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1、“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这是1937年7月8日,即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此“事变”( )A、揭开抗日战争序幕 B、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标志着中国进入全民族战争阶段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2、1935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开学典礼上提出了“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一著名的“爱国三问”。其提出的背景是( )A、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B、日本制造华北危机 C、护国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胜利前夕
-
3、解读地图是历史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技能。与下图“☆”处发生的历史事件相关的词语是( )A、井冈星火 B、政治建军 C、走向转折 D、胜利会师
-
4、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湖南、湖北等地区相继召开了妇女代表大会,同时,妇女救护队和宣传队也伴随着军队出征,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国共两党在此期间还积极创办了女子学校、训练班及讲习所,培养和造就妇女干部。这一时期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主要归因于( )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B、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北伐胜利进军的推动
-
5、辛亥革命爆发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再次掀起剪辫热潮,一时间剪辫与否成为倾向革命与否的标志。当时,湖北军政府命令一律剪辫,遇到不肯剪辫之人,就强行为之剪掉。材料反映了当时( )A、剪辫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B、剪辫运动开始兴起 C、剪辫是人们的自觉行动 D、社会习俗彻底改变
-
6、阅读分析下面大记事表,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世纪60年代
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
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
19世纪70年代
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台湾被杀,武力侵占台湾
俄国直接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19世纪中后期
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A、近代化早期探索 B、近代追求民主的过程 C、近代边疆危机 D、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 -
7、小华在参观圆明园遗址时,看到残垣断壁,愤怒之情油然而生。犯下火烧圆明园这一滔天罪行的是( )A、俄军 B、美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
8、2024年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主题是“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中国近代史上也出现过一场禁毒斗争,它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18世纪欧洲大事年表
1640年
议会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776年
《独立宣言》发表,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7年
美国制定三权分立的宪法
1789年
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1789年
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1793年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3个及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写一篇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逻辑清晰,史论结合,260字左右。)
-
10、
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并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材料二 中国有利于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土地相对太缺乏了,从这个角度看,哥伦布大交换是很大的恩惠,中国迫不及待地接收了它,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蔗等作物。甘、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至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象,若没有成堆的辣椒,今天的川菜会是什么样子?
——《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哥伦布大交换”在中国起了什么作用?中华文明的什么成果为“哥伦布大交换”的提供了技术条件?材料三 18世纪法国主要启蒙思想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思想
思想家
代表著作
主要思想主张
伏尔泰
《哲学通信》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倡导自由、平等的权利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提倡分权制衡的原则
卢梭
《社会契约论》
反对封建王权,倡导人民主权,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位法国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同点。美国哪一文献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的原则”?根据所学,谈谈启蒙思想主要起什么作用?材料四 以前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实践还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归纳,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请写出两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思想理论。 -
11、某次论坛中“蒸汽机车的出现” “清朝的衰落和鸦片战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等短语,此论坛研究的主题有可能是( )A、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B、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C、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
12、下图A、B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中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国际成立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建立 D、十月革命胜利
-
13、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结合下列著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马克思《资本论》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A、指导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只关注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 C、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D、主张采取和平改革的方式 -
14、1492年,今美国境内的土著人口超过500万,到1600年,土著居民人数仅有60万。与之相对的是,欧洲移民后裔的数目增长到了500万,同时还增加了100万非洲奴隶的后裔。美国境内人种结构的变化源于( )A、文艺复兴 B、独立战争 C、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
-
15、某班历史复习课展示了三张图片。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
图一 封君和封臣
图二 庄园地图
图三 大学分布
A、古代亚非文明 B、欧洲封建时代 C、近代文明的曙光 D、早期殖民掠夺 -
16、有学者认为,金字塔的建造涉及力学、天文学、地理学、艺术、宗教、数学、社会管理、建筑学等众多学科知识。据此可知,金字塔反映了( )A、古埃及文明的发达程度 B、古埃及文明延续至今 C、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D、古埃及农业技术发达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爱华兜兴,女兜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摘编自八年级历史教材上册
材料三 当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洋派人物洋溢“在烛光摇曳的酒厅中举杯相庆”时,内地城市和广大农村的人们却还不知提琴、洋笛为何物。当商人、企业家、知识分子等群体中的不少人成为领导时代的弄潮儿时,普通市井小民、杂役及乞丐等下层社会成员,他们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被排斥在近代文明之外。
——《近代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教育、服饰、社会风俗方面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就近代与现今社会生活的对比,谈谈你的启示。 -
18、
史明辨同学所在的学校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举办研学活动,邀请你参与此活动
【资料准备阶段】
材料一 与红军长征相关的博物馆(部分)
(1)出发前同学们对相关的博物馆进行了解,选取了四个纪念馆作为研学目的地,请结合“重走长征路”的主题,规划研学路线。(填写序号即可)
第一阶段前往:③→第二阶段前往:________→第三阶段前往:②→第四阶段前往:________
【实地考察阶段】
材料二 史明辨同学在贵州地区的研学笔记
遵义会议纪念馆文物:
《红军歌曲选集》——红军学校校歌
歌词内容:创造工农铁的骨干,武装我们的头脑和身体。我们是苏维埃的捍卫者,我们是国际主义的武装。努力锻炼,准备作战,磨刀擦枪上前线。
四渡赤水纪念馆文物:
陶罐与红军损坏坛子赔的铜板
文物故事:红军长征途中红军小战士见老乡水缸无水,主动下河挑水。归来推门时,不慎碰倒坛子致其破碎。小战士不知如何是好。老乡说是空坛,粮食已被抢走。班长却坚持赔偿,从怀中红布包取出仅有的两块铜板递上,言若不足,日后定会补上。
(2)请你仿照示例,为遵义会议纪念馆文物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语言表达完整,逻辑清晰,态度积极向上)。
示例:关于四渡赤水纪念馆文物“陶罐与红军损坏坛子赔的铜板”的解说词
这是在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一只陶罐和红军赔付的铜板。当时红军借宿,小战士挑水时碰倒门边空坛。班长见状,拿出仅有的铜板赔偿,还承诺若不足定会补上。
这组文物极具历史价值,它生动呈现了红军长征的军民情与严明纪律,是研究当时红军群众纪律和军民关系的珍贵实物。同时,其展现了红军即便在艰难行军作战时,也坚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这份文物如精神丰碑,激励我们传承红军精神,为民族复兴努力。
(3)结合本次研学经历,请为遵义拟写一条城市旅游宣传标语。
-
19、
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研读史料】
(1)史料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其表现形式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等。请将以下史料进行分类(只填序号,多写、少写、错写均不给分)
实物史料:________文献史料:________图像史料:________
(2)以上图片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是________(只填序号)
活动二【表格归纳】
主题:近代化的探索
重大史事
洋务运动
A
张之洞
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
B
C
民主共和
孙中山
民主科学
陈独秀
近代化探索的特点:D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任务二的表格。
活动三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整理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
20、鲁迅的白话小说《》,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