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 青海省西宁市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摸底考练习试卷
-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名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提升试卷
-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周周末作业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城区8校联考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入学分班测试试卷
- 广西贺州市芳林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
-
1、“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学校将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一句名言、一个故事,填在下表相应的横线上。
名言
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
①
故事
烽火戏诸侯
②
(2)、李明同学想以“讲诚信”为主题拟一副对联,他拟了上联,请你帮他拟写下联。上联:待人诚信,人人皆为友。 下联:
(3)、学校准备开展“我讲诚信”演讲比赛,下面是主持人王凯写的开场白。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大家好, 我是主持人王凯,欢迎来到“我讲诚信”演讲比赛现场。【A】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养成讲诚信,【B】我们学校实行了这次“讲诚信”的演讲比赛活动。今天,我们将接受一次思想的洗礼。【C】选手们都已经准备就绪,蠢蠢欲动。接下来,我们有请他们一一上场。
【A】【B】【C】三句话中都有语病,请改正 。
① 【A】 ②【B】 ③【C】
-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cănjuérén huán)的南京大屠杀。
[乙]俄乌战争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不知有多少无辜的孩子盼望找到亲人,却(yăo wú xiāo xi),我们对战争真是( )。
[丙]梦想是永恒的信念,梦想是拼搏的精神,梦想是炽热的追求。
[丁]列夫•托尔斯泰的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的脸。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①cănjué rén huán ②yăo wú xiāo xi
③炽热 ④ 黝黑
(2)、有的同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音序检字法检索【丁】段中的“髯”字,应先音序 , 再查音节 , 再查到这个字。(3)、在上面【乙】段文字的括号内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 -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让你尊敬,有的人让你佩服,有的人让你感动。有的人让你自省……
请以“那个让我________的人”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4、阅读《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对这位异国老师深深的敬仰与真挚的怀念,但他最终毅然告别恩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请说一说促使鲁迅先生产生这一思想变化的主要原因。
-
5、根据以下提示写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名称。
(1)他是一个身材高大,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2)他是鲁迅的私塾老师,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3)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4)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
-
6、阅读耿介《月光糖果》一文,完成各小题。
月光糖果
张成磊
①一轮凝月,升在山顶。山顶下是我姥姥的两间茅草房。茅草房前的板栗树,迎风生长。
②姥姥喜欢在月光下做糖果。直到现在,我仍然还记得姥姥做糖果时的情景。只要回想,那软软甜甜的感觉立即像月光一般填满心间。
③姥姥做糖果的第一步是洗糯米。糯米是在山脚河畔的水田里种的,品质非常纯正。姥姥把糯米盛在木桶里,走很远的路用山涧的泉水清洗,再走很远的路挑回来,捞出,铺在小铁锅的竹篦片上。小铁锅用几块白色石块支在砂砾地上,石块之间是烧柴火的“灶间”。山风吹来钻进“灶间”,柞柴火苗虽乱却旺,犹如一副吹不散的剪影。
④半个时辰后揭开板栗木锅盖,锅里顿时升腾起白雾般的热气。热气散尽,一锅糯米像世间的珍珠,在月光下晶莹透亮。姥姥趁热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拿过一根椴木杵,一下一下的舂着。直到见不到囫囵米粒,再倒出来放在杉木板上。舂烂的糯米已经凉透,约十几分钟就在清澈的山风里晾成了米糍。
⑤姥姥用磨得闪亮的刀片把米糍切成小块块儿。姥姥切得很仔细,小块块儿大小均匀,比花生仁儿稍大。然后放在藤条笸箩里,摇上几圈,滚上白糖。等全部滚完,月亮已经升到山顶,散发出的光辉仿佛姥姥无限慈爱的目光。那一笸箩的糖果通体雪白晶莹,可爱极了。姥姥把自己做的糖果叫“月光糖果”。
⑥那时候,我们这群乡村孩子的四季除了秸秆草与飞蠓,就没有别的“零食”了。可是,姥姥的糖果却为我们的童年送来了香甜。
⑦姥姥把她精心做的“月光糖果”无偿赠馈给我们这群小孩子。姥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这群小孩子曾帮助她在暴雨来临之前把晾晒的粮食收起。姥姥说,如果没有我们帮助,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会把一年的收成冲掉。姥姥这么做,是因为看见我们太缺乏营养,她说小孩子应该有该有的香甜。如果童年太过于苦涩,长大后就会没有记忆。
⑧姥姥是一个朴实的人,她说她拿不出什么好东西给我们。所以她做了“月光糖果”分发给我们。看到小伙伴们吃着“月光糖果”高兴的样子,我内心总会升起些小小的自豪。姥姥喜欢孩子,看到我们这群孩子们吃“月光糖果”高兴的样子,她也会咧着嘴笑。姥姥笑起来很好看,被山风吹成紫色的脸庞像山坡上那块开裂的“笑脸石”。
⑨小唐是外村的孩子,母亲早逝。听说姥姥这里有糖果可吃,也跟着我们走过山坡。姥姥非常疼爱她,总是多分给她两块“月光糖果”。但因为害羞,小唐只来过几次就不来了。那个年代,白糖也非常稀罕。没有白糖,姥姥的“月光糖果”就做不出。
⑩曾经有一段时间,姥姥没有做“月光糖果”,但姥姥始终记挂念着那个山草一样飘摇的小唐,把最后五块“月光糖果”用竹篮装了,挂在板栗树上,特意给小唐留着。可是,我嘴特别馋。在夜里我偷偷爬上板栗树,拿走了四块。次日姥姥知道了,把我训斥了一番。姥姥说,小唐是个孤单的孩子,你怎么能偷吃我给她留的糖果?我向姥姥承认了错误,非常后悔自己的行为。姥姥抚摸着小唐的头,把仅有的一块“月光糖果”给了小唐。我看见有泪从小唐脸上流了下来。那眼泪,又清又亮,像极了这月的夜光。
⑪再过了半年,姥姥走了,她的魂魄隐入了身后的大山里。没有了姥姥,世上也就没有“月光糖果”了。我们站在板栗树下,满怀悲伤。
⑫如果说,月亮用光辉照亮夜空久封的心灵,春天用嫩芽融化冬天冰雪的心灵,那么,姥姥用她的善良触动了我们这群小孩子一生的心灵。姥姥的“月光糖果”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上划下了永恒的爱的痕迹。时光阡陌是静策,岁月深处是成长。以后我长大,每每回山探望板栗树下那孤独的坟,已经成了诗人的小唐也会跟着一起去。她说,姥姥的“月光糖果”香甜了她的一生,她永远都不会忘记。小唐说这话的时候,热泪盈满了她的眼眶。
⑬不懈的风从山下水田走过,留下了粼粼波纹。慈爱的月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印迹。月光中,我仿佛又看到了姥姥在茅草房前做糖果的身影。那身影,慈祥善良,仿佛本就不曾离开。
(1)、阅读选文⑧~⑪段,完成下面的表格。情节
“我”的心理或感受
A
感到自豪
姥姥总是多留两块糖果给小唐
B
C
非常后悔
姥姥离开人世
D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姥姥把糯米盛在木桶里,走很远的路用山涧的泉水清洗,再走很远的路挑回来,捞出,铺在小铁锅的竹篦片上。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⑧段画线的句子。姥姥笑起来很好看,被山风吹成紫色的脸庞像山坡上那块开裂的“笑脸石”。
(4)、选文以“月光糖果”为题有什么作用? -
7、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①也,收租税,而平原君②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③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④ , 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史记·康颇商相如列传》)
[注释]①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②平原君:赵王的弟弟,时为赵相。③用事者:管事的人;④治国赋:主管全国赋税。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君安得有此富乎?
(2)岂轻于天下邪
(2)、翻译文中画线句。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3)、请分别从赵奢、平原君和赵王的角度概括赵国“民富而府库实”的因素。 -
8、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4) ,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 ,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9、阅读《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赍,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 水:指饮用水 B、三军可夺帅也 夺:改变 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2)、以下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我如浮云 于:对于 B、必有我师焉 焉:于此,在其中 C、人不知而不愠 而:连词,表转折 D、曲肱而枕之 之:代词,代枕头等寝具(3)、以下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传不习乎
A、温故而知新 B、一箪食,一瓢饮 C、饭疏食饮水 D、学而时习之 -
10、阅读《春》片段,回答问题。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从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钻”把小草拟人化了,写出小草刚刚萌发,柔软弱小惹人怜爱的样子。 B、“钻”写出了小草好像小孩子玩捉迷藏一样,不期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 C、“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状态,突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D、“钻”写出了小草急切迎接春天的心情。(2)、文中写众多蜂蝶的主要作用是( )A、为了衬托花的繁茂和花香。 B、直抒对春天生机活力的赞美。 C、为了把春景描绘的更为真实。 D、暗示春景中不仅有植物,也有动物。(3)、这两段文字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①比喻 ②拟人 ③夸张 ④排比 ⑤反复 ⑥对比 ⑦借代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⑦ -
11、下面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题目,“秋思”是曲牌名。 B、这首散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结尾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诗眼。 C、这是一首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这首散曲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高度的统一。 -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_①”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②_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③__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④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④。 C、①。 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
1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讨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B、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是第一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C、要改变“亚健康”状态,就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D、每当夜幕降临,我们就可以看到美丽的夜景和悦耳动听的音乐。
-
14、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外婆的微笑,和水城的故事,还在水中缓缓地荡来荡去。窄窄的巷子和巷子口那永远散不开的蒙蒙雾气仍在为_______的人儿准备着邂逅;湿润的空气中充满了_______而又神秘的气息,弯了几道弯,才走回那十年前就已经斑驳的砖墙,老旧的砖墙虽然历经沧桑,________却不颓败,经过岁月的洗礼,给人一种_______感。
A、不期而遇 恬静 况且 严肃 B、素不相识 寂静 而且 肃穆 C、素不相识 恬静 但是 厚重 D、不期而遇 寂静 可是 庄重 -
15、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盔甲(kuī) 搓捻(niàn) 拼凑(còu) 淅淅沥沥(xī) B、绽开(zhàn) 烘托(hǒng) 干涩(srè) 各得其所(qí) C、宛转(wǎn) 荫蔽(yīn) 贮蓄(zhù) 美不胜收(shèng) D、感慨(kǎi) 黄晕(yūn) 和蔼(ǎi) 截然不同(jié)
-
1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从三峡的高山竦峙、江流奔涌,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从大漠的长河落日,到承天寺的宁静月色……大自然创造了丰富而又美丽的世界。即使不远行,也曾为社区的一处美景驻足,也曾因校园的某处景观流连……大自然中的景色美,相信你笔下的风景更美!
请以“触动心灵的风景”为题作文,描绘大自然风景,抒发真挚情感。
要求:(1)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用2B铅笔涂黑。(2)请将题目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字数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17、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一个“变”字,照见了鲁迅疗救民众的灼灼深情;一个“勤”字,照见了母亲教给朱德最可宝贵的财产;一个“专”字,照见了玛丽·居里在残破的棚屋里成功提取镭的执着坚守……一个字,足以映照出一个人的性情品格。你生活的圈子,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或“仁”,或“严”,或“真”,或“趣”……
请以“‘_____’字照见斯人心”为题作文,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汉字,叙典型事件,显人物品质。
要求:(1)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 用2B铅笔涂黑。(2)请将题目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3)字数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18、阅读《母亲和书》,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和书
赵丽宏
①又出了一本新书。第一本要送的,当然是我的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
②母亲的职业是医生。她是一个受到病人称赞的好医生。看到她为病人开处方时随手写出的那些流利的拉丁文,我由衷地钦佩母亲。
③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是个严肃的人,她似乎很少对孩子们做出亲昵的举动。而父亲则不一样,他整天微笑着,从来不发脾气,更不要说动手打孩子。因为母亲不苟言笑,有时候也要发火训人,我们都有点怕她。记得母亲打过我一次,那是在我 7 岁的时候。那天,我在楼下的邻居家里顽皮,打碎了一张清代红木方桌的大理石桌面,邻居上楼来告状,母亲生气了,当着邻居的面用巴掌在我的身上拍了几下,虽然声音很响,但一点也不痛。我从小就自尊心强,母亲打我,而且当着外人的面,我觉得很丢面子。尽管那几下打得不重,我却好几天不愿意和她说话,你可以说我骂我,为什么要打人?后来父亲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你不要记恨你妈妈,那几下,她是打给楼下告状的人看的,她才不会真的打你呢!”我这才原谅了母亲。
④我后来发现,母亲其实和父亲一样爱我,只是她比父亲含蓄。上学后,我成了一个书迷,天天捧着一本书,吃饭看,上厕所也看,晚上睡觉,常常躺在床上看到半夜。对读书这件事,父亲从来不干涉,我读书时,他有时还会走过来摸摸我的头。而母亲却常常限制我,对我正在读的书,她总是要拿去翻一下,觉得没有问题,才还给我。当她看到我吃饭读书,她一定会拿掉我面前的书。一天吃饭时,我老习惯难改,一边吃饭一边翻一本书。母亲放下碗筷,板着脸伸手抢过我的书,说 :“这样下去,以后不许你再看书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你现在这样读法,会把自己的眼睛毁了,将来想读书也没法读。”她以一个医生的看法,对我读书的坏习惯做了分析,她说 :“如果你觉得眼睛坏了也无所谓,你就这样读下去吧,将来变成个瞎子,后悔来不及。”我觉得母亲是在小题大做,并不当一回事。
⑤其实,母亲并不反对我读书,她真的是怕我读坏了眼睛。虽然嘴上唠叨,可她还是常常从单位里借书回来给我读。《水浒传》《说岳全传》《万花楼》《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等书,就是她最早借来给我读的。我过 8 岁生日时,母亲照惯例给我煮了两个鸡蛋,还买了一本书送给我,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哪个孩子生日能得到母亲送的书呢?
⑥中学毕业后,我经历了不少人生的坎坷,成了一个作家。在我从前的印象中,父亲最在乎我的创作。那时我刚刚开始发表作品,知道哪家报刊上有我的文章,父亲可以走遍全上海的邮局和书报摊买那一期报刊。我有新书出来,父亲总是会向我要。我在书店签名售书,父亲总要跑来看热闹,他把因儿子的成功而生出的喜悦和骄傲全都写在脸上。而母亲,却从来不在我面前议论文学,从来不夸耀我的成功。我甚至不知道母亲是否读我写的书。有一次,父亲在我面前对我的创作问长问短,母亲笑他说 :“看你这得意的样子,好像全世界只有你儿子一个人是作家。”
⑦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下子变得很衰老。为了让母亲从悲伤沉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我们一家三口带着母亲出门旅行,还出国旅游了一次。和母亲在一起,谈话的话题很广,却从不涉及文学,从不谈我的书。我怕谈这话题会使母亲尴尬,她也许会无话可说。
⑧去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套自选集,四厚本,一百数十万字,字印得很小。我想,这样的书,母亲不会去读,便没有想到送给她。一次我去看母亲,她告诉我,前几天,她去书店了。我问她去干什么,母亲笑着说 :“我想买一套《赵丽宏自选集》。”我一愣,问道 :“你买这书干什么?”母亲回答 :“读啊。”看我不相信的表情,母亲又淡淡地说 :“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说着,她走到房间角落里,那里有一个被帘子遮着的暗道。母亲拉开帘子,里面是一个书橱。“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我过去一看,不禁吃了一惊,书橱里,我这20年中出版的几十本书都在那里,按出版的年份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本也不少,有几本,还精心包着书皮。其中的好几本书,我自己也找不到了。我想,这大概是全世界收藏我的著作最完整的地方。
⑨看着母亲的书橱,我感到眼睛发热,好久说不出一句话。她收集我的每一本书,却从不向人炫耀,只是自己一个人读。其实,把我的书读得最仔细的,是母亲。母亲,你了解自己的儿子,而儿子却不懂得你!我感到羞愧。母亲微笑着凝视我,目光里流露出无限的慈爱和关怀。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爱更美丽更深沉呢?
(有删改)
(1)、文中通过写“母亲和书”的相关事件,体现了“在这个世界上,最关注我的,是她老人家”。阅读全文,概括事件。(每空限10字以内)限制我所读书的内容
(2)、阅读全文,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中“当着邻居的面用巴掌在我的身上拍了几下”一句中的“拍”字,写出了母亲顾全大局,严厉不失慈爱。 B、第⑥段通过对比父亲和母亲对子女成功的不同表现,突出了母爱的含蓄。 C、第⑨段结尾运用设问句,“世界上,还有什么比母爱更美丽更深沉呢?”直接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 D、文章以“书”为明线,以“母爱”为暗线,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⑧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本文语言平实,字里行间饱含真情。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蕴含的情感。 -
19、阅读下面三则新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光明日报北京10月19日电【乙】10月14日至18日,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月壤样品首次向全球展出。此次展出的月壤样品,是中国航天科技在新时代的又一重大成果。它展示了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卓越能力和坚定决心。众多国家的航天机构代表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纷纷驻足参观,对这一科技成果表示高度赞赏。这一珍贵样品的亮相,不仅为全球航天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和方向,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0日 04版,有删改)
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遥远的月球背面,一场前所未有的太空探索正在上演。嫦娥六号,这位中国的太空使者,正静静地矗立在月球的尘埃之上,准备执行一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
随着指挥中心的指令下达,嫦娥六号缓缓伸出它那精巧的机械臂。机械臂的末端,是一把特制的铲子,闪烁着寒光,仿佛在向月球的未知世界宣示着人类的勇气与智慧。铲子轻轻触碰月球表面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月球的尘埃在铲子的作用下缓缓扬起,如同轻柔的雪花在空中飘舞。这不仅仅是月壤的挖掘,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随着铲子的深入,月球背面的土壤被一点点地挖出,并被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这些土壤,承载着月球的历史与秘密,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线索。嫦娥六号的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科技的力量与人类的智慧。在月球的寂静与荒凉中,嫦娥六号仿佛成为了一个孤独而坚定的探索者,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当最后一铲土壤被收集完毕,嫦娥六号缓缓收回了机械臂。它的任务完成了,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却永远不会停止。这些珍贵的月球土壤,将被带回地球,成为人类研究月球、探索宇宙的重要资料。
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的挖土行动,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太空科技实力,更体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无尽好奇与探索精神。这场太空探索的壮丽诗篇,将永远镌刻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
(取材于新华社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嫦娥六号完成“太空接力” 月背珍宝搭上“回家专车”
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并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继嫦娥五号之后,我国航天器第二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护送月背珍宝回到地球,需要先将其送上“回家专车”返回器。这个过程堪称一场精彩绝伦的“太空接力”。
①:携带月壤的嫦娥六号上升器,自4日上午从月球背面起飞,先后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驶向轨道器和返回器,进入环月轨道。
②:当上升器在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前方约50公里、上方约10公里位置时,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通过近程自主控制逐步接近上升器,完成轨道交会。
③:上升器和轨道器同时在轨高速运动,轨道器必须抓住时机,精准捕获并紧紧抱住上升器,完成对接。为了让上升器稳稳投入轨道器的怀抱,研制团队设计了抱爪式对接机构——轨道器配置的3套“K”形抱爪,对准上升器连接面的3根连杆,通过将抱爪收紧实现两器紧密连接。这一过程就像运动员用手握住接力棒的动作。
④:最后,装载着珍贵月球背面样品的容器从上升器上小心谨慎地送至返回器中,月背珍宝稳稳搭上了“回家专车”,完成了嫦娥六号此次月背采样返回任务的又一关键环节。
在这场环环相扣、步步关键的“太空接力”中,还有“一双明眸”——双谱段监视相机,记录下距离地球38万公里外的浪漫牵手。
后续,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与上升器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实施月地转移轨道控制,经历月地转移、轨道器和返回器分离等关键步骤后,返回器将按计划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让我们一起期待月背珍宝平安回家!
(取材于新华社新闻,有删改)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属于新闻消息,材料二属于新闻特写,材料三属于新闻通讯。 B、材料一中【甲】处文字加粗的句子是新闻的电头,【乙】处画线句是新闻的导语。 C、材料二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太空科技实力,更体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无尽好奇与探索精神。 D、材料三中,嫦娥六号航天器组合体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是中国航天史上首开先河的创举。(2)、请你选择下列词语填入材料三文段的横线处,使所选词语符合所对应的文段内容。词语:A 精准交棒 B. 步步靠近 C. 飞奔而来 D. 安全交接
①处选 ②处选 ③处选 ④处选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分别给这两则材料拟写新闻标题。 -
20、有人说:“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人物,既有理想,有情怀,有非凡的魅力;又都有着可亲的、生活化的一面,有人间的味道。”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推荐一位红军领袖,从 “非凡的魅力”或“人间的味道”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推荐理由。(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