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素养评价02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单元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练习题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闯关试题
-
1、下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此可知
《魏书·武帝纪》
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资治通鉴》
(周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A、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 B、疾疫爆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 C、疫病流行加剧战争的爆发 D、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 -
2、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是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这说明A、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C、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
-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历时两三年,行程万余里,收集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以后编写《史记》作了充分的准备。由此可见司马迁( )A、秉承前人撰写方法 B、注重史料考证 C、虚心学习他人经验 D、侧重史书记载
-
4、下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的特点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5、历史中蕴含着大量值得我们借鉴的政治智慧。对维护大一统王朝而言,汉武帝"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妙处在于A、完善了中央至地方的行政架构 B、加强了诸侯对封地的控制力 C、和平化解地方诸侯对皇权的威胁 D、沉重打击了地方豪强地主
-
6、“这一场农民起义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但是导火线却的确是由于刑事法律制度规定的不合理。”材料中的“社会经济原因”是指A、国家暴政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B、国家刑律规定“失期,法皆斩”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朝政腐败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
7、出土于甘肃天水的“秦铜诏铁权”上刻有篆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之”。从这段铭文可以知道的历史信息有( )
①确立了皇帝称号 ②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③秦朝实行郡县制 ④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8、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A、尊崇周王室的正统地位 B、有利于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 C、希望得到百姓的支持 D、借周王名义发展自己的势力
-
9、鼎,作为礼器,是传国重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不可僭越。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但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分封制已完全瓦解 B、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
-
10、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受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祖先崇拜的消失 B、春秋诸侯争霸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战国七雄战争不断
-
11、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聩 B、统治者缺乏治国经验 C、诸侯争霸内乱,战争不断 D、与周边国家关系不睦
-
12、参观博物馆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下表是国家博物馆的一展品。展品反映当时生活在这里的远古人类( )
鹿角铲
距今约1.4万年
1975年贵州省兴义县猫猫洞出土,它是用截断的鹿角制成。先在截断鹿角的一端刮出一个约45度的刃口,再加以磨制。
A、已经有爱美意识 B、能够人工取火 C、掌握磨制技术 D、已会饲养家畜 -
13、
“解放”本意指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上演了一幕幕追求“解放”的宏大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奴隶的解放】
材料一 在古罗马,奴隶主为了取乐,建造巨大的角斗场,强迫奴隶成对角斗,并让角斗士手握利剑、匕首,相互拼杀。奴隶生的残暴统治,迫使奴隶一再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 公元前73年,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爆发了。这次起义虽遭失败,其影响于罗马社会的威力却大于当时任何社会阶层的活动,它对奴隶制的打击与震撼使罗马剥削奴隶的方式开始有所变化…,客观上也有助于帝制取代共和的历史转变。
——摘编自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
(1)材料一中涉及的“大起义”是什么?这次起义有何影响?
【思想的解放】
材料二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驱”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2)材料二中“新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指什么?请举一例“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作品”的代表?
【权利的解放】
材料三
文献一《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如果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者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文献二《____》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三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 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文献三《拿破仑法典》
……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文献二的名称补充完整。指出文献颁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文献一、二、三共同体现了什么原则?
【生产力的解放】
材料四 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 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乏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经济体制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4)“动力的革命”和“运输的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根据材料四, 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以上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事件中的“解放”有何共同作用?对当今社会发展有哪些启示?
-
14、
革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两者(国王与议会)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震颤……不过,这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融合的手段”是指哪个事件?“崭新的制度”指什么制度?
材料二 这场革命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为拉美独立战争和法国革命树立了范例。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联邦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旧制度残余,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三 1789年革命从性质上说不再是旧的经济制度告终、新的经济制度诞生的大变动。诱发革命的经济危机只做旧的经济秩序下,特别容易感染的危机中的最后一次大型危机.正因为如此,作出法国18世纪历史中最重要的社会决定的不是革命,而是旧制度。
——摘编自[英]威廉•多伊尔《法国大革命的起源》
(3)材料三中“1789年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据所学知识,哪件事的发生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开始?
(4)以上材料所指的三个事件有什么共同影响?请给这三个历史事件拟一个主题。
-
15、
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庄园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 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大的庄园往往成为地方经济的中心。小的领主可能只有一个庄园,而大贵族可以拥有十几个甚至更多庄园。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经济生产的组织形式,并概括出它的特点。(至少写两点)材料二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 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租地农场”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新”在何处?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具有什么性质?材料三 如下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中②的航海家及成就,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图片反映的事件有何影响?材料四 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非洲奴隶贸易给西欧资本主义带来巨额财富,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强要来源……然而,对非洲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纪录片《世界历史》
(4)材料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其中展能反映资本原始积累血腥性的航程是哪一段?(只写字母代码)。 -
16、“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是《共产党宣言》的开篇之语。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表述正确的是( )
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③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④分析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他对法国的15年统治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的垮台。”下列史实与他无关的是( )A、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将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 C、滑铁卢战役 D、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
18、如下图所示的权力结构,其法律依据是1787年美国宪法。据此可知( )A、总统的权力不受制约 B、国会行使司法权 C、体现分权与制衡 D、最高法院行使立法权
-
19、有学者在描述欧洲的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的历史上写了 ‘贫民的传记’,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的社会集团”是指( )A、封建贵族 B、富裕农民 C、市民阶层 D、庄园领主
-
20、掌握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是探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罗马民法大全》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B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形成英、法、俄三国的雏形
C
启蒙运动
冲击教会神权统治
D
工业革命
解决了社会危机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