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中的历史】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摘编自《白虎通义》

    材料二:【文物中的历史】某遗址出土的物品(如下图)。

    材料三:【材料中的历史】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材料一中的“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某遗址”位于什么流域?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4)、综合所学知识,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哪些?请列举两例。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京人”用火再添力证: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一地点(雅人洞)2009年-2014年的清理发掘过程中,古人类用火遗物、遗迹密集出现……这次考古发掘发一些动物的骨骼完全炭化,内外都黑色,可判断是火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有石灰岩被烧成白色的石灰,而这只有在高温且持续燃烧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同时,还发现可以被称为火塘的两三处集中用火的部位,在火塘内部及周围,有大量燃烧过的物质。

    ——人民日报》2015.7.19

    材料二   与北京猿人相比,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基本与现代人类差别不大。山顶洞人的劳动技能、经验等,早已远超前人,取得很多新成就,如已学会人工取火。此外,山顶洞人还利用磨光、钻孔技术来打磨石器,会狩猎、采集、捕鱼等。就算去到很远的地方也能与同一属性的原始居民交换物品。技术过硬,山顶洞人的审美观念也逐渐提高。

    (1)、据材料一的新闻报道,指出两个新发现的“北京人”用火证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人学会用火的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山顶洞人相较北京人的进步之处。
  • 3、《尚书》记载,尧年老时召集部落首领商议继承人,众人推举舜,因舜“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尧对舜考察多年后让位于他。舜年老时效仿此法,因禹治水有功、品德高尚,便将首领之位传于禹。这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通过武力争夺权力,强者为尊 B、王位的传承以血缘关系为核心 C、统治者依靠神权巩固自身地位 D、以德行和能力为标准推举首领
  • 4、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这与下图出土文物共同说明(     )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5300年前后)出土的牙雕蚕

    A、炎黄时期发明创造都是可信的 B、河南是我国丝绸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C、嫘祖时期缫丝技术已高度成熟 D、中原地区是各地文化交流的中心
  • 5、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玉器大多没有繁褥的修饰,造型多以写实为主;良渚文化玉器上都雕刻有各式各样的“神徽”,“神徽”中的动物或人都被高度夸张化和抽象化。这反映出当时(     )
    A、南方文化处于领先地位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不同文化之间缺乏交流 D、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 6、距今8000年左右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和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该遗址所处时期(     )
    A、属于旧石器时代 B、生产力高度发达 C、属于新石器时代 D、产生了阶级分化
  • 7、下图为大汶口文化时期安徽淮河流域农作物出土概率的相关统计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

    A、当时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B、大汶口文化发展水平遥遥领先 C、淮河流域的原始农业得到一定发展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 8、山东大汶口遗址原始居民墓葬的考古发掘显示,有的墓葬随葬着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墓葬一无所有。这能佐证当时(     )
    A、早期国家出现 B、玉器制作技术高超 C、原始农业发展 D、存在贫富分化现象
  • 9、中国古代先民早早就掌握了制作彩陶的技术。如图所示图片可用以说明(     )

    A、黄河流域出现了早期国家 B、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C、中原地区的文明程度最高 D、中国是世界彩陶文明的发源地
  • 10、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早在原始农耕时代,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格局。它是(     )
    A、以粟为主 B、以稻为主 C、南稻北粟 D、以黍为主
  • 11、美的存在反映了人类头脑中的一切审美意识。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追寻美的步伐,无数的人从美的各个方面赋予美不同的定义。下列图片能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A、石器 B、骨笛 C、骨针 D、装饰品
  • 12、下表内容可以印证我国(     )

    古人类

    距今时间(约)

    元谋人

    170万年

    蓝田人

    160万年

    郧县人

    100万年

    A、百万年的人类史 B、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C、原始农耕生活 D、早期国家产生
  • 13、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我国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众多 B、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C、元谋人遗址位于河北省 D、我国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 14、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   下列诸人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罚款。不按规定价格卖酒,也要罚款。

    (1)、材料中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根据所学知识猜测主持法庭的是哪些人?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是什么?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 15、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典共有条文282条,刻在一块巨大的石柱上。它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的许可,撞自把不属于自己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

    (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哪部法典?这是古代哪国国王制定的法典?从材料一看,法典主要是为了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材料二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其中的债务法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按期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卖到国外或杀死他……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2)写出这部法律文献的名称。据材料指出该法律文献的作用。

    材料三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3)哪一法律文献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它有何地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制建设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具有的共同作用。

  • 16、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堡垒,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12世纪,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 17、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
  • 18、公元前27年,建立罗马帝国。
  • 19、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 20、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 B、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C、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南部产生的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D、埃及人能够阅读三种文字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