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某实践小组同学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对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土壤酸碱性及成分等展开了如下探究。
任务一: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咨询专家】
同学们在数字化平台上向农业专家咨询,知道了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质量和空气质量等,适宜条件有助于植物生长。
【小组交流】
(1)基地春季播种时,会铺放一层塑料地膜,其作用是________。
任务二:探究实践基地土壤的酸碱性及成分
【测定土壤浸出液的pH】
步骤1:取基地农田里五份不同位置的5g土壤样品于烧杯中,分别加入10mL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澄清后过滤。步骤2: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土壤浸出液滴加到pH试纸上,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2)在农田里确定5个位置进行取样,以下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3)同学们分别进行了五次实验测定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浸出液
浸出液1
浸出液2
浸出液3
浸出液4
浸出液5
测得的pH
6
5
6
6
6
由此可判断该土地的土壤呈_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教师指导】
1.土壤呈酸性的原因可能是农场中施用了化肥和。2.、均为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进行实验】
(4)为探究土壤中是否存在两种化肥的残留,设计如下方案,并完成了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土壤样品加水溶解,静置
_______
_______
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硝酸后,再加入足量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土壤中有________(填微粒符号)
③取步骤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适量________溶液
________
土壤中有
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在实际生产中,农民常引入淡水冲洗以降低土壤酸性,冲洗过程中土壤浸出液酸碱度变化的大致曲线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任务三:探究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案】
配制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不同营养液,各取50mL营养液分别倒入三个大小相同的培养皿中,置于阳光、湿度等相同的环境中,再分别植入三株长势相当的绿豆苗和大蒜苗。观察作物生长长度。
【实验记录】
每天测定绿豆苗和大蒜苗生长长度的数据,并将数据绘制图像如下。
【分析思考】
(6)分析图像,________更适合栽种在酸性土壤中(填“绿豆”或“大蒜”)。
-
2、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水”等主题开展活动,请回答:(1)、的制备与性质
ⅰ.图1仪器Ⅱ的名称是。
ⅱ.图2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无关的图标是(填编号)。医用极其干燥时会引起患者呼吸道不适,使用装置E湿化 , 应从(填“m”或“n”)口通入。
ⅲ.探究燃烧条件。用下图对燃烧条件进行探究,将铂丝(Pt)插入溶液,立即产生 , 请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结论或改进操作
观察到燃烧(填“红磷”或“白磷”)
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若安全管内液面上升太快
可通过缓解压强增大
(2)、水的净化及相关探究ⅰ.A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图装置净化黄泥水,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灰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如图中的(填字母)。
A.
B.
C.
D.
ⅱ.B组同学开展“水质检测”实践活动。水质检测中TDS值与水质纯度的关系如图3。某水样的TDS值如图4,其水质纯度为(填“高”、“较高”、“一般”、“会结水垢”)。
ⅲ.为探究电解水时,两端附近发生的变化,C组同学用如图5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图6中能表示电解时管b中水在电极端所发生变化的结果的是(填字母)。
-
3、
我国已探明的页岩气储量有31.6万亿立方米,储量世界第一、页岩气中含有、、等气体,是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的有效利用需要处理其中所含的和。【资料】含Ni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温度会影响其活动性,从而改变催化效果。
Ⅰ.的处理:
(1)物理脱碳:可采用低温甲醇溶解除去页岩气中的 , 说明低温甲醇对的溶解能力(填“大于”或“小于”)对的溶解能力。
(2)化学脱碳:Ni催化加形成 , 其历程如图1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反应相同时间,含碳产物中的百分含量及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结合图2,时生成主要产物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温度高于 , 的转化率下降的原因是。
Ⅱ.的处理:可用作脱除气体的脱硫剂。脱硫和再生反应如图3。
(3)脱硫剂能吸附硫化氢气体,该脱硫剂可能具备的结构。
(4)条件下,浓度较大时,会将部分(硫化亚铁)氧化,生成或 , 导致脱硫剂再生时质量(填“增大”或“减小”),且所得再生脱硫剂脱硫效果差,故脱硫剂再生时需控制和。
-
4、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因瓷土含铁量不同,可烧制出不同颜色的瓷器,如青瓷、白瓷、黑瓷等。(1)、“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形容青瓷的质地和美感。在窑炉中用木炭、木柴作燃料烧制。在还原氛围下(含CO)被还原为FeO,从而使瓷器呈现出青色,可知该过程中Fe的质量分数逐渐(填“增大”或“减小”)。形成还原气氛的主要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2)、白瓷的主要原料是含铁量较低的高岭土,在烧制过程中会发生反应如下: , 则X的化学式为。(3)、黑瓷的黑色主要源于在强还原气氛下的还原产物。图是一种圆窑的结构图,为提高出窑瓷器的产量和品质,下列措施可行的是(填序号)。
a.增加柴的用量,快速提高窑内温度
b.增加窑内的坯体摆放数量
c.减少排烟孔数量,提高窑内CO的体积分数
-
5、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对比、、的导电能力 B、比较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 C、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D、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
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涤纶
取样,分别灼烧,闻气味
B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后滴加酚酞
C
提取(可溶)、(难溶)固体混合物中的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
D
除去食盐中的纯碱
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进行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
7、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作选种液,配制过程中操作错误的是A、
B、
C、
D、
-
8、我国内陆盐业资源丰富,《天工开物》记载了多种卤水制盐的方法与过程,其中一种制盐方法如图所示。原文节选“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顷刻结盐,色成至白”。上述方法制得的中会含有少量 , 如图为和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卤水进行蒸发结晶可得到较纯净的NaCl B、通过降温结晶可得到较纯净的 C、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D、时,将加入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
9、我国内陆盐业资源丰富,《天工开物》记载了多种卤水制盐的方法与过程,其中一种制盐方法如图所示。原文节选“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顷刻结盐,色成至白”。由图判断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井卤”即为卤水,属于纯净物 B、铜釜是一种容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曲竹”的主要成分竹纤维为合成材料 D、“火井”中可燃物的主要成分甲烷为有机物
-
10、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
A
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测空气污染物及含量
属于空气污染物
B
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
用过的含汞电池属于有害垃圾
C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D
用橡皮泥制作的结构模型
每个碳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A、A B、B C、C D、D -
11、甲醛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利用羟基磷灰石(HAP)可将甲醛催化转化为无污染物质,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甲对应的物质为甲醛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比为 C、物质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 D、HAP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改变
-
12、中医认为贫血可归属于“血虚证”范畴。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A、碘 B、钙 C、钠 D、铁
-
13、《齐民要术》记载“种不求多,唯须良地,故墟新粪坏墙垣(陈墙土)乃佳。”,其中“坏墙垣”含硝酸盐,施用后可减少下列化肥使用量的是A、 B、 C、 D、KCl
-
14、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投身炼油催化剂研发的科学家是A、徐光宪 B、张青莲 C、闵恩泽 D、侯德榜
-
15、下列化学用语及其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3个氧原子: B、2个一氧化二氮分子: C、1个镁离子: D、中的“2”:2个氧元素
-
16、结界兽的造型构思来源于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青铜大面具等。根据图2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的原子序数79 B、X的数值为1 C、金属于金属元素 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g
-
17、哪吒所使用的火尖枪是由金属铁制作而成,以下哪种做法不能防止火尖枪生锈A、在枪身上涂油进行保养 B、在枪头镀一层耐腐蚀的铬 C、将铁质枪身换成不锈钢 D、用湿布包裹后存放在山洞中
-
18、电影中魔气污染海水的情节,是映射现实当中有人破坏水资源的行为,下列做法能起到保护水资源的作用的是A、工业污水进行分级净化处理后重新作为灌溉用水使用 B、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 C、将生活垃圾收集投海 D、大肆使用农药和化肥
-
19、《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45亿,其情节包含许多化学知识,下列情节中体现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敖丙将水凝结成冰作为武器 B、风火轮被使用时都伴随熊熊烈火 C、太乙真人拼接莲藕重塑哪吒肉身 D、哪吒撕破申公豹的袍子
-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两组实验探究。
【探究一】学生利用下列装置来探究磷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还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还能被点燃并继续燃烧。图2是从开始实验到最后白磷熄灭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1)请你解释曲线DE段氧气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结论如下:
(2)结论1:猜想 (“①”或“②”)正确。结论2: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选择 (填“红磷”或“白磷”)更合适。【探究二】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猜想与假设】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30
30
15
30
30
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
6
6
6
6
6
水槽中水的温度
20
90
70
70
20
20
锥形瓶中的物质
---
---
---
---
内产生氧气()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②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 。(4)实验①-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 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5)写出实验⑥发生反应的表达式 。(6)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
(7)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