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以上文字描述的是(     )
    A、隋建立的过程 B、隋统一的背景 C、隋统治的措施 D、隋统一的意义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欧美其他国家也先后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应用方面的两项重大发明。

    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深远,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唐朝的对外交往活跃,再到明朝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不断发展。通过对外交往,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列举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两个重要事件。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材料三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4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从设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城市,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对外交往的认识。
  • 4、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     )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③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④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5、二战后,欧洲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地位,开始走向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盟的成立(     )
    A、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使欧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C、标志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D、使欧洲彻底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 6、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国进攻苏联 D、诺曼底登陆
  • 7、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应对这场经济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大力发展工业 C、实行计划经济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8、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领导十月革命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 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是(     )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 10、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C、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D、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 11、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矛盾的焦点是(     )
    A、领土的扩张 B、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C、原料和市场的争夺 D、关税的高低
  • 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的完成 B、第一国际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巴黎公社的成立
  • 13、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他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     )
    A、飞梭 B、珍妮机 C、蒸汽机 D、水力织布机
  • 1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羊等家畜,小麦、燕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B、导致了殖民扩张 C、引发了价格革命 D、推动了贸易中心转移
  • 15、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场思想文化运动是(     )
    A、新文化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运动
  • 16、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中,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其中,取得自治权的典型城市是(     )
    A、巴黎 B、琅城 C、伦敦 D、佛罗伦萨
  • 17、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这一时期,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建立了(     )
    A、津贴制度 B、元首制 C、陶片放逐法 D、种姓制度
  • 1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租用一头牛,租期为1年,他应该将“拉犁臂”的牛还给牛的主人;如果牛死了,租牛的人要赔偿主人牛的损失。这表明《汉谟拉比法典》(     )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 19、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治改革年代,他们……积极认真地学习欧美的长处,实行一系列重大有效决策——坚决摧毁了幕藩封建体制,大力殖产兴业和扶植私人资本,重视开发民智和发展近代教育……但明治年代的富强之中有隐忧、有阴影。

    ——摘自齐世荣《日本:速兴骤亡的帝国》

    材料二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摘自《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改革永远在路上。应该认识到,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10日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概括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写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写出开启改革开放的会议名称,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改革与创新的认识。
  • 20、在外来入侵的敌人面前,各民族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被唤醒,各民族人民做出了“维护中华之一体”的历史选择,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广西,名将冯子材1885年率领由汉、壮、彝等各族人民组成的边防军,英勇抗击法国侵略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此战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来侵略的战役中难能可贵的一次胜利。

    ——摘编自郑茜《何以中华》

    材料二   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英帝国主义有意制造纠纷,侵占江孜。西藏军民以落后的武器英勇杀敌,克复了江孜堡垒,进袭英军大本营,包围敌军达月余之久,后英军增援,西藏军民虽反被包围,仍坚守奋战,殊死拼搏,直到弹尽粮绝,始退出堡垒。江孜战役沉重地打击了入侵者的嚣张气焰,西藏人民抵抗外侮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在我国各族人民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西藏历史文化辞典》

    材料三   经过14年悲壮的、付出重大牺牲的持久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在反外国侵略斗争中取得完全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的伟大转折。它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空前增强,并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

    ——摘编自郑茜《何以中华》

    (1)、根据材料一,概括镇南关大捷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各族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体现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感悟。
上一页 394 395 396 397 3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