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整体书阅读(1)、 请在下面括号内填入《朝花夕拾》中相应人物的选项。
( )
( )
( )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 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哥儿, 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
我说母亲没有钱, 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 八字须, 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 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
A. 范爱农 B. 长妈妈 C. 衍太太 D. 藤野先生
(2)、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你结合《朝花夕拾》一书中的具体内容来说说书名的意义。 -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C、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D、古代称谓有谦称和敬称的区别,如“家君”“尊君”是谦称;“令堂”“家严”是敬称。
-
3、 诗文中蕴含着四季美景,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文名句。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朱自清笔下的初春如此富有生机,百花齐放,红的像火。 ① , 白的像雪……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 ②”。《王昌龄左迁龙标追有此寄》中李白借暮春之景,感飘零、叹离恨的诗句是“ ③ , ④”;曹操登临碣石,描绘秋风的肃杀“ ⑤ , ⑥”:《天净沙. 秋思》中“ ⑦ , 小桥流水人家, ⑧”, 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次北固山下》“ ⑨ , ⑩”又见冬春交替之景,在时序更替中传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4、阅读
语文学习,让我们走进了美的世界,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春光 yùn ①____酿出万物的生机活力,人们在春阳下舒活筋骨,抖擞精神; 夏天别有一番风情,热烈粗guǎng ②____。远近的蝉声、蛙鼓和着荷香奏起悦耳的交响曲; 秋菊淡雅、高洁,chà ③____紫嫣红。泼泼洒洒,在秋风中开得烂漫。冬雪飘然lì ④____临人间,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大自然神奇无限,四季景色美得咄咄逼人,令人心旷神怡。
(1)、 请根据上面文段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①②③④。
(2)、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舒活 B、烂漫 C、咄咄逼人 D、心旷神怡 -
5、在成长的路上,一路有你。有你的教诲,你用你的智慧启迪我去求索; 有你的扶助,你用你的真情温暖我的内心; 有你的警醒,你用你的经验校正我的航向。你有不同的名字:父母、师长、朋友……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将标题并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⑵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6、七年级(1)班将开展以“读经典名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活动任务。(1)、【活动一】 “调查名著阅读”是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下列表格是对班级40名同学阅读《朝花夕拾》情况的调查结果。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20字以内)
阅读情况
基本没读
只读序言
读了部分
全文阅读
专题探究
精读与跳读
《朝花夕拾》
8人
3人
10人
6人
6人
7人
(2)、【活动二】阅读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为了激发更多同学参与到名著阅读中,班级决定在教室里选择一角作为阅读角,用来展示同学名著阅读成果。请你给阅读角取个名字(不超过5个字),并说说取名理由(30字以内) 。①阅读角名字: ②取名理由:
(3)、【活动三】发现《朝花夕拾》 “出走————归来”的秘密,请按提示填空。篇目人物
《朝花夕拾》·鲁迅
出走路线
S城——南京——① (填国家) ——回国
出走原因
出走国门:想逃离清国留学生的乌烟瘴气,“寻救国道路去学医”
——②《》(填篇目)
寻的结果
回国后, 弃医从文, 写世人的冷眼, 揭露国民劣根性。
思考与探究
鲁迅“出走——归来”的经历,让人想到网红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①,结合名著内容,阐述对鲁迅归来之后还是少年的认识。
③我的认识:
注解①: 希望你在外面漂泊半生、匆忙半生, 待你归来之时, 依然能
够坚守初心与理想, 保持一颗纯朴、真实、炙热的少年心。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 “诺,期返而食。”起曰: “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期待 B、太丘舍去 去:离开 C、恐其自食其言也 恐:害怕 D、待公而食 待:等待(2)、下列对甲、 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甲】文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甲】“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甲】文和【乙】文都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5)、【甲】文和【乙】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分析。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 “青山” “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 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显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梦归故乡。与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形成鲜明的反差。(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鹅毛压得父亲喘
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
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 “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
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的所有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也是最值钱,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
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着……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
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
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
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垒一层,晾干后,第二晚再接着垒第二层,如此反复……因为太冷,母亲的双手很快被冻伤,又痛又痒。父亲也喘得、咳得更严重了,但他们继续坚持着。
⑧几个月后,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 母亲的双手也好了些。他们卖鹅毛和羽绒鞋所得利润,得以凑齐我和姐姐的学杂费,一家人总算熬过来了。
⑨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当年患有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怕花钱治疗,只能硬扛着,医生告诫他不要干重体力活,要休息,否则极易发展成肺气肿。可父亲哪肯休息,他坚决要去收鹅毛,因为这活相对轻松些,还能帮母亲。
⑩多年后,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鹅绒是那么的轻盈,有风掠过,便会飘散。但奇怪的是,它们竟始终在那里,一如当年此时。
⑪我终于懂了,当年,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看似轻如鸿毛,但对于贫病交困的他来说,却是千钧之担,于母亲也同样如此。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反抗,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在当时那个农村普遍穷困的特殊年代,我和姐姐是方圆几十里地,唯一都读过书,上了大学的俩姐弟,谁也没因贫困而辍学。
⑫父亲肩上担起的和母亲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但由此诞生出来的爱,却重于泰山。
(1)、请根据文章①到⑧段内容,把相应的故事情节填在横线上。父亲挑鹅毛,又喘又咳→①→母亲白天上工,整宿做鞋→父亲踩泥垒墙,喘咳严重→②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在老屋的角落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
(3)、第⑤段和第⑨段是什么关系?从内容方面分析其作用。(4)、文章通过回忆父母辛苦劳作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筷子趣谈
李贤武
①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用餐工具。筷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那时,中国的劳动人民吃饭时偶尔用两根树枝夹着吃,发现树枝比用手方便了许多,于是,这种夹食物的工具——筷子就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起来,上自君王,下至农夫,无一不会使用筷子。筷子的种类很多,有金筷、银筷、铜筷、象牙筷、竹筷等,其装潢之多样,更是不胜枚举。
②古时筷子称“箸”,闽南话至今仍用此音。后来,吴人为了避忌“箸”与“住”同音,使行船搁浅,便改“箸”为“筷儿”。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风顺。汉代筷子又称为“夹提”,意思是夹住再提起。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筷子的使用功能。
③据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资料得知,迄今为止筷子已有600多种,有商朝时的铜筷,春秋时的铁筷、玉制犀牛筷等。到唐朝,筷子还曾被用来象征人的刚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赐过宰相宋境一双“金箸”,说: “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其实最为普遍的还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还有现代的塑料筷子。它们既不像金属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属筷子名贵,做工简便,易于就地取材。相传,有一种叫做“箸竹”的竹子,产于广西平乐府一带, “其小如箸,坚结如象牙,作箸甚佳”。可见国人对筷子还有一定的讲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总统惯于使用刀叉,而总理却安排了筷子,这确实令人纳闷。其实这正是我们总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据筷子的寓意招待客人,寓意两国和平相处,不动干戈。难怪一位加拿大记者把这双筷子收起珍藏。
④中国人做事一向是很讲究的,就拿筷子来说。一头圆一头方,代表天圆地方。长七寸六分,代表人的七情六欲。使用时一般是两根,代表好事成双。所有的这些设计都很人性化。开宴前,筷子总是被整齐地摆放桌面上,显得温馨而从容。无论长的面,圆的丸子,大到腿骨,小到蚕豆,凉拌黄瓜,精细发菜,还有入口即化的藕粉,甚至连羊脚巴里的骨髓,它都可以手到擒来。
⑤筷子简单易制,温润柔美,体现了东方人的性情。它发明于中国,流行于东南亚,逐渐向全世界传播开来。现在使用筷子的人占全球一半以上,这就是它简易好用的最有力证明。
⑥现在有的人聚餐时,“公款”改成了“公筷”,既环保又卫生。但这只限于小宴。婚丧嫁娶的大宴,一般均在午餐时进行。宾客满座,菜品满桌。繁文缛节之后,大家早已腹鸣如鼓,一双公筷便显得力不从心了,须给每位配备“双枪”方可满足。
(选自《河西文艺》2020年第233期, 有删改)
【材料二】
最近,市疾控中心的11位专家,专门去餐厅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就近选择了一家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他们把每道菜都分成两份。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另外,还特意点了一道菜,作为空白对照。吃前,采集了饭菜样本。饭后,又进行了一次取样。餐前餐后一共取了19份食物样本。经过48小时的培育,实验结果显示如下:
餐前
结果(cfu/g)
餐后结果(cfu/g)
公筷
非公筷
未食用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
盐水虾
160
150
220
—
干锅茶树菇
1100
4600
79000
—
炒芦笋
30
30
530
—
咸菜八爪鱼
60
20
5000
-
香辣牛蛙
60
150
560
130
注:cfu/g表示每公克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
【材料三】
(1)、下面对“筷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用餐工具。 B、古时筷子称“箸”,形象地道出筷子的使用功能。 C、用餐时,筷子的使用一般是两根,代表好事成双。 D、筷子简单易制,温润柔美,体现了东方人的性情。(2)、下面对材料一、材料二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筷子的种类很多,有金筷、银筷、铜筷、象牙筷、竹筷等。(举例子) B、“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引资料) C、一双公筷便显得力不从心了,须给每位配备“双枪”方可满足。(打比方) D、饭后,又进行了一次取样。餐前餐后一共取了19份食物样本。(列数字)(3)、市疾控中心根据材料二得到的结论,准备了三幅图片,打算选择其中一幅作为本市餐厅的公益广告,【材料三】的图片最适合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
11、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情感
江南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①(人名)
与故人重逢,“正是江南好风景, ②”道
出了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江南逢李龟年》
诗人李白运用拟人的修辞, 写下了③“ , 。”抒发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关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自然
登上碣石山,诗人曹操借助奇特的想象,“④ ,
若出其中; ⑤。若出其里。”表现大海吞吐日
月星辰的气概; 在万籁俱寂的夜里, 诗人李益登城远望,
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写下“⑥ , ”。
《观沧海》
《夜上受降城闻笛》
哲理
孔子教导我们, 无论何时何地, 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⑦”;
读书要认真思考,“⑧ ,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
12、亲情,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阅读以下有关亲情的文字,完成各题
【亲情•教诲】父亲从我小时候起就注意对我进行励志。每当我学习倦____怠的时候,他一般不会用严lì____的语言来责骂,总是用深沉的目光望着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阿德,我给你取名传德,就是希望你将来的为人能和你的名字一样,传播道德”之类意味深长的话,虽然在我小时候并未完全领会他话里的含义,但是我体会到他的用心良苦。
【亲情·鼓励】因为父亲总是早出晚归,照顾我生活起居及辅导功课的重任自然就落在母亲身上。每当我遇到困难,母亲会鼓励我勇往直前,战胜困难:每当我做错事情,母亲会引导我自我反思、改正错误;每当我取得进步,母亲会叮嘱我再接再厉、戒骄戒躁。母亲啊,因为有你,我的世界花团锦簇。
【亲情·陪伴】有时感慨 , 属于我们的岁月并不长远,而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就更少了,即使知道这一点,我们的脚步还是越行越远,可即使脚步再快,路永远走不完,身后的他们经不起漫长的等待。我们没有理由忙碌不休,让脚步停一会儿吧,让我们陪伴一下渐渐老去的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不要等到遥望的他们再也不能遥望时,才停下忙碌的脚步。
(1)、读“亲情·教诲”,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倦怠 ②严lì
(2)、“亲情·教诲”和“亲情·鼓励”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①花团锦簇: ②感慨: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体现亲情的对联,将相应的序号按上下联顺序填到横线处。①你追我赶夺第一 ②亲情深厚三冬暖 ③感恩风起暖民心 ④家族和谐万事兴
①上联: ②下联: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父亲从我小时候起就注意对我进行励志。 B、每当我遇到困难,母亲会鼓励我勇往直前,战胜困难。 C、母亲啊,因为有你,我的世界花团锦簇。 D、我们没有理由忙碌不休,让脚步停一会儿吧。 -
13、 人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尝试各种挑战和困难,如何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是我们的新课题。
请以《留点▲(尊严、雅量、感动、快乐、友谊……给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先在横线上选填恰当的词语,然后完成文章。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枝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了。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来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2)、请简要分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3)、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题有什么好处?(5)、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诚信的味道
杨文勇
①有一次,我坐火车到省城出差。
②当车停在一个小站时,我想透口新鲜空气,便打开车窗,伸出头来呼吸。这时,我看见远处有个小贩推着小车,正在沿着车窗兜售吃食,恰好感觉肚子有点儿饿,于是我便大声唤他过来。
③等他来到我跟前,火车快要开了。着急中,我也顾不上问他都卖些什么,看见小车上摆的是热碗面,就随便要了一份。他麻利地递到我手中,同时报出了价格:“六块钱!”
④准备付钱时,我才发现钱包里除了百元整钞,根本没有别的零钱。此刻,火车已经鸣笛准备启动,小贩的脸上显露出一些焦虑。我虽然翻遍了所有口袋,但还是没有找到零钱。
⑤火车缓缓启动了,小贩把车放在一边,跟着火车小跑起来。情急之下,我只好取出一张百元的整钱,一边递给他一边说:“三天后,我会从这里返回,还是这趟车!”
⑥他收到钱后,便停止了跟随的脚步。那一瞬间,不知道他是否听清楚了我所说的话,但我却分明地看见他黝黑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笑意,好像是狡黠的笑。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有点冲动了。
⑦等我缓过神儿来,才想到当时应该还给他那碗面,而不是给他100元。甚至,还胡思乱想三天之后的情景,如果返程时遇不见他怎么办?或者是遇见了但他不承认怎么办?
⑧坐在对面的小伙子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他开口嘲讽我:“大哥,刚才你真大方!”我听后不知该如何作答,便随口问他:“如果换成你,你会怎么办?”
⑨他振振有词地跟我讲:“如今这时代,实在人吃不开。如果刚才我是你,根本不会理睬他,因为我不相信他能跑得过火车!”说完,他便是一阵哈哈大笑。邻座的几位乘客也跟着笑了起来。唯独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⑩三天后,差事办结,我又踏上了那趟火车返程。当再次停在小站时,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找钱的事,虽然心里已不抱希望,但还是有点儿期望。
⑪于是,我打开了车窗,然后向车外张望。我惊喜地发现,那个小贩正在沿着站台,挨个车窗往里探望,似乎并不是在兜售他的吃食。
⑫他是不是在找我?想到这里,我便大声向他呼喊:“老乡,你是在找我吧?”我刚喊了一句,就看见他扭头向我这儿望了一下,并径直向我奔来。
⑬很快,他就来到我跟前。这时,我发现他手里攥着一把零钱。还未等我开口,他就把钱递了过来,气喘吁吁地说:“终于找到你了,这三天我一直在找你,生怕你提前返程错过了。现在好了,你数数,94块钱!”我接过钱时,他黝黑的脸上又现出了一丝笑意 , 与三天前的一模一样,但却找不出一丝狡黠的意味。
⑭在他的话里,我隐约听出,他为找我影响了做生意。于是,我便在刚刚接过的钱里,抽出一张50元的,使劲往他手里塞。他用一句开玩笑的话拒绝了我:“你这是干吗?成心不让我好好做生意呀?”
⑮我见他不愿收下我的钱,只好说:“为了给我找钱,耽误了你的生意,真对不起!”
⑯我刚说完,他就回答了一句让我回味无穷的话:“这是应该的!因为你给过我信任,我理应还你诚信!”
⑰我没想到,这个看似憨厚的小贩,竟然这么会说话。忽然间,我很想吃他的热碗面,于是拿出六块钱,然后对他说:“再给我一份热碗面!”
⑱他愣了一下问:“是想照顾我的生意吧?”
⑲我认真地对他说:“不,我只是想品味一下诚信的味道!”
(1)、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我”当时的心情。情节发展
递给小贩一百元
受到他人的嘲讽
再次经过小站
小贩找回零钱
“我”的心情
后悔(难过、懊悔)
(2)、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请你举一例,并简要分析。(3)、文中画线两个句子都写到小贩的脸上“现出了一丝笑意”,请你分析小贩“笑”的原因各是什么?(4)、本文的结尾段有何作用?请你简要分析。 -
16、文言文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①相与步于中庭。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试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7、诗歌鉴赏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
18、 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设计活动】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
活动二:。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
脱鞍暂入酒家垆:
-
19、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 , 该书曾易名为《》。
-
20、 古诗默写(1)、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的“老骥”意指 , 这两诗句表现了诗人的精神。(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角度写景的诗句是:“ , 。”(3)、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4)、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