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光下       澈:清澈 B、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C、斗折行       蛇:像蛇那样 D、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境过清       刀劈狼首 B、乃记之去       成礼 C、不可知源       如土石何 D、怅然       何陋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乙文中写景大多为四字句。石、水、竹木,分别以“欹嵌盘曲”“洄悬激注”“垂阴相荫”等节律明快的四言短句,使句式与景物的动态动势极为吻合,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C、甲文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 D、乙文作者以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在 人 间 则 可 为 都 邑 之 胜 境 静 者 之 林 亭。

  •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C、《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代魏学洢编,文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D、《回延安》的作者是贺敬之,郭沫若曾称赞他是中国歌剧的创始人。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一生中,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的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关爱。” D、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B、科技发明和人力资本会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健康。 C、本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以“文明相容、民心相通”为主题的金砖国家文化节已经在厦门正式启动。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刻苦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偏辟       登时       叉港       豁然开朗 B、俨然       蕴澡       屹立       矫首昂视 C、欺侮       朦胧       家眷       与世隔绝 D、皎洁       油馍       船蓬       无人问津
  • 6、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潺(chán)       家(juàn)       撺(duò)       散(mí) B、(pàn)       然(yǐ)       子(méi)       辈(háng) C、水(fù)       慢(dài)       样(mú)       亲(xǐng) D、(kuàng)       潺(chán)       惘(cháng)       纷(bīn)
  • 7、写作

    心灵的创口上,

    你用针,

    为自己绣了一朵花,

    疼痛是不能传递的,

    但美可以。

    ——《完美主义》

    当你拿着糟糕的考卷,可否继续微笑前行;当你独自面对学业的压力,可否继续赏花揽月;当你遭遇人生的不幸,可否继续对苦难的人施之以爱……生活总需要以美示人、以美感人、以美传人。毕竟疼痛只是自我的、暂时的;而美才是众生的、永恒的。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你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初中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让读到你文章的人有所启发。

    写作要求:(1)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8、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片段一】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节选自《朝花夕拾》)

    【片段二】

    “我不喝酒!”祥子看着酒盅出神。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祥子一肚子的怨气,无处发泄;遇到这种戏弄,真想和她瞪眼。可是他知道,虎姑娘一向对他不错,而且她对谁都是那么直爽,他不应当得罪她。既然不肯得罪她,再一想,就爽性和她诉诉委屈吧。自己素来不大爱说话,可是今天似乎有千言万语在心中憋闷着,非说说不痛快。这么一想,他觉得虎姑娘不是戏弄他,而是坦白的爱护他。他把酒盅接过来,喝干。一股辣气慢慢的,准确的,有力的,往下走,他伸长了脖子,挺直了胸,打了两个不十分便利的嗝儿。

    (节选自《骆驼祥子》第六章)

    【片段三】

    却说那妖精脱命升空。原来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杀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在那云端里咬牙切齿,暗恨行者道:“几年只闻得讲他手段,今日果然话不虚传。那唐僧已此不认得我,将要吃饭。若低头闻一闻儿,我就一把捞住,却不是我的人了?不期被他走来,弄破我这勾当,又几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饶了这个和尚,诚然是劳而无功也。我还下去戏他一戏。”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1)、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一】写的是范爱农,他充满热情的投身革命。他做了监学后,不大喝酒了,也很少谈闲天,后来与友人游湖时落水身亡,是一位与时俱进、开朗、倔强、坦率、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 B、【片段二】人和车厂的厂主刘四的女儿虎妞,她为人泼辣,没人敢惹,是个敢于追求个人自由爱情的人。祥子事事对他言听计从。 C、【片段三】白骨精想吃唐僧肉以长生不老,三次变化迷惑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妖怪,唐僧以为滥杀无辜大怒,念“紧箍儿咒”,同时唐僧在“计盗紫金铃”的环节也念了“紧箍儿咒”。 D、《朝花夕拾》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集。文集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作者自己。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2)、“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他不是没有脆弱,只不过不被脆弱征服罢了。”你觉得祥子和唐僧算得上英雄吗?请结合小说的相关情节和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观点。
  • 9、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老   央

    白先勇

    ①讲到我的启蒙老师,第一个恐怕就要算我们家的厨子老央了。老央是我们桂林人,有桂林人能说惯道的口才,知道的鼓儿词奇多,因为他曾是火头军,见闻广博,三言两语,把个极平凡的故事讲得妙趣横生。

    冬天夜里,我的房子中架着一个炭火盆,炉灰里埋着几个红薯,火盆上搁着一碗茶水,以去火气。老央小心地放好火盆上的茶碗,回头问我:“昨天讲到哪里了,五少?”“薛仁贵救驾。”我说。老央正在给我讲《薛仁贵征东》。那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小说。而那银牙大耳,身高一丈,手执方天画戟,身着银盔白袍,替唐太宗征高句丽的薛仁贵,便成了我心中牢不可破的英雄形象,甚至亚历山大、拿破仑,都不能跟这位大唐壮士相比,老央一径裹着他那件油渍斑斑、煤灰扑扑的军棉袍,两只手的指甲里乌黑黑的尽是油垢,一进来,一身的厨房味。可是我一见到他,便如获至宝,一把抓住,不到睡觉不放他走。

    ③那时,我才七八岁,便染上了二期肺病,躺在床上,跟死神搏斗。医生在灯下举着我的 X 光片给父亲看,父亲脸色一沉,我的右边肺尖上照出一个大洞来。那个时候没有肺病特效药,大家谈痨色变,提到“肺病”两个字便乱使眼色,好像是件极不吉利的事。家里的亲戚佣人,一走过我房间的窗子便倏地弯下身子去,不让我看见,然后一溜烟儿逃掉,因为怕被我抓进房子讲“故仔”(故事)——我得的是“童子痨”,被传染了还了得。

    ④一病四年多,我的童年就这样在与世隔绝中虚度过去。我很着急,因为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有许多好玩的事情发生,我没份参与。嘉陵江涨大水,我擎着望远镜从窗户看下去,江中浊浪滔天,许多房屋、人畜被洪流吞没,我看见一些竹筏上男男女女披头散发,仓皇失措、手脚乱舞,竹筏被旋涡卷得打转。我捶着床哀叹:“嗳!嗳!”然而家人不准我下去,因为我还在发烧。我躺在床上,眼看着外面许多生命消逝,只能心中干着急。

    ⑤得病以前,我受父母宠爱,在家中横行霸道;一旦被隔离,被拘禁在花园山坡上一栋小房子里,我顿觉备受冷落,变得郁郁不得志。一个春天的傍晚,园中百花怒放,父母在园中设宴,一时宾客云集,笑语四溢,我在山坡上的小屋里,悄悄掀开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我的哥哥姐姐、堂表弟兄,也穿插其间,个个喜气洋洋。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涌上心头,我禁不住痛哭起来。

    ⑥那段时间,火头军老央的《说唐》,便成为我生活中最大的安慰。我向往瓦岗寨的英雄世界,秦叔宝的英武、程咬金的诙谐、尉迟恭的鲁莽,对于我都是刻骨铭心的。当然,《征西》中的樊梨花,亦为我深深喜爱。后来看京剧《樊江关》,樊梨花一出台,头插雉尾,身穿锁子黄金甲,足蹬粉底小蛮靴,一声娇叱,顾盼生姿,端的是一员俊俏女将。 然而这在我看来很眼熟,因为我从小心目中便认定樊梨花原该那般威风。

    ⑦病愈后,重回到人世间,如同囚禁多年的鸟,一出笼,感到有翅难飞。我变得不合群起来。我拼命读书……除了学校,我还有另一个世界,我的小说世界。一到寒暑假,我便去街口的租书铺,抱回来一堆一堆牛皮纸包装的小说,发奋忘食,埋头苦读。很多小说,从头到尾,我看过数遍。《三国》《水浒》《西游记》,似懂非懂的看了过去,小学五年级便开始看《红楼梦》,以至于今,床头摆的仍是这部小说。

    (选自《课外阅读》,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两项是(     )
    A、文章开头交代老央是桂林人,曾经当过火头军,是为了塑造他能说会道、见闻广博的形象。 B、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是对老央邋遢的外貌描写,表现出“我”对他的厌恶、嫌弃之情。 C、文中第⑤段画横线句中加点词“拘禁”是被囚禁被关押的意思,写出了“我”因为生病而被隔离,备受冷落,内心充满了孤寂和失落。 D、本文中作者成年后看京剧舞台形象觉得很熟悉,这一部分情节照应上文说书的内容,儿时说书给作者留下了太过于深刻的美好记忆,既写出文学的精彩让“我”刻骨铭心一生不忘,也暗含“我”对老央的深切感激之情。 E、文章标题是“老央”,却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我”生病,在“我”最孤独无助烦闷的时候,是老央给了“我”心灵的慰藉,这样写,导致文章详略安排不当,不能突出老央的人物形象。
    (2)、文中的“病”实际上促成了“我”的成长,请结合文本内容梳理“我”的成长史,完成表格。

    过程阶段

    “我”受到的待遇

    “我”的行为表现

    得病前

    备受父母宠爱

    在家中横行霸道

    病中

    不再孤独,开始关注文学的世界,形成对文学人物的认知

    病好后

    被放出囚笼来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冬天夜里,我的房子中架着一个炭火盆,炉灰里埋着几个红薯,火盆上搁着一碗茶水,以去火气。

    (4)、文章第⑦段作者写道:“除了学校,我还有另一个世界,我的小说世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的小说世界给“我”带来了哪些收获?
  • 10、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德国作家黑塞说,“旅游就是艳遇”。既然是“遇”,自然是遇而不可求。旅行中的艳遇,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在美景的衬托之下更显出浪漫情调。艳,奇幻迷离,让人意犹未尽;遇,一场风花雪月的邂逅,一个怦然心动的瞬间。

    ②“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旅游是结合自己的喜好,主动挖掘尚未熟知的目的地,获得更独特的体验。它是一种情绪消费,远离居住地的旅游愈发成为人们舒缓心境、重获力量的重要目的。旅游赋予身心新能力、新视角、新体会。它的最大好处,不是能见到多少人,见过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际遇下,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近日,“特种兵式旅游”——一种独特的旅行方式在年轻人中兴起。“特种兵式旅游”指的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游览数量尽可能多的景点,具有时间紧、花费少、游览景点多的特点,类似快闪打卡式的游览方式。“大学生2天跨3省旅游”“中国最难爬的山,挤满了嘴硬的大学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②在成都上学的王同学说:“现在不出去玩,以后就难得有这种机会了。趁着有时间,约上三五好友,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各种地方看看,一方面能增长我的见识,另一方面也能放松自己。”

    ③另一位在成都游玩的李同学表示,“夜晚拖着行李赶车,在人口涌动的街头吃美食,黄昏下和好友拍照,去看书里读到过的景色……虽然旅途的过程疲惫,却是青春里一段美好的记忆。”她补充说,“但需要掌握好旅行的度,平衡娱乐和学业。不然就会因为舟车劳顿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节奏。”

    ④选择“特种兵式旅行”的内在驱动力,是年轻人试图找回属于自身的活力。在精力充沛的人生阶段,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感性与理性权衡后的选择。尽管时间紧迫,路途疲惫,但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不经意的奇遇,似乎会让他们暂时远离周中繁忙学业带来的压力,短暂的狂欢却发挥出治愈的功能。

    (选自《央广网——五一年轻人的打开方式:特种兵式旅游》有删改)

    【材料三】

    ①《环球旅讯》通过调查分析,预计“慢旅行”将成为全球旅游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慢旅行”就是出行的频次较低、而每次旅行的时间较长。据EHL Insights预测,2024年,“慢旅行”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的青睐,成为传统度假方式的替代品。

    ②“慢旅行”源于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慢食运动”,最初源自对抗连锁快餐文化,捍卫地区传统、美食享受以及生活节奏的“慢活文化”。作为重质量而非数量的生活方式,“慢活”鼓励人们放慢节奏,真正享受此时此地的价值,而不是匆忙的将现在视为通往下一刻的跳板。

    ③后来,“慢活文化”逐渐演变成“慢旅行”。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慢旅行”只与你对旅行的期望有关,它看中个人体验和地域文化,鼓励探索和寻求,更加深度和广度的体验,以轻松和有意识的方式,深入理解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创造更加丰富的旅行体验。

    (选自《丹尼尔的旅行手册》有删改)

    【材料四】

    2023年典型旅游消费人群画像及策略

    《中国旅行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2023年版)》

    (1)、【理解推断】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通过德国作家黑塞的言论引出“旅游”的话题。 B、【材料二】运用举例论证的方式,论述了“特种兵式旅行”的观点。 C、【材料三】林语堂说:“旅行必是流浪式,到陌生之地去走进、体会,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这句话可以作为材料三的道理论据。 D、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知,由于每个人的特性不同,期待不同,旅行方式的选择也各异,无论“快或慢”,都无可厚非。
    (2)、【迁移运用】假期即将到来,小湘想请来自哈尔滨六十五岁的王爷爷来长沙游玩。以下是小湘的旅行攻略。请你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经验,对他的攻略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

    选择旅行方式:“特种兵式旅行”或“慢旅行”均可。

    “快乐长沙”主题游攻略:1.文博沉浸游(湖南省博物院、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江滨江文化园等);2.红色经典游(岳麓山·橘子洲景区、烈士公园等)3.打卡出片游(浏阳河婚庆公园、国金中心等)4.饕餮美食游(人气爆棚的“超级文和友”,“茶颜悦色”等)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列传(节选)

    郡有宿贼尹遇等,数劫杀人,又杀捕盗吏兵。朝廷以名捕不获,被杀家复惧其害,匿不敢言。轼召汝阴尉李直方曰:“君能禽此,当力言于朝乞行优赏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直方有母且老,与母诀而后行。乃缉知盗所,分捕其党与,手戟刺遇,获之。朝廷以小不应格,推赏不。轼请以己年劳,当改朝散郎阶,为直方赏,不从。其后吏部为轼当迁,以符会其考,轼谓已许直方,又不报。

    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 , 从之。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改动)

    【注】①本文背景:因政见不合,苏轼自请离职,被外放颍州。②李直方:唐宗室后裔。③手戟:亲手用戟。④征商:征收商税。⑤复旧:请求恢复旧制。

    (1)、下列是阅读文本时对文学常识和文言字义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词人代表。 B、“推赏不及”和“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的“及”意义和用法不同。 C、本文中“轼请以己之年劳”与“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的“之”意思不同。 D、“尔虞我诈”的“虞”是“欺骗”的意思,“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中的“虞”也是此意。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力言/于朝乞行/优赏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 B、当力言于朝/乞行/优赏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 C、当力言于朝/乞行优赏/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 D、当力言/于朝乞行优赏/不获/亦以不职奏免君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

    (4)、苏轼是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生平与诗词都充分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说一说他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链接材料:

    “彼君子者,视民如视其身,待其至愚者如其至贤者。”

    ——《苏轼·既醉备五福论》

  • 12、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小题。

    送邢桂州

    〔唐〕王维

    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 , 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 , 应逐使臣星

    【注】①邢桂州:邢,指邢济,作者友人。桂州,唐州名,在今广西桂林。此诗是王维在京口送友人邢济赴桂州刺史任时所作。②铙: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种。③赭圻、赤岸:均为地名。④击汰:击水。⑤扬舲:即开船。⑥明珠归合浦:东汉时期,合浦郡盛产珍珠,闻名海外,当地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使得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汉顺帝刘保派孟尝当合浦太守,孟尝革除弊端,不准滥捕。不到一年,合浦又盛产珍珠了。⑦使臣星:古人认为使臣上应星辰。东汉人李邰善观天文,据说他看到使星移动,便判断有使臣出行。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京口”和“洞庭”都是具体的地名,通过运用这两个地名,诗人巧妙地将友人的离别之情与地理环境相融合,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 B、颔联写诗人想象友人的船只经过赭圻、赤岸,一路击水扬帆、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视野的尽头,心中惆怅不舍。 C、颈联中“白”“青”二字以水墨写五彩,以简淡含灿烂,通过变幻的色彩表现出江湖的浩渺和潮水的汹涌,衬托出一幅宏阔壮美的自然景色。 D、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通过描绘友人从京口到桂州的所见风光,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
    (2)、比赛过程中,小珺发现本诗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为送别诗中的传世佳句,他想对这两句诗进行深入赏读,请你协助他完成下列表格。

    诗句

    主要修辞手法

    情感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13、古人曰:“独学而无友,则古楼而寡闻”。班级针对“如何正确交友”这一问题,展开了“初中生网络社交利弊谈”的辩论赛,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小明拟写了正方辩论理由,请你仿照正方观点,有针对性地拟写反方辩论理由。

    【正方观点】网络交友利大于弊。理由:①在网络上能够和更多的人对话,有更多的交友选择;②通过网络适当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节省社交精力;③网络交友可以使双方突破尊卑、疏密关系的界限,畅谈自由。

    【反方观点】网络交友弊大于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请选择两句古诗词,仿照示例,表达你心中对于“友情”的看法。

    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情就是真心相待、彼此祝福,不论远近。

  • 15、请你帮忙补全诗句。

    小语在读中国古典诗词时,常常能解答青春生活的疑惑,获得丰富的生命启迪和人生力量。当他看到有些同学在班级下课“畅聊”网络游戏时,他会想起周敦颐《爱莲说》的“①”,从而明白不该同行其间,而要保持自我的清高和追求;当在初三学习中,遇到学业上接连不断的挫败时,他又能从杜甫《望岳》的“②”中,获得不畏困难,追求高远理想的信心和勇气;当朋友小语对中考失去信心时,他会用陆游《游山西村》的“③”中,劝慰朋友——困难终将过去,美好的事物一定会到来,人要乐观从容地看待生活。

  • 16、下列关于句子语意连贯或标点符号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①社会不同于象牙塔,人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缓解。②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 ③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④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A、“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这句适合放在④处。 B、①“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缓解”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C、第③句的“分号”使用是正确的。 D、第④句中“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和“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 17、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正确且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特别爱聆听语文老师诵读《木兰诗》,这部作品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的一首乐府民歌,读之朗朗上口。 B、今年,1993年出生的董宇辉刚过而立之年。从他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实现个人的梦想和价值的同时,还引领着一股新的文化潮流。 C、小语特别爱研读流传千古的史书,如西汉司马迁著写的纪传体史书《史记》,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他深知,读史书不仅使人更沉着明智,而且可以增长丰厚的历史知识。 D、小文最崇拜的作家是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的鲁迅,他尤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小说的原因,是因为此文引发了他对童真童趣的少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 18、请找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字音字形、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经过几天的激烈讨论,这件事情终于有了(zháo)。他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每个人都得到了妥贴的安排。(qǐng)刻之间,大家随声附和地表示赞成。 B、岁月总给人带来惊人的成长,有些青春叛逆总被(chěng)戒的孩子,长大后与曾经的暴躁判若两人,甚至看到年轻人的(wěi )锁劲儿,内心会带着不屑、不以为然 C、看!城墙之上建有箭楼、闸楼,巍峨凌空,气冲斗牛!站在城墙之上,俯瞰(kàn)护城河,你会看到碧波荡漾,无数舟船点缀其间,就好像镶嵌在夜空里的星星。 D、(lǐng)的寒风中,只有商场的霓虹灯还在黑夜中闪烁 , 迸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各种颜色和光线的交织让人们感到扑朔迷离,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花儿盛开是绽放,战胜自我是绽放,梦想实现是绽放……绽放,需要阳光和雨露;绽放,也需要努力与坚持。

    请你根据阅读后的联想、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在材料含意范围内立意;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抄袭或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

  • 20、小作文

    课文《不求甚解》一文中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验,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要有明确的观点,至少采用两种论证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语言流畅。200字左右。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