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科举制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影响广泛而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富贵的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学识浅薄,平庸至极
人品:欺善怕恶,阿谀奉承
张有才的出身:世代为农,一贫如洗
学识:出口成章,学识渊博
人品:为人正直,直言不讳
材料二: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朝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摘编自刘宗绪《唐代的举和选》
材料三:下表为唐宋时期科举考试情况表
朝代
录取人数
状元人数
唐朝
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修正应为20619人
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
宋朝
北宋
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7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人
南宋
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
人,经考证,还有漏榜
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人
(1)、材料一中的二人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做官候选人,假如你是选拔官,判断二人谁更有可能成为官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的理由,并说说这一选官依据的弊端。(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魏晋南北朝相比,隋唐时期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有哪些突出特点?(3)、依据材料三,概括两宋时期的科举考试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科举考试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
2、某历史兴趣小组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搜集到以下论据。据此推断他论证的观点是( )
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地区及波斯和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火药传到欧洲后,对其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社会变革
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A、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始终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 C、四大发明对欧洲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D、各国相互学习借鉴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
3、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唐朝时就已出现。到了宋朝,随着城市生活的不断丰富,市民阶层对词的需求逐渐增加,词人佳作层出不穷。材料表明,宋词的兴盛根源于( )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B、崇文抑武方针的实行 C、统治阶级的贪图享乐 D、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
-
4、汉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宋代,陆上丝绸之路地位下滑,日益活跃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一统王朝的重建 B、海上丝绸之路更安全 C、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迁 D、民族交往交融加深
-
5、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北宋时财政收入全靠南方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
6、下面表格内容表现了某一朝代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其中①②处分别应为( )
①
政治局面:重新实现统一
制度创新:②
边疆管理: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民族关系: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民族交融
A、北魏、魏孝文帝改革 B、隋朝、开创科举制 C、唐朝、创立殿试 D、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
7、完成蒙古草原统一,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的是历史人物是(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
8、七年级学生在进行“中华英雄谱”的项目学习中整理了如下笔记。该班学生从学习中能感悟到( )
“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他领导的部队纪律严明,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他一生廉洁正直,最终被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A、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气概 B、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 C、鉴真矢志不渝的品质 D、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
9、下表观点是对澶渊之盟的评价,由此可见( )
观点
观点来源
不为长久之计,而用最下之策
《东坡应诏集》,作者为北宋中期文学家、高级官员苏轼
以屈辱换取苟安
历史学家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出版于抗日战争时期
对辽宋关系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
历史学教授赵永春的论文,发表于2008年
A、历史事件并没有确切定论 B、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评价 C、观点越旧历史评价越客观 D、观点越新历史评价越客观 -
10、下面的示意图反映了11世纪前后中国社会出现的问题和统治者采取的对策,①和②处分别对应的是( )A、科举取士 贞观之治 B、察举制度 三省六部制 C、藩镇割据 唐朝灭亡 D、崇文抑武 王安石变法
-
11、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的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张仲景——《黄帝内经》 B、孙思邈——《千金方》 C、扁鹊——《伤寒杂病论》 D、华佗——《唐本草》
-
12、唐招提寺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被誉为“海东无双的大伽蓝”“绝尘名刹”,寺院的金堂和讲堂是8世纪建立的古建筑物,都是日本国宝。该寺院的建造可用以佐证(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前往天竺取经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传授佛法
-
13、由玄奘口述,弟子撰文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概况,包含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等。这说明了《大唐西域记》( )A、主要记载了佛学经典 B、是中印友好交往的见证 C、有利于对中外文明交流史的研究 D、是研究唐朝民族交融的重要史料
-
14、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采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意见安置其部落,入朝为官的突厥首领,先后有几百人。唐太宗的做法( )A、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 B、降低官员的文化素质 C、改变传统的选官制度 D、消除严重的边疆危机
-
15、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至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的人是( )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张骞 D、王昭君
-
16、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唐太宗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C、黄巢起义使唐朝受到致命打击,加速了唐朝灭亡 D、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
-
17、唐朝陆羽曾说:“若邢瓷类银,则越瓷类玉……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这印证了唐朝( )A、经济作物的发展 B、开放多元的文学艺术 C、商业贸易的繁荣 D、手工业制作水平高超
-
18、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以下对联能描述唐玄宗时期统治的是(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后期昏庸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
19、下表是一位历史爱好者搜集的唐朝前期三位君主的治国理念。据此可知,他们共同的治国理念是( )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前期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①“建国之本,必在于农”
②“劝农桑,薄赋徭”
“有国者必以人为本,固本者必以食为先”
A、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B、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C、以民为本,重视生产 D、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
20、“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A、促进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