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所示为汉朝初年统治者推行的政策。这一举措 (   )

    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B、恢复经济并稳定政局 C、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 D、提升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 2、小明同学对文物有浓厚的兴趣。下面是他自主学习的笔记,其中与下图文物相对应的文物编号(字母)是(    )

    文物编号

    出土

    描述

    A

    1938 年, 湖南宁乡

    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B

    1939 年, 河南安阳

    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

    C

    1976 年, 陕西临潼

    器内底铸铭文,记载周武王伐纣重大事件

    D

    1986年,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出土青铜器中形体最大的两件面具之一

    A、A B、B C、C D、D
  • 3、“卜辞”(占卜及占卜的结果或简单的记事文字)都是当时贞人(占卜者)的手笔,年代从盘庚迁殷到纣之灭,共273年,都是由当时人直接刻写的历史资料。该材料表明甲骨文 (   )
    A、成熟时间较早 B、记录内容丰富 C、史料价值珍贵 D、出土数量较多
  • 4、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下列对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描述正确的是(   )
    A、建于秦朝,规模宏大 B、彻底消除湘江水患 C、因势利导,防洪灌溉 D、遗址毁损,不复相见
  • 5、周分为西周和东周,王朝统治约800年。它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能够使周统治长久的原因是  (    )
    A、将王权至上发挥到极致 B、形成了“家天下”的政治局面 C、依据了“天下共主”的理念 D、直接对地方进行了有效管辖
  • 6、下表整理自史书对传说中的炎帝后裔的相关记载。据此推知,炎帝后裔部落当时(   )

    炎帝后裔

    功绩

    烈山氏

    以烧山种田而闻名

    烈山氏子“柱”

    被尊奉为谷物之神————稷

    共工氏

    以善于平治水土著称

    共工氏子“后土”

    被尊奉为土地之神

    A、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B、最先过上定居生活 C、渔业生产技术先进 D、最早人工种植谷物
  • 7、在元谋人文化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两颗人类牙齿化石以及石器、动物化石和伴存的炭屑和烧骨。这一发现印证了元谋人 (   )
    A、使用磨制石器 B、已经学会用火 C、过着定居生活 D、进入农耕时代
  • 8、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诗歌带有其产生时代的印记 。《全唐诗》收录诗歌 48900 余首 , 涉及作者 2200 余 人 ,他们来自各个阶层 。唐诗内容包罗万象 ,无物不可入诗 。《全宋诗》辑录诗作 30 多 万首 ,政治、经济、文化等都能在宋诗中找到相关记载 , 大到城防武备 , 小到鱼米价格均有涉及 。例如 , 陆游的很多诗作描写了乡村民众日常生活 ,这些是官方档案很少记载的。

    ——摘编 自张金花《宋诗与宋代商业》等

    材料二 : 以诗证史、诗史互证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

    组别

    诗       词

    史       料

     

    A. 海内凑朝贡 ,贤愚共欢荣。

    合沓车马喧 ,西闻长安城。

    —[唐]韦应物《酬郑户曹骊山感怀》

    ①唐朝阎立本《职贡图》(局部) ,描绘唐太 宗时南洋各国前来朝贡的景象。

     

     

    B. 嘉树种木绵 ,天何厚八闽。

    … …

    木绵收千株 ,八口不忧贫。

    —[宋]谢枋得《谢刘纯父惠木绵布》

    ②《元典章》记载 ,宋代江南百姓的夏季税有棉、布、绢等 。浙江的南宋墓葬中曾出土过棉毯。

     

     

    C. 柳梢挂月黄昏后 ,夜市张灯白昼然 。

    —[宋]— 白玉蟾《上元戬灯二首》

    ③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夜市直 至三更尽 ,才五更又复开张”。

    南宋《梦粱录》记载:临安市场的夜市延 至四更 ,“通宵买卖 ,交晓不绝”。

     

     

    D.货出军储推赈济 ,转行交子颂轻便 。  --[宋] —薛田《成都书事百韵》

    ④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材料三:

    诗       句

    出    处

    小筑暂高枕 ,忧时旧有盟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韬铃深处》

    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 。 

    田横尚有三千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 。

     

    郑成功《复台》

    (1)、根据材料一 ,分析唐宋诗歌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
    (2)、从材料二的第二、三、四组中 ,任选一组相互印证的诗词和史料 ,分别概括历史信息并说明 这组材料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 。

    【示例】诗词 A:描写盛唐时期各国使节纷至沓来 , 到长安朝贡 。

    史料①: 画中人物衣着各异 ,手捧异域珍宝 ,表明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 。

    诗词和材料都反映出唐朝中外交往的繁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 ,分别指出两位作者的主要历史功绩 。分析两首诗共同体现的思想感情 。
  • 9、 交流与互鉴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无所不有 ,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当 时西 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 , 清朝统治者担心 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 又惧怕沿海人民同 外国人交往 ,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 于是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摘编 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概括材料一文物的共同点 。结合所学 ,从中可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
    (2)、观察材料二两幅路线图并结合所学 ,简述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特点 。任选材料中的一则事 件 ,指出路线的出发地点 ,并说明该事件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 ,指出清朝对外政策的变化 ,并依据材料三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
  • 10、 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行合一者 ,知而不行 , 只是未知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批评道: “今之学者 ,多言而寡行 ,故其道不行 。”由此可见 ,他们都(   )
    A、重视实践应用 B、强调社会责任 C、批判君主制度 D、反对中央集权
  • 11、明末清初 ,粤剧逐渐形成 ,其服装多采用广绣 ,精美华丽 。此外 ,粤剧广泛吸收了广东的音乐 、 牙雕、陶瓷、灰塑等艺术形式的精华 。这体现出粤剧(   )
    A、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B、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C、形式多变节目丰富 D、富有地域文化特色
  • 12、 明朝以前 ,我国南方多为一年一季 。明朝后普遍提高了复种指数 ,福建 、广东等地可一年三季 , 北方也实行轮作套种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材料中的做法(   )
    A、体现了小农自给自足性 B、彰显中国科技领先世界 C、适应了人口增长的需要 D、反映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 13、 明万历年间 ,江浙地区的王江泾镇有居民 7 000 家 ,“多织绸 ,收丝镐之利 ”。濮院镇有居民万 余家 ,“民务织丝苎 ,商旅辐揍”。这反映了当时(   )
    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B、手工工场的出现 C、地域性商帮的形成 D、抑商政策的松弛
  • 14、 以下三副对联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对联一:欲知清代军国事 ,不读军机终难全

    对联二:诗文成罪状 ,纵横陷深渊

    对联三:间年外域有人来 ,宁可求全关不开

    A、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 D、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变化
  • 15、 清朝前期在东南 ,于台湾设立一府三县 ;在东北 ,雅克萨之战后 ,运用外交手段划定边界 ;在北方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 ,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 由此可见 ,清朝(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边疆管理军事为主 C、疆域范围远超前代 D、国家治理因地制宜
  • 16、 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重要举措 。右图文物(   )

    A、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证明 B、见证了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C、证明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肯定了黑龙江 、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 17、 崇祯皇帝曾在《罪己诏》中痛切指出官员身居官位 ,却只为 自 己谋私利……下级官吏品行不 端 ,勾结无赖作为爪牙欺霸乡里 。据此可知 , 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吴三桂投降清军 B、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C、李自成发动起义 D、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
  • 18、 明朝为摆脱严重的财政危机而实行一条鞭法 ,  明代商品经 济的活跃和封建谣役经济的衰落则是一条鞭法产生的物质 条件 。此则材料表明(   )
    A、改革的实施者是王安石 B、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C、改革未能得到群众支持 D、改革使明朝政府摆脱了危机
  • 19、如右图是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答卷 ,字迹工整 ,无一涂改 ,上 有万历皇帝批的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 ”,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你认为该答卷可能(   )

    A、标新立异 ,观点独到 B、引经据典 ,包罗万象 C、恪守章句 ,文字对仗 D、想象丰富 ,构思巧妙
  • 20、 明代地方行政单位有府、州、县 。每个县官 , 由中央政府任命 。根据省籍回避制度 ,必须由非本 省出身者担任 。 明代推行“省籍回避制 ”(   )
    A、激化了社会矛盾 B、有利于中央集权 C、净化了官场风气 D、推动了地区交流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