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素养期中诊断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一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公办)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城东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木河乡木河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
1、名著阅读。(1)、下列图片是学生根据《朝花夕拾》内容所画,请把相关篇目写下来。
(2)、 现代作家钟敬文这样评价《朝花夕拾》:“在这些散文里,能够明显看到他清醒的理智,感觉到战斗的光芒。”请在以上图片中任选一篇,结合内容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
2、古诗文默写。(1)、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观沧海》一诗中,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曹操《观沧海》)(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变迁,新旧更替的诗句 , 。(4)、子曰:君子 ,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5)、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诗人听到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醒思乡之情的句子: , 。(7)、 ,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
3、 根据拼音写汉字。
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踏上美不胜收的阅读之旅。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与轻风流水应____hè着;可爱的水藻把终年____zhù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一家人解决散步时的分歧,____zhāng显中华民族遵老爱幼的美德;瘫痪的史铁生和母亲jué____别,在秋天鼓起“好好儿活”的勇气……
(1)、看短文中拼音写词语(2)、解释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①俄而雪骤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与儿女讲论文义
④撒盐空中差可拟 -
4、作文
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组成生命的时间,既有“光”的一面,也有“阴”的一面,合起来,才是光阴,才是时间。生命亦是如此,每个人的生命中有光明期,也有阴暗期,这是常事。但是光明不会永驻,在阴暗里,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前行,生命中的阴暗如同起伏的波浪,为我们绘制更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2)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5、在阅读分享活动中,一位同学撰写了发言稿。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帮助他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
在文学的广阔天地里,众多作品闪耀着爱的光芒。著名诗人的《我爱这土地》,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表达着对祖国大地的挚爱;美国作家的《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客观的记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朱自清的《》中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着民族的精神财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 , 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诠释着对理想和信仰的爱。这些作品和人物都以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爱的旋律,让我们在品味中感受爱的伟大力量。
-
6、“金秋文化艺术季”2024京津冀戏曲展演启幕,某班开展了主题为“共筑文化繁荣新篇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京津冀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指数对比

【材料二】
为促进京津冀戏剧多元并蓄,深化区域融合,天津戏剧持续输出原创好作品,对现代与传统、中国与外国、雅与俗等多元文化进行整合,天津近些年推出了不少具有天津特色的原创作品,如《蛐蛐四爷》《相士无非子》《海河人家》《俗世奇人》等。
【材料三】
津派戏剧是多元包容成就的戏剧,天津戏剧要敢于成为百花齐放的大舞台。2024“天津戏剧节”呈现出一种开门办戏剧节、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的思路,但仍需大胆引入顶级剧目,敢于站在世界戏剧的最前沿,重回文化荟萃的桥头堡。
【材料四】
天津戏剧要与城市历史文化良性互动,推动戏剧走出剧场、走向生活,天津近年来根据小洋楼的历史文化渊源,推出了一系列沉浸式演出,成为引领全国风尚的文化现象。
(1)、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戏剧将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 -
7、阅读《纸窗清响》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纸窗清响
路来森
①暇日,一个人静坐。
②室内空荡荡的,密封的铝合金门窗,隔断了外部的音响。异常地静,静得让人恐慌。一种茫然的情绪油然而生,慢慢地涨溢开。走近窗前,外面是起伏的楼层和铺洒的阳光,没有树,听不到鸟鸣。
③儿时的住房,是一所老房子。大块的青砖,鱼鳞状的密实的黑瓦,结结实实地蹲在那儿,像一座思想里的古堡。房前开窗,窗不大,一律的木格窗。横竖交叉的木格,隔出一个个或方形或菱形的“窗格”,像是一只只透视的眼睛。透过窗格,可以看到庭院里的树木,可以听见鸟儿的啼鸣。这种窗,和外面的世界,不“隔”。
④每年,我的祖母或母亲,都要在木格窗上糊几次窗纸。纸,是洁白的道林纸。刚糊好的窗口,白净而明亮,似乎想极力照彻老屋的陈旧。可是,过不了多久,窗纸就开始破裂了。或是因为襁糊粘得太多,待干后,自己慢慢地“挣”裂了;或是因为,下了一场雨,斜斜的雨点打在了窗纸上,将窗纸“渍”破了。刚破的窗纸,只是裂开一条缝,慢慢地就有了残缺,就出现了一个个的缺口。支离着,破碎着,直待再糊上新的窗纸,才能结束它那一派的萧索和苍凉。
⑤于我,最是喜欢,纸窗破裂,发出的那各种各样的声响,觉得那里面有着醇醇厚厚的生活的滋味。
⑥雨打纸窗,四个字,有着淋淋漓漓的诗意。细密的雨点,唰唰唰唰地响着,像是春蚕在做一场透彻的咀嚼。雨点,大而疏时,落到纸窗上,便是一种吧嗒吧嗒的声音,缓慢,沉重,仿佛生命的凝重,就该如斯。后来读书,读到“隔窗听雨”四个字,觉得那“窗”,就应该是糊纸的木格窗,如此,才能听出饱满的意趣。
⑦窗纸破了,若只是一条缝,风起时,便发出“吱吱吱”的声响,那种声音很轻微,带着一些颤音,丝丝缕缕地触动着你内心的幽微之处。小时候,好多个冬日的早晨,我赖床,常常趴在被窝中,倾听着纸窗发出的声响。老屋沉沉,寂静如远古,我的心灵沉浸在这冬晨的寂寞里,小小的心灵,便有了一种落寞和伤感。窗纸撕裂得严重了,划成了一片一片的,披散在木格窗上,风吹起,便是另一种味道。特别是在夏日的夜晚,常常有风骤然刮起,窗纸便发出呱嗒呱嗒的声响,像是一种不紧不慢的催促。我的母亲听到这种声音,就赶紧燃灯,起床,走到庭院中,拾掇庭院中的杂物。
⑧窸窸窣窣地忙一阵后,母亲回到房中,熄灯。暗夜中,就传来了潇潇雨声。
⑨那时候,我就读的小学也是一所老房子,是同样的木格窗棂。每次糊好之后,总会有临窗的同学,偷偷地用手指在窗纸上戳一个小孔,以便透视外面的世界。那一天,正上着课,窗外忽然刮起大风,教室内迅即响起了锐利的清响,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望向窗口。老师停止了讲课,也望向窗口,但很快收回视线,走下讲台,打开教室的门向外望了一下。人回到讲台,边收拾教桌边说:“天要下雨了,现在放学。”
⑩现在想来,老师那种“随意为之”的行为,颇有意味。我也特别记住了木格窗纸上发出的那一声清音,记住了那个时代的随和、恬静,以及木格窗给人带来的古远的情韵。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文中描写了不同场景下纸窗发出的清响,请结合文章⑥~⑨内容,完成下面表格。不同场景
大而疏的雨点,落到纸窗上时
起风时,若窗纸只是破了一条缝时
③
小学的一天,正在教室上课,忽然刮起大风时
纸窗清响
①
②
发出呱嗒呱嗒的声响,像是不紧不慢的催促
④
(2)、将下面一段文字还原到文中,最合适的位置在哪两段之间?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忽然,觉得这门窗是那样地生硬;忽然,就想起了儿时的木格纸窗。
(3)、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细密的雨点,唰唰唰唰地响着,像是春蚕在做一场透彻的咀嚼。
(4)、文章题目“纸窗清响”有哪些深刻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于清端问民疾苦
于清端公成龙,顺治丙申,以副贡①知②罗城县。临行,与友书曰:“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罗城烟瘴地,官廨③在丛箐④间,插棘为门,虎白昼行庭中。于累土为几⑤ , 召百姓从容问疾苦。皆感其至诚,益乐就之。
初,邻瑶⑥岁率三四至,杀掠人畜,乃严保伍⑦ , 勒⑧乡兵,将捣其巢。瑶惧 , 自投,不敢复犯界。春时,行田野中,见力耕者,辄呼与语,相劳苦,民率妇子罗拜。或坐树下,与饮食笑语,奖勤扶惰,民大劝。
【注释】①副贡: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②知:做知县。③官廨:官署,官吏办公的房舍。④丛箐:茂密的竹林。⑤几:矮小的桌子。⑥瑶:少数民族名。⑦保伍:古代的一种户籍编制制度。⑧勒:约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瑶惧 , 自投 惧:
(2)辄呼与语 辄: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皆感其至诚,益乐就之。
(3)、结合原文分析,于成龙是一个怎样的人。 -
9、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2)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
(3) ,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岳阳楼记》)
(5)李白的《行路难》中,展现作者云帆渡海,奋发振作,情绪高昂,一往无前的精神的两句是“ , ”。
-
10、阅读《醉翁亭记》,回答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B、泉香而酒洌 洌:清 C、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旧 D、太守谓谁 谓:为,是(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名之者谁 C、云归而岩穴暝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仿佛一个全景镜头,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B、“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句,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和四季景物,对比鲜明。 C、文章多段运用引领词,从“若夫”到“至于”到“而已”,从景物描写到游乐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 -
11、阅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文,完成小题。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陈明琨 王菀渟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意思是,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立身于世,也使他人立得住,自己想做事通达,也使他人通达。凡事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可以称得上是实行仁的方法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儒家强调的“仁者爱人”“知者利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具有相通性,体现的是推己及人、修己安人、立己达人的忠恕之道,也是儒家道德修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着人类社会中处理关系与交往活动的道义准则和价值伦理。既包含处理“自己—他人”的人际关系,也包含处理“国家—世界”的国际关系,表达的是一种“立己达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根植于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坚持正义、扶弱扬善的精神风骨,表明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由个人推及他人、由中国推及世界,这种心系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以共同体的意识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正是古老信条在当今时代的意义彰显。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表达的是中国智慧,展现的是大国的胸怀与担当。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相继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提供了重要公共产品,充分彰显了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携手前行的豪迈气概。例如,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钱凯湾内的钱凯港,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也是南美首个智慧港口。该港口每年为秘鲁带来45亿美元收入,创造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为当地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坚持的是共商共建,实现的是普惠共享。每个国家都是国际大家庭的成员,要弘扬多边主义,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充分发掘和发挥各方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凝聚共识,汇聚合力,走以人为本、发展更加平衡、机会更加均等的经济全球化之路,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5日)
(1)、下面对文章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立身于世,也使他人立得住,自己想做事通达,也使他人通达。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着人类社会中处理关系与交往活动的道义准则和价值伦理。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表达的是中国智慧,展现的是大国的胸怀与担当。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坚持的是共商共建,实现的是普惠共享。(2)、下面对文章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作为儒家思想的体现,和“仁者爱人”等理念相通,聚焦于个人道德修养与国家事务,主要强调的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B、其在国际关系层面,展现了中国外交理念中的自信自立、扶弱扬善,这种理念的根源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系列倡议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理念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带来了互利共赢的成果。 D、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理念推动各国走共商共建、普惠共享的道路,有利于各国人民共享成果。(3)、下面对文章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采用了道理论证,引用了大量古代诗词来阐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内涵,使论证更具文化底蕴。 B、文章第②段加点词“这种精神”指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立己达人”精神。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行对比,突出了前者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以秘鲁钱凯港项目为例,说明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国际合作中的实践成果,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12、下面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作者已经闲居已久,请缨无路,夜里醉酒,挑灯看剑,梦回军营,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分别从形和声两个方面写军营生活,“沙场秋点兵”描绘出雄壮威武的阅兵场面。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了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也从正面展现人的意气风发。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作者的壮志也是理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
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色彩绚丽的背后,是文化之味。像“东方既白”,描述破晓时分的景象;又如“紫蒲”,一句“紫蒲生湿岸,青鸭戏新波□画面感十足。山林间,绿的、红的、黄的叶子相间交错,美不胜收;城市中,银杏大道上满是拍照的人□乡野里,有树上挂满的果,也有田间割下的稻□满目的翠绿、金黄、火红,自然的画布给予我们美的馈赠。中国人用独特的方式定义色彩,在精致与精妙之间书写浪漫。
A、”, , 。 B、,” ; 。 C、”, ; …… D、,” , …… -
14、下面一段话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从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几代北斗人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到全球的历史性。②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就创造先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就大胆探索。③北斗系统的发展历程,彰显了中国人民矢志创新的豪情壮志,④映照着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突破自我、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的那股子闯劲和韧劲。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以文相知,以艺通心,文化交流______起友谊之桥。唐诗宋词、国风水墨,书籍中______着悠久绵延的中华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如今,中国图书在国际书展上表现亮眼,产品______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图书交流,润物无声,成为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的窗口。
A、搭设 蕴藏 供养 B、搭设 贮藏 供给 C、搭建 贮藏 供养 D、搭建 蕴藏 供给 -
1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一项是( )A、娉婷(pīng) 折腰(zhé) 间不容发(fā) B、瞥见(piě) 恪守(kè) 矫揉造作(jiǎo) C、勾当(gōu) 恣睢(zì) 自惭形秽(huì) D、星宿(xiù) 空旷(kuàng) 不省人事(xǐng)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引领我靠近你/给我重生的勇气……(选自《夜空中最亮的星》,有删改)
“引领”一词的意思是引导、带领。请以“ 引领我前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内容,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不低于65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18、名著阅读, 完成小题。(1)、走近作品,补全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书名
①《》
作者
②
作品类型
纪实作品
作品简介
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③。
(2)、深入文段,品评人物。人物1:
他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人物2:
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①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两位人物的姓名。
人物1:
人物2:
②从以上人物中选一位,请结合具体情节 , 谈谈这一人物让你收获了怎样的成长力量。
-
19、阅读《老程的打更声》, 完成小题。
老程的打更声
①老程头戴灰色毡帽,身着印有“更”字的红外套,提着铜锣,亮起嗓音唱:清早起,长精神,要到汴河借街来打更……他每唱两句,就用梆子敲三下锣,一顿敲打和高唱后,吆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②早听说老程在汴河街打更,以为不过是景区营销的把戏。这次亲眼见他敲锣打更,我面带坏笑,问老程白天为何打更。他停住唱腔,瞪着眼睛, “安全巡检侍卫”的三角彩旗摆动,旗角就对着我。
③他捋了一把浓密的八字胡,指着岳阳楼的方向说,那是鲁肃的阅兵楼,现在湖里没了操练的水兵,楼仍在那里。我脑子一下短了路,想不明白打更与岳阳楼有什么关联。老程没多讲,转身继续往前去, “咣咣咣”三声锣,用花鼓戏调唱: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咣咣咣”,又三声锣,再唱: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④暖暖的阳光下,汴河街烟火气十足,冒着热气的小吃店面一字排开。人群熙攘,欢声:淿沸,汴河街变成了一条河。老程不怕人多,锣声一响,梆子一敲,人们闪开一条道,纷纷伫立衙道两旁,打量这个一边敲锣一边唱戏的更夫。汴河街氤氲的烟火气好像被老程搅得升腾起来,欢笑声,谈论声,一串串挂在古色古香的檐角上。
⑤我跟着老程穿行汴河街,鼻腔塞满各种小吃的香味,耳里充盈花鼓戏的腔调。我似乎慢慢品出他白天打更也有一种味道,汴河街这条闻名一方的美食街,以老程的更声和唱腔为佐料,色香味俱全。可如此罕见的打更法,难道仅仅是为汴河街添点佐料。
⑥我们左拐右拐,一座老戏台突现眼前,匾上“岳舞台”三个金黄的字闪着光芒。空荡的戏台上,忽然吹来一股湖风,一场悲欢离合仿佛就要上演。老程深情地望了一眼岳舞台,刹住唱腔,坐在台下的条凳上休憩,面对我这个对他颇有微词的人,目光炯炯。我对他温和一笑,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他并没直接回答打更的事,而是给我讲古人如何掌握时间。目测太阳、公鸡打鸣、滴漏沙漏、更夫打更,都是最原始的手法,钟表出现后,它们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他话锋一转,说在这条古街上打更的意义在于唤醒历史中的记忆。
⑦我猛地一震。原来他不是简单的更夫,也不是简单的唱花鼓戏的人。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⑧他指着岳舞台,向我普及巴陵戏的相关知识。巴陵戏是国家级非遗,流行于湖南岳阳、益阳、常德、湘西等地,历史悠久。抗战时期,巴陵戏艺人竖起“岳舞台”大旗,成立抗敌宣传队登台义演,令岳舞台声名大噪。这里承载了多少记忆呀?伴着舞台上的吹拉弹唱,一段段历史风云在这上演。老程的打更声和唱腔,赋予这些记忆鲜活的生命力。
⑨老程出生在洞庭湖边的一个小渔村,当过民办教师,做过木工,唱过花鼓戏,开过工艺店。3年前.年近古稀的他来汴河街打更。刚来时,他坚守传统意义上的打更,夜巡发现电线短路,火花四溅。他及时处置,避免了一场火灾。防火对这条木质结构的古街意义重大, “小心火烛”的吆喝声让人们时常绷紧防火的弦。这让他的思路打开:打更不仅限于独自守夜,也要能警醒更多的人。怎么做?自己不是有响亮的嗓音吗?他的奇想就像一粒种子,在洞庭湖东西南北风的吹拂下,一点点生根发芽。
⑩老程说得起劲,摆起架势,唱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唱罢,他笔挺地站在我跟前,一副庄重的神情,说要把《岳阳楼记》用花鼓戏的腔调唱出,边唱边打更。我吃惊地看着他。这个大胆的设想,无疑将为这一楼一街一湖一岛的记忆增添新的色彩。若是范公得知,怕是也要拍案点赞。
⑪人生在世几多好,莫让年华付水流……老程又“咣咣咣”敲起锣。这苍劲的声音,穿越古街的烟火,烙印在悠远的时光上。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开篇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突出了老程精神矍铄、爱岗敬业的特点。 B、第9段插叙了老程的故事,丰富了文章情节,突出了人物形象。 C、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情节富有变化,增强了文章吸引力。 D、文章以第一视角叙事,增强了真实性,也限制了对人物的全面刻画。(2)、随着与老程的相处,“我”对老程情感态度发生了多次变化,请根据文章将下列图表补充完整。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他的奇想就像一粒种子,在洞庭湖东西南北风的吹拂下,一点点生根发芽。
(4)、白天打更,独特而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分析老程打更声里的韵味。 -
20、在“我与文化遗产”活动中,同学们整理了以下材料,请你阅读并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两处碑林南北向望,同级而称。桂海碑林收藏的摩崖石刻是研究岭南乃至我国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及民族史文明发展的见证,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种体现,是我国书法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桂林石刻素有被赞以“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的美誉。
②桂林石刻兴于唐,盛干宋,不少在桂林留足的官员及文人雅士都在此留下了他们珍贵的墨宝。唐代以后,朝廷对南方的治理逐渐重视,前来任职的官吏与经商的商人也随之增多,南北方的交流日益频繁,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也得到了有效的宣传,引人向往。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的《卧游访碑记》对桂林特别称赞道:“诸山无一处无摩崖。唐宋刻石,莫多于此。”在桂林有两块反映宋代中央政府与广西地方少数民族关系的代表性碑刻,一块叫做《大宋平蛮碑》,刻于铁封山西面;另一块叫《平蛮三将题名》,就在龙隐岩内。
(节选自《中国书画》戴柯)
【材料二】
①风雨侵蚀,岁月变迁。石刻保护迫在眉睫,任重道远。我市依托桂海碑林博物馆、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多年来通过开凿排水引流槽、制作碑檐、建护碑亭、涂刷清漆、清理表面沉积物、清洗漆膜覆盖、保护性填色等对石刻本体进行有效物理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②从2004年开始,作为广西唯一的石刻专题博物馆,桂海碑林博物馆还开启了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对桂林石刻进行数据采集,这项繁重浩大的工程一直持续了将近20年。石刻数据库的建立和数字化展示,对当下的石刻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桂林石刻主要分布在桂林市中心及周围的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龙隐岩、龙隐洞、普陀山、隐山、西山、南溪山、虞山、铁封山等30多处名山洞府,方圜数十平方公里,使得展陈和观赏变得颇为艰难。目前,博物馆对摩崖石刻的采集数据工作已经完成了98%以上。在此基础上,接下来将计划建立整个广西的石刻数据库平台,让陈列在八桂大地上的石刻遗产生动地展现在每一位踏入博物馆的观众眼前。
(桂林日报2024年3月5日第004版《桂海碑林:千年辉煌石上看》记者韦莎妮娜)
【材料三】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形式的传播过程中,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青少年或大学生的关注较少,多数人说不上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技艺。对此现象我们进行了市场调研,其中调查围绕18-25岁的100名年轻人展开。大多数年轻人更喜欢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例如网络、小视频、微电影、纪录片等,大多数年轻人更希望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微电影形式来获得更好的学习和观看体验。以微电影或者纪录片的形式所纪录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的用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并且更能被年轻群体所接受,因此在数字化传播形式上,选择微电影或纪录片的传播方式更适合非遗的实际需求或应用。
(1)、下列是小桂同学对三则材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材料桂海碑林收藏的摩崖石刻是研究岭南乃至我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依据。 B、材料二桂林的摩崖石刻多因贬官降职和流放的文人雅士到了此地有感创作。 C、材料二桂林石刻分布范围广,主要在桂林市中心及周围的30多处名山洞府。 D、材料三数字化信息技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创新身边的优秀文化遗产。(2)、小林同学对材料进行了梳理分析,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材料一多处引用资料、数据展现了桂林碑刻盛况,语言生动凝练,客观准确。 B、材料二桂海碑林博物馆搭建数字库平台的新闻具有时效性和生动性的特点。 C、材料三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年轻人数字化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途径比较单一。 D、材料三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简明直观地展现出微电影的学习方式最受欢迎。(3)、小明同学采访了桂海碑林博物馆馆长,请完成采访记录表。采访记录表
时间地点
8月7日下午三点,桂海碑林博物馆办公室
采访对象
桂海碑林博物馆馆长
采访目的
①
采访过程
小桂:馆长您好,我是小桂,我想了解你们对于摩崖石刻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馆长: ②
小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真是任重道远。我们在学校也做了一些关于石刻文化的宣传活动,比如制作保护石刻宣传片、③。
馆长:现在同学们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我为大家点赞!
小桂:谢谢馆长的鼓励,相信随着活动的开展,会有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中来。我们今天的采访到此结束,④ ,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