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精彩课堂(阶段测试)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1、某同学在历史事件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图片,下列最符合他研究主题的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B、殖民体系的建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资本主义的曙光
-
2、下面是19世纪无产阶级斗争历程图,其中“革命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发表 C、《权利请愿书》的发表 D、《大宪章》的颁布
-
3、世界古代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古代帝国在地域文明的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文明
文明成果(举例)
文明影响
古代埃及
金字塔
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古代两河流域
①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
0-9的计数法
经阿拉伯人改造并传播到世界各国
古代希腊
民主政治
开世界民主先河
古代罗马
《十二铜表法》
③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 300 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欧洲人……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请回答:
(1)、请补充材料一中空白部分的内容。并据表格内容归纳世界古代文明的总体特征。(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分析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所起的作用。(3)、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请你以“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4、14—16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庄园经济的兴盛时期约在 9-13 世纪。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
——摘编《中世纪西欧庄园概况》
材料二:庄园经济受到工农业产品交换的冲击,产品的交换使城市成为社会的经济中心,打破了土地资本在封建经济体制中的垄断地位,货币的价值提升。货币增强了城市市民的经济实力,市民为了保证和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要争取相应的政治地位。
——摘自王亚平《13世纪西欧城市自台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自14世纪上半叶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标志着一个新的精神时代的到来。持续近300年的文艺复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将欧洲从中世纪(指封建社会)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四: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庄园的典型特点。(2)、根据材料二回答,13世纪西欧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中,“新的精神时代”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先驱及其代表作。为什么说文艺复兴“将欧洲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14-16世纪欧洲历史的发展趋势。 -
5、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世界历史上各国推行改革的例子比比皆是,某校以“改革促发展”为线索,引导学生以史为鉴,探治国安邦。
材料一:他被人们称赞为把雅典带进“黄金时期”的改革者。在他主政期间,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它一年召开40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他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法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查理·马特主政时期,为了加强王权及抑制地方封建势力而进行的“采邑制”改革,建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的关系,促成了附庸对领主的依附性。此后,国王以下的各级封建主也把土地作为采邑层层分封,在封建贵族中逐渐形成了等级制度。
——何平立《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东亚的伟大文明中,日本文明发展最晚。……早期日本的落后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它与亚洲大陆隔绝的地理环境。……在盛唐时代,中国文明对日本的影响达到了高潮,它标志着日本社会演进到一个转折点。……他们在消化吸收外国因素并改造利用方面更有首创精神。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上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把雅典带进“黄金时期”的改革者是谁?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是通过哪些具体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改革对雅典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中的改革发生于哪个国家?根据材料二,概括“采邑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指出早期日本落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事件体现了“中国文明对日本的影响达到了高潮”?如何理解“日本社会演进到一个转折点”?(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
6、“如果行程顺利,到加勒比和美洲的目的地需要四至六周,这段旅程中,炎热、寒冷和疾病使‘活人货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材料体现了( )A、三角贸易的血腥 B、印第安人的悲惨处境 C、鸦片贸易的罪恶 D、新航路探索的艰辛
-
7、537年,一商人在东罗马帝国做生意时与当地一商人发生了贸易纠纷。双方到当地政府寻求裁决。此时政府裁决这一案件的依据最可能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摩诃婆罗多》 C、《罗马民法大全》 D、《十二铜表法》
-
8、“欧洲商业城市的学校……注重教授商人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法学。”这反映出当时的大学( )A、享有司法特权 B、必须要先上基础教育课程 C、受基督教影响 D、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
9、1294年,某个庄园的陪审团起诉说,他们的领主用犁耕坏了部分公用道路,以致车辆不能正常穿行。法庭发布命令,要求领主必须将道路修复完好。这说明庄园法庭能够( )A、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B、维护庄园领主利益 C、通过罚金惩治违法 D、限制庄园领主特权
-
10、公元1233年,英王指责伯爵理查德侵犯了王室领地;但伯爵宜称国王侵犯他的土地违约在先,效忠关系自动解除,伯爵不再有效忠国王的义务。可知西欧封君封臣间( )A、等级秩序森严 B、地位相互平等 C、矛盾冲突不断 D、存在契约关系
-
11、“旧罗马的上层阶级丢弃了他们的传统,而将日耳曼征服者的习俗吸收进来,罗马的学校关闭了,罗马法逐渐被废止。除了教士,几乎没有人能读能写拉丁文,而有学问的教士也是屈指可数。”这里叙述的是( )A、古代希腊的历史 B、欧洲封建时代的历史 C、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历史 D、罗马帝国时代的历史
-
12、《荷马史诗》中描写了大量诸神和英雄故事,其中《伊利亚特》《奥德赛》是著名篇章。通过阅读这部著作可以了解到( )A、古埃及文明起源 B、巴比伦社会面貌 C、法制思想的萌发 D、古希腊风土人情
-
13、有学者说四大文明古国不包括古希腊罗马地区,因为古希腊罗马文明是受到古埃及文明及两河流域文明影响的。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雅典民主政治 B、《十二铜表法》 C、凯旋门 D、儒略历
-
14、1914年秋,当更多的欧洲国家被卷入一战时,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方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实际上,这两种表面矛盾的趋势是互相加强的。全球前所未有的体化,导致了西方的技术,观念和制度正以加速度扩散。但是反过来,也正是这种扩散削弱了1914年之前似乎不可侵犯的西方的全球霸权。诸殖民地民族正在有选择地采纳西方文明来对西方进行更有效的抵抗。因此,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是西方衰落的历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动?请运用史实证明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新的政治格局下,是如何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
15、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围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文化长廊主题,请你完成下列相关学习任务
篇章
内容
文物篇
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刻有文字的甲骨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秦“半两”
制度篇
分封制
郡县制
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度
科技篇
司南(模型)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建筑篇
都江堰
长城
大运河
大明宫
外交人物篇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甘英出使大秦
玄奘西行求法
鉴真东渡日本
(1)、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从“文物篇”中任选一个,描述该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2)、根据以上某些篇章,提炼出如下观点:观点一:不断演进的制度建设,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发展
观点二:弘扬中国先进科技文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观点三:汲取中国传统建筑精粹,建设和谐美丽中国家园
观点四:兼收并蓄创造优秀文化,中外交流推动发展进程
请你从中选取一个观点,结合相关篇章内容提取至少三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
16、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法令,对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引发关税大战。由此产生的影响是( )A、解决了生产的相对过剩 B、加剧了各国的经济危机 C、使各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D、激起殖民地的强烈反抗
-
17、“它为美国北部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早在1833年就宣布废除奴隶制的英国很难继续支持南部。”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宅地法》
-
18、下表反映了1947-1952年中国新、老解放区农村土地所有权情况,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地区
农民土地占有情况
1948年
冀中区、北岳区
90%以上的地区达到了土地大体平分
热河
80%的地区农民共分得土地240万亩
1952年
全国
农民所得到的土地占总面积95%
A、减租减息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
19、科技革命往往会改变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主要事件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垄断组织出现
1919年—1922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4年
诺曼底登陆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联合国成立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历史发展进程的动力机器的名称各一例。(2)、根据材料写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名称及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3)、根据材料找出相互关联的事件,围绕“科技革命与世界发展”这一主题,自拟一个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文中的‘1400’,意指时代进入1400年之后,这一百年间人文、科学和艺术全面的兴盛现象;这一百年,产生了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产生了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一百年间,激发出了拥有惊人创作力的人物……为西方艺术创作奠定了永恒的基础。
——蒋勋(中国台湾)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拥有惊人创作力”的一个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一例。材料二
材料三 欧洲的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逐渐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视野;欧洲人的发现还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人类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植物的相应混合,整个世界都卷入了这种交流;全球性的经济关系开始形成,世界各地都不自觉地成为整体的一部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举出该事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依据材料三,说说这一历史事件在思想观念方面对人类带来的影响。(3)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上述两个历史事件对欧洲资本主义起到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