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清朝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朝代
隋唐
宋元
明
清
总产量(亿斤)
1 305.83
1 749.45
2 385.88
3 122.32
人均粮食占有量(斤)
1 450.92
1 457.87
1 192.94
780
A、北方经济盛极而衰 B、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C、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
2、《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记录1298年威尼斯著名商人和冒险家马可·波罗东游沿途见闻的著作。下列情景可能出现在这本书里的是( )A、观看了汤显祖的《牡丹亭》 B、目睹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 C、拜见了扬州地方的布政使司 D、见到了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军事
-
3、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下列一组图片,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是( )
李嵩《货郎图》(局部)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元朝至元宝钞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宋元海外贸易的发展 C、民族关系的发展 D、宋元商业贸易的繁荣 -
4、为纪念岳飞,我国在许多地方都修筑了岳王庙,规模较大的有安阳汤阴、杭州、朱仙镇、靖江、宜丰等地的岳王庙。以下四副对联中,适合贴在岳王庙前的是( )A、一使胜千军,两出惠万年 B、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C、东渡传文化,西行取真经 D、诗魂系采石不散,傲骨同仙酒未陈
-
5、1069年,宋神宗任用此人主持变法,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此人是( )A、范仲淹 B、王安石 C、张居正 D、王守仁
-
6、《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体会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折射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秘色越器》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D、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柳宗元《乐府杂曲·鼓吹饶歌·高昌》
-
7、《唐宫夜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洛阳博物馆的唐三彩“七乐舞姬”。造型不同的“七乐舞姬”用婀娜多姿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出来。由此可见,“唐三彩”( )A、有助于我们了解唐朝的社会生活 B、是研究唐朝历史的唯一途径 C、反映了唐朝中外交流的频繁 D、在唐朝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8、请根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
9、strong>.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 “对台湾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不同于西藏,也不同于现在广东、福建的特区……台湾可以保留现有的社会制度,生活水平不会降,台湾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我们尊重现实。”——邓小平
材料三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互联网上搜集的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事件。
2017年2月3日
海峡两岸文艺界迎春书画展在台北登场
2017年7月25日
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
2017年9月18日
中国西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交流会在四川举行
2017年10月21日
“缘聚两岸情,筑梦丝绸路”,
201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进行创业交流
(1)、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产生这种乡愁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二对台思想主张是什么?邓小平时期最终形成的对台方针是什么?(3)、这些事件说明了海峡两岸交流的现状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4)、习近平在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时强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说说你对祖国统一趋势的看法。并简述你的依据。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材料二 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三 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 575亿港元增至9 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宋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2)、材料二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什么基本方针。分析指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3)、材料三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在近代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洗雪国耻”实践了哪一伟大构想。谈谈这一构想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上述制度的共同之处。 -
12、从“汪辜会谈”到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世纪之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对此认识不恰当的是 ( )A、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湾的基本方针 C、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D、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
13、有报道评论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之锚。”“九二共识”被视为“两岸关系之锚”,是因为它强调 ( )A、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
14、下列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针对台湾地区提出的方针和政策的对应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要解放台湾 B、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了“一国两制” C、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
15、习近平主席在香港回归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澳门回归后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是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生活方式的变化 C、经济制度的变化 D、主权归属的变化
-
16、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首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唱着这首歌,迎来了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的回归。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C、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D、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
17、“‘港人治港’有个界限和标准,就是必须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B、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 D、强调“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
18、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2024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的发展步伐。材料强调的是 ( )A、区域自治,经济腾飞 B、交通建设,工作中心 C、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D、祖国统一,繁荣兴盛
-
19、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在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于同一区域的地方推行的一项重大政治制度。材料主要论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依据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治保障
-
20、右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