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观察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内陆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2、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由此推测,当时的中国(     )
    A、固守“天朝土国”的观念 B、外交方面逐渐的近代化 C、获得完整主权国家的地位 D、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3、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民主”“科学”,进行思想启蒙 C、鼓吹变法,以实行君主立宪 D、主张“自强”“求富”,维护封建统治
  • 4、“进入南京之后,六朝绮罗金粉之地助长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安富尊荣意识,随之而来的是人间天国的封建化……”下列选项中对“天国的封建化”理解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 B、天京事变表明统治集团的腐败 C、定都天京标志建立封建政权 D、北伐西征后封建政权日益壮大
  • 5、太平天国不承认清朝与外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加上禁止鸦片进口,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因此英、法两国跟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后随即支援清军对付太平天国。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A、敌人强大 B、湘军围困 C、内部矛盾 D、武器落后
  •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外国侵略者所到之处,人民群众进行了英勇抵抗。广州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天津、烟台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抗击侵略军,中国民众抵抗侵略的行为(       )
    A、解除了西方列强的威胁 B、展现了民众的爱国情怀 C、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 D、得到清政府的全力支持
  • 7、一位英国人也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马克思《鸦片贸易史》这段材料反映了虎门硝烟的(     )
    A、必要性 B、原因 C、经过 D、结果
  • 8、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派兵征服南方的越族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西汉前期,对匈奴的主要政策是“和亲”,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重新夺回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占领河西走廊,并移民到这些地区成戍守、屯垦。秦汉在少数民族地区,也与“诸夏”一样建置郡县,进行统治,不仅在地域上,而且在事实上形成了多民族的国家。

    材料二   西晋以来,内迁各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往来频繁,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汉化。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统治者认同华夏文化,往往自称华夏后裔。胡床为游牧民族的折叠坐塌,晋以后不仅流行于北方,而且推广到江南。胡床的使用促使高足家具的出现,改变过去席地而坐的习惯。胡歌、胡乐、胡舞等在北方流行,给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文化增添新鲜色彩。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采取的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晋以来民族交流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推动民族关系发展所实施的举措。
  • 9、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制度和人民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其中经济改革措施如下:

    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

    为田开阡陌封疆。

    僇力本业(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商鞅铜方量: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统编历史教材

    材料二   汉文帝时,放纵豪民铸钱、冶铁、煮盐,吴王刘漭控制了海岸煮盐,邓通(汉文帝宠臣)独占了西山铸钱,吴王、邓通的钱遍布天下,所以才有了禁止私人铸钱的禁令。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错币》

    材料三   中原人民把他们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带到江南,遂迅速改变了江南“火耕水耨”的落后面貌,这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江南地区很快地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区,并且由于这个地区具有远比北方更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故发展非常迅速。

    ——摘自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
    (2)、为解决材料二出现的经济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 10、2023年5月20日,首届“贾思勰农业奖”在“农圣”故里寿光市举行颁奖典礼,让1500年前写出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的“农圣”贾思勰,成为了现代农业人热谈的“网红”。该部“农业百科全书”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九章算术》
  • 11、大同市博物馆收藏了北魏墓群出土的出行俑,其中人物俑身着胡装,头戴风帽;洛阳博物馆收藏了北魏重臣杨机墓出土的彩绘出行俑,其中女立俑的襦裙式着装体现了汉装儒雅宽博的特点。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吴起变法 D、李悝变法
  • 12、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等果树,这些作物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反映了当时(     )
    A、南方经济繁荣 B、南北经济交流 C、北方交通发达 D、国家政治清明
  • 13、小芳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下列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14、被国家卫健委纳入第6、7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清肺排毒汤,是由《伤寒杂病论》中多个方剂优化组合而成。此书作者(     )
    A、贾思勰 B、张仲景 C、华佗 D、祖冲之
  • 15、下图中物品(技术)交流主要得益于(     )

    A、班超经营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平王东迁洛邑 D、汉武帝北击匈奴
  • 16、东汉时期的豪强大族,极力兼并土地,占有很大的田庄;他们还拥有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为害一方。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带来的影响(     )
    A、加速了王莽的夺权 B、促进东汉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 C、是宦官专权的恶果 D、成为东汉晚期地方割据的诱因
  • 17、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十二年,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据此可知,汉初统治者(     )
    A、实行休养生息 B、提倡勤俭治国 C、重视思想控制 D、采取和亲政策
  • 18、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清理出了战车上百辆,经过研究得知,战车关键零部件的形状、尺寸、质量和机械性能都几乎完全一样,同样可以替换使用。这种现象说明(     )
    A、秦朝统一了文字 B、秦朝统一度量衡 C、秦朝的统治暴虐 D、秦朝统一了货币
  • 19、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的创意惊艳世界。二十四节气既是中国古人对时间的理解,又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中国智慧。下列观点与这一思想相似的是(     )
    A、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20、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
    A、确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严明法度 D、废除特权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