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辣椒原产于美洲,传入中国后,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今天我们就以“辣椒”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性学习。

    探究一【小辣椒,来中国】

    材料一

    1月15日星期二

    还有一种比胡椒更好的红辣椒产量也很大,埃斯帕尼奥拉岛年产量可以装载50艘大船,不管他们吃任何东西,都要把它当佐料一样放进去,不放他们就无法进食,他们说这种东西对身体非常好。

    ——《哥伦布日记》

    番椒亦名秦椒,白花,子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椒树最易繁衍,四月生花,五月结实,生青,熟红。

    ——徐光启《农政全书》(1639年)

    番姜,木本,种自荷兰,开花白瓣,绿实尖长,熟时朱红夺目,中有子,辛辣,番人带壳啖之,内地名番椒。

    ——《台湾府志》(1747年)

    探究二【小辣椒,功用多】

    材料二   辣椒由于叶绿果红,非常美观,所以从传入我国之日起就被当作观赏植物。作为一种农作物,辣椒对日照要求不严,不论长短均能开花结果,抗旱能力也较强,对土壤的选择不苛。每100克辣椒含有蛋白质1.6克,比番茄多0.7克,含维生素C185毫克,居多种蔬菜维生素C含量之首。辣椒中还有硫铵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素,都是人体所必须。辣椒的果实和茎枝还可以作药用,可以治寒滞腹痛、呕吐泻痢、消化不良等症,经常食用辣椒的人很少得冻疮。

    ——摘编自蒋慕东、王思明《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探究三【小辣椒,大产业】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2000年—2021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在中国种植,2021年中国辣椒种植面积占全球种植面积的36.72%,较2000年增长了约5.59个百分点,是世界辣椒种植的主要国家。产量方面,全球及中国辣椒产量近年均大幅增长,其中中国产量占全球近一半,是全球最大的辣椒主产国。

    ——摘自2023年10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指出材料一中三则史料的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辣椒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辣椒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3)、请列举一道以辣椒为食材的菜肴,并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辣椒对中国的影响。
  • 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占比均超过60%,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召开期间,多位专家点赞中国新能源汽车,称“中国制造”将助力全球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体现出中国(     )
    A、产业升级的环保理念 B、区域协调的均衡布局 C、精准施策的民生情怀 D、文化传承的民族根脉
  • 3、在下面这幅漫画的左侧,站立着一位美国总统,他正在阅读一封别人写给他的信:“如果你撤出你们在土耳其的基地,我们将撤出在古巴的基地。”漫画反映的时期是(     )

    A、美国南北战争时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D、冷战时期
  • 4、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因发明合成氨技术获得诺贝尔奖,该技术大幅提高粮食产量,解决了人口增长带来的饥荒威胁。但这一技术也被用于制造炸药,加剧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力。这体现出(     )
    A、科技进步引发战争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D、科技使人变得野蛮
  • 5、《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日本倒幕运动 D、中国义和团运动
  • 6、17世纪末,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揭示了自然界可以用数学规律解释的真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评价:“牛顿用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人类理性,从此我们不再需要依赖神的意志解释世界。”这体现出(     )
    A、科学技术引领工业革命发展 B、启蒙思想引发资产阶级革命 C、牛顿为近代物理学发展奠基 D、科学理性推动人文精神发展
  • 7、李老师用AI搜索历史学科知识时得到了下面的内容。她搜索的主题可能是(     )

    区域文明

    地理环境

    政治制度

    文化特色

    两河流域文明

    两河流域

    城邦制→君主专制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

    法老集权制度

    象形文字、金字塔

    中国文明

    黄河、长江流域

    分封制→中央集权制

    甲骨文、丝绸、陶瓷、茶叶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

    佛教、梵文、阿拉伯数字

    古希腊文明

    多山靠海、岛屿多

    城邦民主制(如雅典)

    哲学、戏剧、奥林匹克

    古罗马文明

    意大利半岛

    共和制→帝制

    罗马法、建筑艺术

    A、古代社会的交往方式 B、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C、文明传播的主要路径 D、人类社会的形态演进
  • 8、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土地政策方面分别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耕者有其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不同举措。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根据农民需求变化来确定土地政策 B、根据生产力发展不同水平改变政策 C、根据土地数量的多少采取不同政策 D、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调整政策
  • 9、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身上共同的精神特质是(     )
    A、艰苦奋斗,甘于奉献 B、乐于助人,热心公益 C、锐意改革,创新突破 D、带病工作,坚守岗位
  • 10、在某校艺术节展演上,九(1)班同学准备合唱一首歌曲,下图为该歌曲的前几句乐谱。同学们演唱时应具有的情绪状态为(     )

    A、慷慨悲凉 B、激昂豪迈 C、轻松舒缓 D、甜蜜喜悦
  • 11、下表中列出了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部分著作。这些著作共同探讨的是(     )

    时间

    毛泽东同志著作

    主要内容

    1928年10月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930年1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1935年12月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框架

    1938年5月

    《论持久战》

    提出持久战总方针

    1945年4月

    《论联合政府》

    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

    A、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尝试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探索 D、社会主义改造的路径选择
  • 12、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迅速指示东江抗日游击队开展国际友人营救工作,先后救出英国、美国、印度等国的111人。这一行动体现出(     )
    A、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反法西斯合作 B、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日战争主要战场 C、国际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抗战进程 D、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 13、张謇在经营大生纱厂时,因招股失败被迫接受“官商合办”,一战后受外资挤压亏损严重,最终因债务危机被官僚资本接管。这些经历说明(     )
    A、实业救国潮流已经蔚然成风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辛 C、早期近代化的初步探索失败 D、民族企业家充满了家国情怀
  • 14、在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四国的语言中,存在一批发音或含义“神同步”的词汇,如豆腐、交通、龙眼、清明等。这表明(     )
    A、亚洲语言起源于共同原始语系 B、中外长期往来促进了文化交融 C、现代互联网技术推动语言趋同 D、自然地理环境会影响语言演变
  • 15、某同学在进行中国古代史复习时绘制了一条如下的时间轴,他正在复习的内容是(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 16、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诗词中描述这一节日的是(     )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17、祖冲之在圆周率研究中延续刘徽“割圆术”的极限思维,以正六边形为起点,逐步计算到正24576边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并创造性提出“密率”355/113这一高效分数近似值。这体现出祖冲之(     )
    A、依赖个人毅力突破计算极限 B、重视实用技术忽略理论研究 C、继承了前人成果并有所创新 D、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巨大
  • 18、深圳大梅沙遗址发掘出了新石器时代遗存和青铜时代遗存,在这里的10座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些青铜器(如图所示),包括短剑、长矛、短矛、钺等。这反映出当时(     )

    A、青铜制造技术高超 B、阶级分化非常明显 C、战争攻伐比较频繁 D、农业文明高度发达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至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与文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下表为这一时期科技与文化领域的代表人物。

    ①僧一行

    ②颜真卿

    ③毕昇

    ④李白

    ⑤沈括

    ⑥司马光

    材料二: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摘自《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1)、校园文化节上,历史兴趣小组需要布置展板,材料一中,应布置在科技展板上的是序号 , 应布置在文化展板上的是序号。现在需要增加一面能展示唐宋时期绘画成就的展板,请你列举两位该领域的代表人物
    (2)、从材料一②至⑥中选择两个布展材料分别进行介绍。

    示例:选择①,僧一行是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他通过天文观测制定了《大衍历》,还组织实测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僧一行的成就既对天文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数学的发展具有价值。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下表图片代表了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①曲辕犁示意图

    ②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③筒车示意图

    ④开元通宝

    ⑤蜀锦

    ⑥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材料二:北宋中叶,汴京城人口不断增加,市内和坊内的店肆争先恐后朝着街面开设,坊市设置以及按时开闭的问题已不存在,举行夜市完全没有拘束了,城市里每日天未明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有营业。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店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繁荣的商业不仅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还为政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商业税成为宋代后期重要的财政来源。

    ——摘编自吴慧《中国古代商业》、杭侃《中华文明传真》

    材料三: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宋代以前并未设立管理海上贸易的专门机构,宋朝政府不仅鼓励对外贸易,还奖励外商来华贸易,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藩坊。两宋时期,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远洋航海能力大大提高,贸易范围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和《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将材料一的图片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能够体现农业发展的是:                  

    能够体现手工业水平的是:               

    能够体现商业活动的是: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城市商业繁荣的表现及宋朝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述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发展的原因。
上一页 392 393 394 395 3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