贸易(     )
    A、隔断了黑人奴隶的文化传统 B、促进非洲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D、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 13、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分别体现的事件是(     )
    A、文艺复兴和光荣革命 B、光荣革命和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三角贸易
  • 14、15世纪,欧洲商人渴望通过新航路直接与亚洲、非洲进行贸易,摆脱奥斯曼帝国对传统商路的控制,同时掠夺海外财富。这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追求海外市场与财富 B、传播基督教的宗教需求 C、打破奥斯曼帝国的商路垄断 D、探索地球形状的科学追求
  • 15、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下列对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达·芬奇是这场运动的先驱 B、其目的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C、其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 D、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 16、下列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内涵的语句是(     )
    A、君权神授 B、上帝随意创造和毁灭一切 C、上帝的伟大是人类无法企及的 D、人类可以成就伟大事业
  • 17、下面表格内容揭示的时代主题是(       )

    14世纪前后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7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5-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15-18世纪

    早期殖民掠夺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走向近代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18、“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且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材料反映了(     )
    A、基督教的产生 B、租地农场的产生 C、大学的教育自主权 D、集中的手工工场的产生
  • 19、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 B、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C、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D、种姓制度不利于印度的发展
  • 20、《汉谟拉比法典》的14至20条内容大多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盗卖奴隶,藏匿奴隶者将被处以极刑。这表明该法典旨在(     )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协调社会成员之间关系 C、调整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D、揭露统治制度极其残酷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