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已知:如图,△ABC的两条高线BE,CF相交于点O。

    求证:∠BOC=180°-∠A(填空)。

    证明:因为BE,CF是△ABC的两条高线( ),

    所以∠OEC=∠BFC=90°()。

    因为∠ACF+∠A=∠BFC=90°(),

    所以∠ACF=90°-∠A。

    所以 BOC=OEC+ACF=90+90-A=180-A

  • 2、 已知:如图,O为△ABC内任意一点。求证:∠BOC=∠1+∠2+∠A。

  • 3、 已知:如图,在△ABC中,∠C=90°,∠B=54°,∠ADC=72°。

    求证:AD平分∠BAC。

  • 4、已知:如图,∠B+∠D=∠BCD。求证:AB∥DE。

  • 5、证明命题“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是真命题。
  • 6、我国古代发明了利用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的筒车,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筒车中的转轮可以抽象成一个圆,圆上一点离水面的高度y(m)与旋转时间x(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根据图象填表:

    x/ min

    0

    0.5

    1

    1.5

    2

    2.5

    3

    y/m

    (2)、变量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
    (3)、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转轮旋转一周需要的时间和转轮的半径。
  • 7、如图表示的是距离y(米)关于时间x(分)的函数图象,请你给这个函数图象写一件事,使得事件发生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符合这个函数图象。
  • 8、北京某日8时至次日8时(次日的时间前面加0表示)的温度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个时间段内温度的变化范围。
    (2)、估计11时所对应的温度。
  • 9、均匀地向一个茶壶倒入开水,最后茶壶内注满水。茶壶中水面的高度h是注水时间t的函数。如图两个函数图象中,哪个符合茶壶中水面高度h随注水时间t变化的规律?请说明理由。

  • 10、放学后,小明骑自行车回家,他经过的路程s(km)与所用时间t(min)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小明的骑车速度是

  • 11、小鹏某天上学途中离开家的距离y(km)与时间x(min)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描述小鹏在上学途中的过程。

  • 12、根据函数图象(如图),描述一个符合图象所表示的函数关系的情景。

  • 13、某校八年级组织了一场趣味运动会,其中“背夹球竞走”项目的规则是:每组选出男、女同学各一名,背靠背中间夹一个气球,在直道上侧身走完规定的路程,气球不能落地。若途中气球掉落,须捡回并在掉落处继续前行。用时少者胜。甲、乙两组参加比赛,结果甲组在途中掉了球,乙组则顺利走完全程。

    图反映了比赛过程中,两组同学距离出发点的距离y(m)与比赛时间x(s)的函数关系。

    根据函数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这项比赛的总路程是多少?
    (2)、哪一组同学获胜?
    (3)、线段AB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4)、比赛途中两组同学相遇了几次?在哪个时间段内他们第一次相遇?
  • 14、根据卫生要求,游泳池必须定期换水、清洗。某游泳池在上午9:00打开排水口开始排水,排水口的排水速度保持不变,其间因清洗游泳池需要暂停排水,游泳池的水在12:00全部排完。游泳池内的水量Q(m3)是排水时间t的函数,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排水前,游泳池内的水量有多少?
    (2)、几时该游泳池开始暂停排水进行清洗?暂停排水时间有多长?
    (3)、排水口的排水速度是多少?暂停排水时游泳池内还剩多少水量?
  • 15、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6AD是边BC上的高,点E在边AD上,连接BE , 以BE为边在其下方作等边BEF , 连接DFCF

    (1)、当BDE是等腰三角形时,ABF=          
    (2)、求证:ABECBF
    (3)、当CDF是等腰三角形时,求BDF的大小;
    (4)、直接写出DF的最小值.
  • 16、如图,在ABC中,AB=ACA=36°DE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AC于点D.

    (1)、求DBC的度数:
    (2)、如图2,若DFBC于点F,连接EFBD于点H.

    ①求证:BD垂直平分EF

    ②若AE=mCD=n , 且m>n , 求CF的长(用含m,n的式子表示).

  • 17、如图,在ABDACD中,AB=ACBD=CD

    (1)、求证:ABDACD
    (2)、过点D作DEACAB于点E,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
  • 18、如图,小明在游乐场玩两层型滑梯,每层楼梯高度相同(CA=HD=EH),都为2.5米,他想知道左右两个滑梯BCEF的长度是否相等,于是制定了如下方案:

    课题

    探究两个滑梯的长度是否相等

    测量工具

    长度为6米的卷尺

    测量步骤

    ①测量线段DF的长度;②测量线段AB的长度

    测量数据

    DF=2.5米,AB=5

    (1)、根据小明的测量方案和数据,判断两个滑梯BCEF的长度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猜想两个滑梯BCEF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 19、如图,在10×8的方格图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在格点上.

    (1)、画出A'B'C' , 使它与ABC关于直线m对称;
    (2)、在直线m上找一点D,使得BD+CD的和最小:(保留作图痕迹)
    (3)、延长BC交直线m于E,若BEF是以B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图中这样的格点F共有          个.
  • 2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E , 使CE=CD . 求证:DB=DE

上一页 202 203 204 205 2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