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丝绸之路绵亘千里,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开放和包容,使得中国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形式和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随着逆全球化之凤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摘编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下列同学重走丝绸之路:长安——A——西域——中亚、西亚——欧洲。请在上图中的一个“□”标注出A的位置,并简述丝绸之路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并分析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
2、1804年,一位德国作曲家创作的《英雄交响曲》用全新的风格,表现了他对英雄的理解。这位作曲家是( )A、贝多芬 B、冼星海 C、莫扎特 D、肖邦
-
3、9世纪开始,欧洲流行一种新的组织。它大小不一,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这种组织是( )A、庄园 B、工场 C、农场 D、城市
-
4、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以下属于古希腊遗址的是( )A、
B、
C、
D、
-
5、1967年中国启动治疗疟疾专项计划。屠呦呦团队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一种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的医学进步。这种医学进步是指提取出( )A、青蒿素 B、青霉素 C、新冠疫苗 D、人工胰岛素
-
6、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历史老师准备了以下专题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源
相关内容
视频
伟大的历史转折
报刊
经济体制改革
报告
对外开放
论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图片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7、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反映的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变法维新 D、实业救国
-
8、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境中可能出现在北宋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上在摊位喝玉米粥 B、中午在勾栏看京剧 C、下午在家读《牡丹亭》 D、晚上去瓦子听说书
-
9、隋炀帝出征辽东,“兴百余万众,馈运(运送粮食)者倍之”。观察下图,若从大运河中心向涿郡(今北京)运粮运兵,需经过大运河的( )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
-
10、科学理论是指导中华民族实践探索的伟大旗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材料三: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并写出十月革命的领导人。(2)、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明确写出所选历史事件)。(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120字以上)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以后所做的表格。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起止时间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
领先的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开始的标志
珍妮机的发明
电的应用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①
②
(1)请你再任选一个类别,分别写出上表中①、②对应的内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产值退到世界第三的原因。材料二: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情形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应张、杨电请,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到西安参加谈判,促蒋抗日。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等条件。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关键作用,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2)材料二中,毛泽东所指的是什么事变?任举一位发动事变的领导人?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该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的原因。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材料一:1933年,郭沫若完成论著《卜辞通篡》《金文余释之余》《古代铭刻汇考》,其中,《卜辞通纂》是综合性的关于甲骨文字的作品。
材料二:刻有文字的甲骨
(1)根据载体不同,史料可以分为①文字史料、②实物史料、③口述史料等类型,分别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属于上述哪种类型(写出对应序号即可)。请写出至少两种获取史料的方法。材料三:中国近代化经历了学习西方器物、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举两例说明中国近代化“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
13、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下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结论
A
虎门销烟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B
中共一大召开
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南方地区的所有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D
冷战的结束
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A、A B、B C、C D、D -
14、1949年,德国分裂,标志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形成。这与雅尔塔会议的哪一条内容有关( )A、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 B、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C、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D、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
1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凡尔登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下列材料中对研究“一战”,可信度最高的是( )
序号
资源
名称
A
图片
战地记者拍摄的《横尸遍野的战场》
B
电影
《好兵帅克》
C
影视资料
《凡尔登战役》
D
小说
《战火》
A、A B、B C、C D、D -
16、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以后所做的表格,从下面表格中得出,这两次革命相同的是( )
国家
主要原因
领导人
纲领文献
结果
英国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美国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华盛顿
《独立宣言》
赢得了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B、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权 C、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下列与之最符合的是( )A、开天辟地 B、生死攸关 C、伟大转折 D、当家作主
-
18、“自八月十三日至十一月九日将及三个月,(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我军伤亡虽重,但敌人损失也不少。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这是白崇禧对哪一战役的记录(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七七事变 D、淞沪会战
-
19、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文章重点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集中的趋势,从经济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
20、某学校为了开展研究性学习,历史研究小组收集了以下专题资源包。你认为他们研究学习的主题是( )
类型
内容
文字资料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陈独秀《北京市民宣言》
何长工《难忘的岁月》
电影
《我的1919》
图片
《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