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1、《拿破仑法典》几乎没有为女性在获得成就或成为英雄方面留出空间。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印第安人没有选举权和其它政治权利。这些现象折射出当时( )A、民主存在局限性 B、种族歧视问题严重 C、妇女社会地位低 D、民众权利不被重视
-
2、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下列选项中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是( )A、阿拉伯人改造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阿拉伯人重视知识设立“智慧宫” C、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D、《天方夜谭》构思奇妙语言优美
-
3、下面表格内容是一些文化巨人和他们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共同倡导的思想是( )
人物
代表作品
但丁
《神曲》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A、人文主义 B、科学民主 C、理性主义 D、人权法制 -
4、下表是中世纪西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对比表,下列选项中属于其共同点的是( )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农场主雇佣农民;农产品面向市场。
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场主雇佣工人;产品面向市场。
A、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 B、自给自足的方式 C、采用雇佣关系 D、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
5、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到:“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的更对。”这体现出卢梭的主张是( )A、主权在民 B、君主立宪 C、三权分立 D、自由竞争
-
6、工业革命后,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上述材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A、加强了世界联系 B、缓和了阶级矛盾 C、改变了社会生活 D、造成了环境污染
-
7、下图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A、“空想社会主义”出现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第一国际”成立 D、列宁主义形成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言论
言论表达的主张
代表人物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事物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①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以德
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
孟子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
④
墨子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⑤
韩非子
(1)材料一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关于先秦诸子研究性学习的部分资料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材料二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
9、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上》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君”改革的措施。材料二中的“遂并天下”反映了哪一历史事实?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B: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
——《史记·周本纪》
(1)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常见的史料类型有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等。材料一中史料A属于 史料;史料B属于 史料。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A和史料B结合可以证明的史事。
材料二
(2)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要求。材料二是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历史见证,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客观叙述和分析。
-
11、“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大致相当于( )A、公元前二世纪初 B、公元二世纪末 C、公元前三世纪末 D、公元三世纪初
-
12、秦简记载:“五人盗,臧(赃)一钱以上,斩左趾,有(又)黥以为城旦。”这一记载说明秦朝( )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焚书坑儒 D、刑罚残酷
-
13、如图,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列国纷争 B、诸子百家 C、改革变法 D、巩固统一
-
14、关注历史教材的单元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表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
夏商周:_______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C、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15、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经测定,其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考工记》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这说明( )A、司母戊鼎铸造以《考工记》为标准 B、当时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工艺高超 C、实物史料有效验证了文字史料的记载 D、历史记载必须有出土实物的印证
-
16、被后代医家尊为“脉学之宗”,主张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的医生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
17、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这反映了春秋争霸的( )A、原因 B、性质 C、过程 D、影响
-
18、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西辽河流域分别出现不同文化群。尽管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但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这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 )A、早于世界其他地区 B、开始于旧石器时代 C、集中在黄河中下游 D、呈现多元一体特点
-
19、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石磬、玉钺、陶盘等器物,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由此推断( )A、生产分工日趋精密 B、手工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C、阶级分化日益严重 D、黄河中游成为文化中心
-
20、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余杭,经发掘研究,古城内外结构层次分明、布局有序,核心区由内而外分别是内域(包括宫殿区、墓葬区、作坊区和仓储区等)、城墙、外郭城,城外还有郊区的祭坛墓地和多条水坝构成的大型水利系统。这说明当时( )A、先民开始定居生活 B、长江流域经济领先北方 C、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D、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