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了扩大在华侵略权益,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照会并得到各列强同意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 2、按照世纪纪年法,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     )
    A、18世纪40年代 B、18世纪5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3、下列《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按由北往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上海   ②福州   ③广州   ④宁波

    A、④①②③ B、④②③①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 4、鸦片泛滥后,林则徐曾前往汉口等地实地探查,了解到民族经济的萧条和行商店铺的艰难处境,得出鸦片输入独占市场会破坏商业经济的结论。这一认识使林则徐(     )
    A、主张严厉禁烟 B、翻译外国书籍 C、废除重农抑商 D、拓展海外市场
  • 5、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示内务部通饬各省重视农业,“劳来(以恩德招之使来)农民”,“其有耕种之具不给者,公田由地方公款,私田由各田主设法资助”。这一主张体现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权思想 B、民族思想 C、民生思想 D、实业思想
  • 6、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金田起义 B、《天朝田亩制度》 C、永安建制 D、《资政新篇》
  • 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从1895年到1911年,汉阳铁厂是中国唯一的钢铁生产基地,生铁年产量最高的1910年达到119万吨,钢产量6万吨,超过了同期日本最大钢铁企业的年产量。中国早期兴建的京汉、粤汉、津浦等八条铁路干线所用钢轨和钢件均由其提供,产品一度远销美国、澳大利亚。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康有为大事记

    1858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动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

    1879年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82年到北京参加乡试未中,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

    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7年德国强占股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等

    材料四: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的政权,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赵傅宇、孙琰《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说汉阳铁厂受到外国报刊高度评价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能成功推动变法开展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中的“暴力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四,概要指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和“暴力革命”的结果。
    (5)、综上所述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国家命运关系的认识。
  • 8、1840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圆明园虽然已经是一片废墟,但它的历史价值并不低于现在北京的任何一座古建筑。因为这里,任何一处残垣断壁、宫阙废墟,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所诉说的是那一段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岁月,使前来凭吊的中国人能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正是圆明园遗址的真正价值所在。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材料三:《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之力与相争,其意在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尤在避免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直面相对。他害怕这种直面相对会扫尽天朝的礼文和成宪,因此宁肯舍弃关税之利。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五: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大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遗受的国耻。……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1)、请为材料一的一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圆明园遗址的价值所在。
    (3)、材料三中造成“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直面相对”现象与哪次战争有关?据材料三分析咸丰帝反对的原因?
    (4)、材料四中“订得那样苛刻”的条约指哪一条约?这一条约中哪一项内容标志着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
    (5)、依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是指什么?它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 9、下图是20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该漫画实质反映了(     )

    A、该漫画意在讽刺清政府固守石头磨子,不采用近代机器 B、该漫画揭露了清政府榨取人民血汗 C、该漫画讽刺了清政府沦为列强在华统治的工具 D、该漫画在辛亥革命前具有醒世作用和教育意义
  • 10、民国史学泰斗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以近代化的独特视角为核心,讲述从晚清到民国的百年激荡。书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 11、在这一次战争中,侵略者一开始就明确地表明,他们进兵北京并不是与清朝政府为敌。恰恰相反,他们是来拯救这个政府,使其不至于在“暴乱”的人民群众的挟持下继续干自己并不想干的事情。“这一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2、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不得不承认中国“尚有无限生机”。材料描述的是(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C、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13、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4、对于洋务运动,有提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现代变革的概念”;也有提出“洋务运动“求强”、求富”,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对这一分歧解释合理的是(     )
    A、忽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B、洋务派追求的目标发生了变化 C、研究洋务运动的视角不同 D、对洋务运动难以客观的评价
  • 15、陈旭麓指出:“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来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关于这场“斗争”,说法正确的是
    A、起于广西,是地主阶级发起的反封建运动 B、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但存在局限性 C、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外国侵略势力
  • 16、鸦片战争后,英、美、法分别在上海划定了居留地,均在当时上海的城北地带。在中国人看来,那里是“丛墓之墟”“一片泥滩,三数茅屋”,上海道台窃喜“夷人”自选城外荒蔓之地。该现象说明(     )
    A、体现当时国人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 B、此时上海的官民普遍缺乏主权意识 C、华洋隔离很好地避免了中外的冲突 D、反映了中西方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A

    老子

    人们应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

    孔子

    B

    C

    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材料二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他们在旅行和辩论的过程中,吸引信徒,逐渐形成各哲学学派。当时思想十分活跃,以致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

    (1)、请把材料一表格中的A、B、C、D四处空白补充完整。(作答在答题卡上)
    (2)、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文化的繁荣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它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 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宗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材料三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1)、材料一中图1王朝的建立者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一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图2王朝典型的文明成果。
    (2)、根据材料二,回答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根据材料三,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
  • 19、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下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 20、如下图,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有关于商王武王的卜问、乘车狩猎等160多个文字的记载。这种了解商代历史最直接、最重要的文字是(   )

    A、符号 B、甲骨文 C、铭文 D、小篆
上一页 243 244 245 246 24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