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025-2026学年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单元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综合评价(B)
- 统编版(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素养评估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综合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测试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素养评估
-
1、1963年3月,《人民日报》刊登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学雷锋运动在全国展开。以下属于雷锋同志先进事迹的是( )A、带领群众治理兰考风沙 B、默默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 C、成功培育新型杂交水稻 D、率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
-
2、 为了更好地服务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同时满足群众日常需求,从1962年起,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图2),该套人民币的发行体现了( )A、人民公社化的成果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善 C、经济调整卓有成效 D、小康社会已经全面建成
-
3、 在研究"三大改造"时,学生搜集到以下相关史料,这体现出三大改造能够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许多农民积极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有的农民还说"不让入社,挤也要挤进去!"
手工业者纷纷要求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众多私营工商业者响应号召参与公私合营。
A、国家优惠政策的引导 B、社会主义工业化推动 C、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D、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 -
4、图1图1图1图18. 图1照片所示为1954年9月15日,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进入中南海怀仁堂的情景。这张照片见证了(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奠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推广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
5、1957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7.5万人,比1952年增长两倍。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达到1019万人,比1952年增长66%。这表明当时( )A、深入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国家工业化建设加速发展 D、人民公社化运动已兴起
-
6、 下表为1953—1957年我国年均工农业生产增长速度表,与此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时间
工业增长速度
重工业增长速度
轻工业增长速度
农业增长速度
1953—1957年
18%
25.4%
12.8%
4.5%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八字方针 D、抗美援朝 -
7、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这两大历史事件都( )A、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巩固了新生人民政府权 C、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
8、 藏族爱国人士阿沛·阿旺晋美曾提及:"(这)标志着西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标志着藏汉民族团结关系的增强,同时,西藏人民也从此走上繁荣幸福的道路。"这一说法基于西藏( )A、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B、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实现和平解放
-
9、 这是电影《长津湖》观后感之一;零下40度的严寒里,一支支保持着战斗姿态的"冰雕"凝固在朝鲜北部的山峦间。这些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铸就的"冰雕",不仅是用血肉之躯对抗钢铁洪流的战争奇迹,更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精神传承在二十世纪的璀璨结晶。这突出彰显了抗美援朝志愿军( )A、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精神 B、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C、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 D、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美德
-
10、1949 年 10 月 1 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按动电钮升起五星红旗,随后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盛大阅兵仪式,之后群众游行开始,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这段描述主要展现的是开国大典的(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意义
-
11、1949 年 9 月 26 日《人民日报》报道,何香凝先生说:"(文献)这是体现全国人民意志的产物,因而也完全同意。"该报道提及的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
12、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形成题目,写一篇80—120字的历史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体现联系,行文流畅,表述完整。)

-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今日之责任(挽救民族危亡),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摘编自1900年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编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材料三:循斯现象,于人身则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
——摘自《敬告青年》
(1)、据材料一回答梁启超为了担当“今日之责任”进行过什么探索?他的积极探索对当时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践行“社会进化”思想进行哪些努力。(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篇文章的发表吹响了哪一事件的号角?(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当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是什么? -
14、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材料二:

材料三:辛亥革命……为中国过去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1)、材料一的情况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材料一中“成为外国人的朋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企业创办于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如何评价这次运动?(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分析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4)、回首中国的屈辱史和探索史,你有何感悟。 -
15、中国近代历史是伴随着血与火、侵略与反侵略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 当我们走进行宫的时候,火声“啪啪”地响着,很使人震惊,并且穿过重重的烟雾,太阳照耀中天,使一些花草树木,都带了一种憔悴的病色,殷红的火焰,映在放火的军人们的面庞上……虽是毁坏他们所不能恢复的东西,却洋洋自得的,觉得很是光荣。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册
材料三 马克思说:“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一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四 鸦片战争后,侵略者并没有因《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停止侵略中国,清王朝也并没有因为割地赔款而获得安宁,相反,侵略者得寸进尺。皇家园林被毁、大片领土被割占,中国仍处在劫难之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是被什么事件打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列强哪一次侵华战争期间?(3)、材料三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4)、看完材料四,你有何感想? -
16、下列文字是1919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A、戊戌变法的内容 B、辛亥革命的成果 C、五四运动的性质 D、北伐战争的进程 -
17、“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该材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 )A、原因 B、过程 C、内容 D、意义
-
18、设计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王林同学设计的探究主题年代尺,她探究的主题是(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新时代的曙光 -
19、章炳麟驳斥立宪派不可革命的谬论,阐明“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引起海内外巨大反响的著作是( )A、《革命军》 B、《警世钟》 C、《猛回头》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2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