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科技文化领域涌现出众多成果,如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王羲之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等。材料体现了该时期的科技文化领域( )A、重文学轻科技发展 B、多元并举成就斐然 C、西学东渐主导创新 D、士族专享文化红利
-
2、龙门石窟众多佛像造型精美、风格独特,受雍容华贵、富丽健美之社会风尚的熏染,造像格调清新,躯体丰腴,面相圆润,达到形神完美的艺术高峰。据此可知,龙门石窟的佛像造型( )A、旨在展现雕刻技艺 B、纯属艺术审美追求 C、折射大唐盛世风华 D、模仿外来佛像风格
-
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如下图为历史朝代更替情况(部分),图中的“①”应填写( )A、西晋 B、北魏 C、北齐 D、北周
-
4、如下表格所示(部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推行了以下措施,如改鲜卑姓为汉姓,这主要是为了( )
鲜卑姓
汉姓
拓跋氏
元氏
丘穆陵氏
穆氏
独孤氏
刘氏
步六孤氏
陆氏
A、图简便 B、稳统治 C、仿汉俗 D、弃旧俗 -
5、南京有着“六朝古都”之称,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也相继定都于此。现今的南京六朝博物馆展出了青瓷、陶俑、大型排水设施遗址等展品。展品反映了当时( )A、江南经济的变化发展 B、军事防御渐趋完备 C、阶层分化在社会凸显 D、中外交流频繁活跃
-
6、《晋书·北狄传》记载:“魏晋时,西羌及鲜卑降者,多处之塞内,其部落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材料说明了这一时期( )A、民族交融发展 B、中原发展受阻 C、边境战争频繁 D、民族隔阂加深
-
7、某学生搜集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历史活动资料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研究的主题应为( )A、秦汉时期的争霸 B、东汉末年的局势 C、西晋统一的过程 D、南北朝对峙概况
-
8、《史记》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汉书》则主要记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两本巨著( )A、体裁均为断代史书 B、记载时段基本一致 C、叙事风格各有特点 D、作者都是同一个人
-
9、《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下对“蔡侯纸”描述正确的是( )A、蔡伦首创造纸之术 B、原料采集极为困难 C、仅在国内广泛应用 D、利于书写传播推广
-
10、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历经艰难险阻,带回了诸多关于西域地区的地理、物产、风俗等信息,此后汉朝与西域各国往来日益频繁。由此可知,张骞通西域( )A、开辟了交往新路径 B、迅速拓展汉朝疆域 C、消除了民族间差异 D、完全改变西域风俗
-
11、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如减轻田租和刑罚等,到其统治后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A、“周召共和” B、“文景之治” C、“汉武盛世” D、“光武中兴”
-
12、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刺史负责监察地方豪强、郡守等官员的不法行为,且定期向中央汇报情况。据此可知,刺史制度( )A、对中央权威造成威胁 B、增强了地方自主权 C、使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促使豪强势力膨胀
-
13、目前,经学者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发现,不少汉墓出土的随葬品品种多样,如下表(部分)。这表明西汉( )
墓葬
随葬品(部分)
广州南越王墓
不乏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的珍品,如丝缕玉衣、龙凤纹重环玉佩、犀角形玉杯等
满城汉墓
出土了众多珍贵文物,如金缕玉衣,还有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大量精美的青铜器
马王堆汉墓
包括马王堆古尸(辛追夫人遗体)和漆木器、纺织品、简帛三大主要门类,共整理出26937件文物
A、对外交流频繁的发生 B、等级制度十分森严 C、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 D、审美观念高度统一 -
14、秦末,繁重的赋税、徭役使百姓苦不堪言,刑法严苛让民众动辄获罪,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强大的秦王朝迅速走向崩溃。据此推断,人民群众( )A、推动王朝兴盛发展 B、影响历史发展走向 C、阻碍社会向前进步 D、主导政治制度变革
-
15、《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以上措施都( )A、助力文化交流传播 B、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C、加快交通发展完善 D、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
16、目前,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东端的阵型前锋出土的跪射俑共160件,这些跪射俑位于方阵的中心,服装和姿态基本相同,双目炯炯有神地凝视前方,面容冷峻。由跪射俑折射出秦军风貌,秦军对秦国统一的作用是( )A、阻碍统一进程 B、彰显军事威慑 C、破坏稳定局面 D、减少作战力量
-
17、《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多以四言为主,语言质朴;《楚辞》则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等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句式灵活多变,情感表达更为浓烈奔放。据此可知,两者本质区别为( )A、《诗经》写实,《楚辞》浪漫 B、《诗经》篇幅短,《楚辞》篇幅长 C、《诗经》用四言,《楚辞》多变 D、《诗经》质朴,《楚辞》华丽
-
18、如下图所示,“德”字的字形和含义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甲骨文“德”字中的“彳”或“行”表示道路、方向;“直”用眼睛直视的样子表示正直。金文又加上“心”,按正直的准则去做、去想,就是“德”。这种变化反映了( )
“德”字的发展演变
A、古人书写更加规范 B、对品德内涵认识深化 C、造字方法逐渐多样 D、文字使用范围的拓展 -
19、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表格中的思想主张都( )
诸子
思想主张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墨子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庄子
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
A、重点强调要以法治国 B、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C、关注民生与民心向背 D、提倡无为而治理念 -
20、(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由此可知,都江堰是( )A、防洪灌溉水利工程 B、军事防御重要设施 C、交通运输关键枢纽 D、文化交流核心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