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5-2026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北京市文汇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知行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天成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两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观成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初中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玉海塘下中学五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伶俐(línɡ) 徘徊(huí) 汲水(jí) 萦绕(yínɡ) B、爱憎(zēnɡ) 纽扣(niǔ) 肩胛(jiǎ) 歉疚(jiù) C、蜜饯(jiàn) 娴熟(xián) 夯筑(hānɡ) 贮藏(jù) D、遐想(jiǎ) 虐杀(nüè) 矜持(jīn) 戛然而止(jiá)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意义”的诞生,往往不在事物本身,而在人与事物的联结里。就像旧书桌抽屉里的弹珠,对别人只是玻璃珠子,对你却是童年课间的追逐、伙伴的笑声——事物因为记忆的附着,才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
②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情感会因外物而触动,文字又因情感而产生。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本是自然天体,却因他的思乡之情,成了牵动乡愁的纽带。没有这份牵挂,月亮不过是夜空的光影;有了这份情,月亮才成了故乡的象征,有了穿透时空的力量。
③这种“物因情显”的关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外婆织的围巾,或许针法简单,但因藏着冬日的暖意,便成了贴心的慰藉;老钢笔虽已褪色,但因写过青春的日记,便成了时光的见证。可见,事物的意义,从来由心灵的温度决定。
【材料二】
①自然景物在文学中,常常是情感的“代言人”。当人有了强烈的情绪,眼前的草木山河便会染上相应的色彩。杜甫在《春望》中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是春日生机的象征,却因他对国破家亡的悲痛,成了“溅泪”“惊心”的载体——不是花鸟真的有泪,而是诗人的泪与花鸟相融。
②这种“景物喻情”的写法,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朱自清在《背影》里,用“朱红的橘子”承载父亲的牵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以“温晴的天气”寄托对城市的喜爱。这些景物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因情感的注入,有了灵魂。
(1)、【信息辨析】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来自事物本身,而是人与事物联结时心灵赋予的温度。 B、材料一中李白的诗句例子,说明自然景物因情感的注入而具有了特殊意义。 C、材料二指出,杜甫笔下的花鸟“溅泪”“惊心”,是因为花鸟本身能表达悲痛情绪。 D、材料二提到的“朱红的橘子”,是父亲的牵挂通过具体景物的外化表现。(2)、【思路梳理】请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首先提出“事物的意义来自人与事物的联结及心灵赋予的温度”的观点,以为例阐释;接着引用刘勰“”的名言,阐述情感与外物、文字的关联,并以为例佐证;最后总结事物的意义由心灵的温度决定。
(3)、【内容理解】材料二中,杜甫笔下的“花鸟”、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分别被赋予了怎样的情感?(4)、【学以致用】请结合链接材料,说明鲁迅笔下的“何首乌”有何特点,并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链接材料: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节选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乙】
道韫风韵高迈,尝居家遇雪。叔父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后适凝之 ,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选自《晋书·列女传》)
【丙】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节选(谢道韫《泰山吟》)
(1)、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曾经,与“卧薪尝胆”的“尝”意思不相同。 B、“悦”,高兴,与“赏心悦目”的“悦”意思相同。 C、【甲】中除了“大笑乐”,表示“快乐”,还有一个表示快乐的词是“欣然”。 D、“屈”有使……屈服、委屈、使弯曲等义项,据语境推测,“客不能屈”的“屈”意为“使……屈服”。(2)、【乙】文画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正确的三处是( )。乃施A青绫步鄣B自蔽C申献之前议D客不能屈。
(3)、请将【甲】【乙】两文画折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后适凝之。
(4)、【甲】【乙】两文有哪些相同之处?(5)、谢道韫的“才慧”在三则材料中使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内容简析。 -
4、阅读体现大自然间之情感的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描写友情的古诗文,如同感受春风化雨般的温暖。朱自清《春》中“呼朋引伴”的鸟儿,刘湛秋《雨的四季》中洗涤尘埃的雨滴,都在传递友情的①yùn niàng 之美。朋友间偶尔的争执,恰似《春》里描述的“一点点黄晕的光”,虽模糊却②léng jìng 般折射出真诚。
(1)、根据拼音写词语。①yùn niàng②léng jìng
(2)、请结合文段内容,仿照“集诗文懂古人情”句式,为活动二拟写名称:。(3)、文段画线句“虽模糊却棱镜般折射出真诚”有语病,请修改:(4)、若以“友情需要包容”为演讲主题,小广举了“朋友间争执”的例子是否适用?请判断并说明理由。(5)、请从《朝花夕拾》中任选一个人物(如鲁迅与范爱农),结合具体情节,简述“真诚的友情需要时间沉淀”的观点。 -
5、同学们分组梳理了诗文中表达真情的句子,制成下面表格。
组别
内容
第一组
情,是羁旅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中① “乡书何处达?____”写尽漂泊愁绪,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② “夕阳西下,____”道出天涯孤寂。
第二组
情,需借物抒怀。李白《峨眉山月歌》以③ “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寄寓离思,李商隐《夜雨寄北》借④ “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遥想重逢。
第三组
情,含时代悲欢。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⑤ “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以盛衰之叹暗藏沧桑;《论语》中⑥ “____,____”(《子罕》)则以流水喻时光,呼应人生聚散。
【小结】人间至情,常在____声中愈显深长。
(1)、补充表格诗文。(2)、括号内最恰当的意象是( )。A、子规 B、风雨 C、芦管 D、秋风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都是人生旅途的跋涉者,用深深浅浅的脚步丈量着成长,记录着得失。有时,眼前的坎坷使我们犹豫不定,或许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能迈出一步;有时,远方的风景令我们心动不已,或许对身边的美好未曾留意……
请以《我终于迈出了这一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有真情实感;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
-
7、按要求完成小题。(1)、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与阅读者的兴趣、目的密不可分。请你根据小语的需求,给她推荐《经典常谈》中合适的章节并说明理由。
小语:学完《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后,我非常想深入了解古代圣贤对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一些思想观点。
推荐章节:。
理由:
(2)、根据《〈战国策〉第八》一章,简要概括《战国策》的由来。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沙海一苗树
梁衡
①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
②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沙静无声。我曾有在沙漠边生活的经历,风起时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进了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
③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一个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子里。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房高。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能在这树荫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气,比空中加油还宝贵。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称为“一苗树壕”。时间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有树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沙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一晃过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样子呢?
④2018年8月底,塞上暑气初消,秋风乍起,我有缘来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井村。高老汉已八十多岁,不再见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儿子领我登上全村最高处,天高云淡,浩浩乎绿盖四野。一物降一物,原来这沙子也有能制服它的宝贝。杨、榆、柳等高大乔木如巨人托天,而柠条、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则铺开一张硕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柠条的开花季节,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最爱吃的沙打旺草,挺着一条圆滚滚的绛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举着一大块巧克力。黄沙早已被逼到遥远的天边,成了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时一丝风也没有,天地静得出奇。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风,十里、八里地绵延开去,浓得化不开。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点绿了。村主任自豪地说,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成活率高,全国凡有沙漠的地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万元。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
⑤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
⑥我问高老汉的儿子:“你爹当年栽的那‘一苗树’呢?”他说:“早已长到两抱粗,那年我哥结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说:“那是个标志,砍了多可惜。”他说:“要是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参观,肯定不会砍。不过事后又补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这是一棵榆树,也快有两抱粗,枝叶如盖,浓荫覆地。榆树是个好树种,木硬枝柔,抗风耐旱,特别是到春天时榆钱满树,风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孙孙繁衍不息。我说:“这树上一定要挂个牌子——一苗树,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的一点绿。”
⑦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
(有删改)
(1)、本文记录了三个不同时间的官井村,阅读全文,完成填空。时间
环境与民生
四十年前
风沙肆虐,乡民逃亡
三十年前
①
2018年
②
(2)、阅读全文,谈谈村民特地保留“远处的沙丘”和“一苗树”的原因。(3)、本文的语言富有特色。结合上下文,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沙静无声。(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本文以《沙海一苗树》为标题,有什么含义和好处?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豆腐
①豆腐,白如纯玉,细腻绵柔,香甜可口,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豆腐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②豆腐,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豆腐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的美称。据研究,猪肉中蛋白质的吸收率约为55%,而豆腐中蛋白质的吸收率可达92%~96%。此外,豆腐中还含有丰富的铁、钙、磷、镁等营养物质,都是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中医认为,豆腐中含有的高氨基酸和蛋白质,使其成为谷物很好的补充食品。经常食用豆腐,可以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是极佳的养生食品。
③豆腐的制作过程是先把黄豆在水里泡胀变软,用石磨磨成豆浆,滤去豆渣,煮开,这一步骤得到的叫豆浆。从液态豆浆到半固态豆腐的华丽转身,在于“点浆”这一神来之笔。根据点浆用的凝固剂种类不同,豆腐主要分成三类:以盐卤为凝固剂制得的豆腐,多见于北方地区,称为北豆腐,含水量85%~88%,比较结实有形;以石膏粉为凝固剂制得的豆腐,多见于南方,称为南豆腐,含水量可达90%左右,细腻松软;还有一种是以葡萄糖酸内酯为凝固剂,称为内酯豆腐,含水量最高,水润嫩滑,入口即化。
④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由黄豆制成的豆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分子在溶液中会带上负电荷,蛋白质分子与水中其他物质交互作用而发生凝聚,使多个蛋白质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胶体胶粒。点浆时,将卤水加入热腾腾的豆浆里,卤水中的钙、镁等正离子会与蛋白质胶粒上的负电荷结合,实现电荷的中和。由于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被中和,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斥力减小,导致蛋白质胶粒开始聚集。在这个过程中,蛋白质胶粒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蛋白质团块。最终,这些蛋白质团块在卤水的作用下,经过进一步的交联和聚集,形成豆腐的凝胶结构,即豆腐脑。经过压制、定型,就成了豆腐。
⑤豆腐不仅美味,还被人们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比如,从形状上看,豆腐通常是方方正正的,这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规矩、秩序的尊重。豆腐的颜色通常是洁白无瑕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清白”“廉洁”的推崇不谋而合。人们还把“小葱拌豆腐”比喻办事一清二白,没有半点私心。
⑥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豆腐家族在不断壮大,衍生出毛豆腐、臭豆腐、豆腐乳等豆腐制品。在我国不同地域还形成了众多地方风味,如江苏扬州的文思豆腐、浙江兰溪的五香豆腐、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等,不胜枚举。豆腐还随着民间交流逐渐流布海外,如东南亚、欧洲、美洲等,成为海外人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引出“豆腐”这个说明对象,并说明豆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B、第②段中写豆腐有“植物肉”的美称,主要是因为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第③段根据凝固剂种类对豆腐进行分类说明,特点鲜明,又条理清晰。 D、第⑤段连用“通常”说明豆腐形状、颜色的一般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文章第④段讲述了豆腐的制作原理。在豆浆中加入卤水后,蛋白质分子经历了从带负电荷的胶粒状态,到、 , 形成蛋白质团块,并最终形成的变化过程。(3)、 邻居李爷爷体检查出胆固醇过高,医生让李爷爷注意饮食,建议用豆腐代替猪肉。为了让李爷爷理解医生的建议,请你根据选文相关内容与下面表格信息,从蛋白质和胆固醇两方面给李爷爷作解释说明。每100克豆腐和每50克猪肉的营养成分比较(部分)
食物
水分
能量/千卡
蛋白质/克
碳水/克
胆固醇/毫克
北豆腐100克
78.6%
116
9.2
3.0
0
猪里脊肉50克
74.7%
75
9.8
0
27.5
(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①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禠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幺③ , 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有删改)
【注释】①鬣:马颈上的毛。②褫(chǐ):解除。③杨幺:南宋初年农民起义领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林尽水源 B、安求其能千里也/安知鱼之乐 C、故常奇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褫鞍甲而不息、不汗/去以六月息者也(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②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此 其 为 马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4)、下面是小语和小文在比读【甲】【乙】两文时的对话,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对话补充完整。小语:我发现【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看起来说的是马,其实讨论的是。【甲】文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反面展开议论。
小文:【乙】文也是将良马与劣马作对比,强调了良马的特点。
(5)、同是论马,【甲】【乙】两文的写作目的有何不同?简要分析。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篮球明星姚明说,小时候曾因撒谎被家人揍过,他对家风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家风好代表这家人的人品好。我们家的家风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文化,与人为善。”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作风。
材料二:三国时期就有《家训》,南北朝时期有《颜氏家训》,清代有《曾国藩家书》,现代有《傅雷家书》,家风已成为中国家庭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35字)(2)、好家风如化雨春风,根据对联常识和下联,挑选合适的词语组成上联。德勤孝义喜居宝地东海白鹤金榜名千秋寿传家宝
上联:
下联:和善诚信出世风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顾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之旅,阅读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吸引我们探寻____的世界。在黄土高原上,我们感受了一场不容束缚、不容jī bàn的让人____的安塞腰鼓;在自然奥秘中,我们感受了花香鸟语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潺潺溪流让人忘却烦恼,草长莺飞令人精神焕发的大自然景象; 在散文游记中,我们还欣赏了黄河壶口瀑布的一川大水,一路奔波与 chí chěng,形成一个个漩涡时的磅礴景象……阅读这些经典文章,能让我们____他们的人生智慧,受到美的熏陶。直到今天,经典诗文虽然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jī bàn
②xīn kuàng shén yí
③chí chěng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斑驳 目瞪口呆 体会 B、斑斓 叹为观止 体悟 C、斑驳 叹为观止 体会 D、斑斓 目瞪口呆 体悟(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经典诗文虽然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但是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B、经典诗文虽然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C、经典诗文不仅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D、经典诗文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而且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
13、 默写古诗文。(1)、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2)、床头屋漏无干处,。 , 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夜来城外一尺雪,。牛困人饥日已高,。(白居易《卖炭翁》)(4)、 ,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5)、 , 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6)、离别是诗歌永恒的话题。我们吟诵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送别时“ , ”的乐观豪迈;也体悟过李白《送友人》中挥手作别时“ , ”的眷恋不舍。
-
14、习作。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选择。买东西多找了钱时,我们选择诚信;与同学发生冲突时,我们选择谦让……选择中有你的故事,也有你的喜怒哀乐。请你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1.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2.写出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变化;3.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区、校名、人名等。 -
15、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乙】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丞相正肃吴公②与欧公姻家③ , 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④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⑤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精粗:精良和粗略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正肃吴公:即吴育,谧号正肃。③姻家:亲家。④披哆(chǐ):下垂散开,此处指花蔫的样子。⑤房:指花房,也就是花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尾搐入两股间
②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
③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2)、根据正肃吴公的陈述,下面三幅图中,是正午猫眼的是( )A、
B、
C、
(3)、根据《书戴嵩画牛》和《正午牡丹》的内容补充表格。观察对象
观察发现
写作方法
启示
《书戴嵩画牛》
牛尾
③
细节描写
⑤
《正午牡丹》
①
②
其花披哆④而色燥
正午则如一线耳
细节描写
④
-
16、诗歌鉴赏。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
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送元二使安西》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出来。(2)、这两首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分别结合最后两句,说说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7、名著阅读(1)、在名著读书活动中,同学们发现书的类型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请你向大家推荐合适的阅读小贴士,把小贴士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小贴士一:可以画人物图谱,理清人物关系,以便阅读时随时查阅。
②小贴士二:可以先了解故事梗概,再沉下心来细细品读,思考启示。
③小贴士三:可以抓住故事的精彩语段或情节描写,感受人物的形象特点。
④小贴士四:可以结合目录标题,梳理主要情节脉络。
⑴《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共120回。
⑵《科学家故事100个》是一本有趣的人物故事书,讲述了很多科学家的故事。
⑶《童年》这部小说人物众多,关系复杂。
⑷《鲁滨逊漂流记》是历险小说,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有丰富的内涵。
(2)、请结合《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逆境成长”的理解。 -
18、在横线上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具体形象。
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个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声细语里有关爱的影子; , 。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
-
19、默写古诗名句(1)、于谦借“ , ”这句表明自己像石灰一样持身清白,坚贞不屈。(2)、姐姐本想一心一意做摄影师,业余写作,没想到摄影作品一般,写的小说却在网络上大火。这真是“ , ”啊!(3)、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在《示儿》中,“ , ”这两句流露出了他的遗憾。
-
20、心情好的时候,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会变成歌。淅淅沥沥的秋雨是一首____,叮叮咚咚的山泉是一首____,啾啾啼鸣的鸟儿是一首____,轰轰降隆的响雷是一首____。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冽的歌 ②粗犷的歌 ③缠绵的歌 ④婉转的歌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