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追求的核心素养之一,而“国家主权意识”又是“家国情怀”的主要内容之一。某同学复习秦汉时期的历史,绘制了右图所示的疆域示意图,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汉朝管理机构是( )A、桂林郡 B、西域都护府 C、南海郡 D、象郡
-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爆发于公元前209年的( )A、国人暴动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
-
3、“时间轴”力助于帮助学生培养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公元前221年秦初建立,这一史实在下列时间轴上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
4、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现存中国最早的一封家书,信中写道因战获得的爵位文书是否已经收到,是否辞谢送爵位的人?这佐证了商鞅变法( )A、鼓励耕织 B、确立县制 C、奖励军功 D、废除特权
-
5、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行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史前时期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时期
-
6、历史解释是对历史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中国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秦朝统一六国后,修筑起西起临洗、东到辽东的长城 C、公元420-589年,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D、汉武帝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到鼎盛时期
-
7、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郧县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
8、
综合探究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开创革命新局面,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光明。让我们走进党史,探究问题。
【红船起航】
材料一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及中共诞生的时间。
【生死转折】
材料二
(2)据长征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叙述字母ABC处发生的大事。
【中流砥柱】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摘自义教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请用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史实说明材料的观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9、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探索史、救亡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康有为、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根据材料一,找出两个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材料一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3)、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4)、依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建立后国民在思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10、陈独秀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他把这“两位先生”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爱国、进步
-
11、解放战争时期,充分发挥了人民的威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武汉会战
-
12、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华北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北伐战争
-
13、某同学的历史课笔记上出现了“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杨靖宇”、“赵一曼”等关键词。可见,他学习了A、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B、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C、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 D、国民党领导正面抗战
-
14、感怀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有些马大哈的方智同学对革命精神理解提炼准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感悟
A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展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B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展现乐观和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抗战精神
C
《毕业歌》中唱到:“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西柏坡精神
D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葛先才团与日寇殊死拼杀,仅剩58人
展现出中国军民血战到底的长征精神
A、A B、B C、C D、D -
15、如图是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某一单元的目录。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
16、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材料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加剧政府吏治腐败 C、削弱军队战斗力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美国崛起的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习近平
(1)、什么事件标志美国的诞生?(2)、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美国崛起的历史加以阐述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中伴随着革命与斗争,充满曲折与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皆为非法。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一部文献?此文献奠定了英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部文献?这一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思想?(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美国推行的政体有何特点?美国这一政体是哪位思想家思想的实践?(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本国的发展有何共同作用? -
19、
思想的解放与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布克哈特
(1)“在意大利,这层纱最先烟消云散”源自于哪一运动的兴起?这一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二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持续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即曾被恩格斯所称赞的“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因而人们一般把18世纪称作法国的“启蒙世纪”或“哲学家的世纪”。
——黄淳《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18世纪被称为法国的“启蒙世纪”的内涵。材料三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于哪一年?它的发表标志着哪一科学理论的诞生?这一理论诞生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试举一例说明。(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
20、
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工具实行了专门化,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材料三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之后,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汽车的发明可以带动发展的行业。(4)通过学习工业革命这一主题,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