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是40多年前小岗村的普遍现状;“红薯干,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也成为当年小岗人的口头禅。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创办乡镇企业
  • 2、下图这张公司股权凭证,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改革开放
  • 3、下面是《人民报》刊登的有关南京解放的消息,与该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 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到抗战胜利时,根据地的地主等旧势力虽然未被完全打倒,但在接连不断的斗争中普遍已遭严重削弱,农民夺取了乡村政权,并建立起对地主的政治优势。这体现了根据地建设(     )
    A、重构了乡村社会 B、积累了执政经验 C、树立了良好形象 D、培养了大批干部
  • 5、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中央发出通电的历史背景是(     )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 6、下图漫画左侧,画的是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在商议出卖青岛,画面的右侧,人民群众高举旗帜,正在游行示威。游行队伍的旗帜上写着“罢免曹章陆”。这幅漫画描绘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7、《旧邦新造:1911—1917》是一本以中国1911—1917年的政治大转型为研究对象的宪政史著作。可能会出现在本书的内容是(     )
    A、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B、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 C、维新变法的政治诉求 D、民主政体的创制尝试
  • 8、有学者评价道:由“变政”演成“政变”是历史的“错位”,并没有达成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效,其经验教训尤值得总结。该学者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9、太平天国反抗压迫剥削的正义性、向西方寻求真理和后期反对外来侵略的积极性应是太平天国的主要历史面相。对于运动进行中出现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崇奉皇权、迷信宗教等负面现象,则充分展现了太平天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大规模农民革命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局限。这反映了评价历史事件要(     )
    A、全面综合 B、坚定立场 C、爱憎分明 D、明确方向
  • 10、下面是某本书籍的目录,该书可能是(     )

    第一章   签约,签来了十年的休战

    第二章   科举起出个造反派,修约修出了战争派

    第三章   英法联手了,美俄提着篮子来了

    第四章   广州又开战了,这回彻底玩完了

    第五章   第一次大沽口之战

    第六章   换约换来了第二次大沽口之战

    第七章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

    第八章   英法联军进北京

    A、《清朝内争与鸦片战争》 B、《大国之殇:第二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C、《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 D、《再见甲午——蓝色视角下的中日战争》
  • 11、美洲高产农作物的普及推广,是清王朝在雍正、乾隆年间长时间保持住康熙时代的强劲上升势头的根本性前提。这些高产农作物有(     )
    A、苜蓿 B、蚕豆 C、占城稻 D、甘薯
  • 12、宋朝建立以来,人口激增,对食物的需求促使农作物栽培方法的改进;在宋与辽、金的战争影响下,火药成为有用的武器。这反映了(     )
    A、需求驱动科技创新 B、人才推动技术发展 C、资金支持科技革命 D、政策支撑高质发展
  • 13、下图是《景德四图·契丹使朝聘》(局部),图中的契丹使臣是为贺承天节而来,承天节指宋真宗的生日。这一景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平定安史之乱 B、签订澶渊之盟 C、南宋偏安一隅 D、取得郾城大捷
  • 14、唐玄宗认为“无隔于夷夏,柔服四裔,底绥万邦,慕义向风”。士大夫群体积极探讨“混一戎夏”,践行“以德化之”,名臣狄仁杰以身作则,“抚和戎夏,人得欢心,郡人勒碑颂德”。这体现了唐朝(     )
    A、国家统一的实现 B、疆域版图的扩大 C、民族交融的发展 D、边疆管理的强化
  • 15、此工程恰似大写的“人”字,“人”字的“一撇”在黄河以南,分为通济渠、山阳渎、江南河;“人”字的“一捺”在黄河以北,为永济渠。“一撇”是进水管,从富庶江南调粮用的,是经济渠;“一捺”是出水管,运兵运粮打仗用的,是军事渠、战争渠。此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长城
  • 16、下图是泰国春蓬府考山考遗址出土的汉朝铜镜和铜印章,这些文物可用于研究(     )

         

    A、张骞出使西域的成果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驿站加强了各地联系 D、郑和七下西洋的影响
  • 17、他是西周以来诸侯兼并、列国争霸的终结者,也是用新的政治社会秩序取代旧的政治社会秩序的肇始者。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 18、战国时期,齐桓公创办了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经历了六代君主,历时大约150年,这些君主以非常优厚的待遇招纳列国的学者来此,展开了著名的百家争鸣。稷下学宫的影响在于(     )
    A、改变政治制度 B、导致思想趋同 C、促进儒学兴盛 D、播撒文明火种
  • 19、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是(     )
    A、神话传说 B、考古化石 C、文学作品 D、影像记录
  • 20、某校历史学科开展以“合作共赢的世界实践”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世界联合的进程

    【任务二】区域合作的典范

    时间

    事件

    合作领域

    1951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经济(重工业)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

    经济一体化

    1993年

    欧盟成立

    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合作

    2002年

    欧元正式流通

    货币一体化

    【任务三】全球治理同心谱

    (1)、根据上述信息,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及联合国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具体表现。
    (2)、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区域合作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3)、通过以上探究性学习,围绕国际组织与“合作共赢的世界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上一页 397 398 399 400 40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