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公益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 中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病句修改
- 中考语文考前补漏专项提升练习:病句
-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标点符号的使用
- 中考语文二轮专项练习:病句修改(三)
-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8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湖州长兴县龙山中学共同体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素养检测试卷
-
1、根据《艾青诗选》相关篇目,完成下表,体会诗歌中蕴含的精神。
创作阶段
篇目
核心意象
蕴含的精神
早期
《我爱这土地》
土地
诗人以“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的誓言,展现①。
中期
②
太阳
从“诅咒看不见的世界”到热烈追逐太阳,象征在黑暗中冲破困境、追寻光明的昂扬斗志。
后期
《光的赞歌》
③
以“光是历史的见证”“光推动人类前进”,表达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进取精神。
《鱼化石》
鱼化石
躯体虽被石化,仍留存“跳跃的姿态”,暗含④。
-
2、【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苏辙
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④ , 北合汉沔④ , 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⑤ , 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⑥ ,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 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⑦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篷户瓮牖⑧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强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⑨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选自《黄州快哉亭记》,有删减)
[注释]①江:长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壮阔。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汉沔(miǎn):汉江、沔江。⑤浸灌:水势浩大。⑥齐安:黄州。⑦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⑧篷户瓮牖:篷户,用篷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⑨乌:哪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 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C、其势益张 香远益清(《爱莲说》) D、以览观江流之胜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语言体现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写景多用偶句,音韵和谐。 B、甲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有机融合,又有鲜明的层次性,有力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C、乙文开篇着力描写江流之胜,目的是交代快哉亭得名的由来,因其景观壮阔令人称快。 D、乙文“今张君不以谪为患”一句,承上启下,由写景转入议论,并批判了官场的黑暗。(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微斯人,吾谁与归?
(2)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4)、请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停顿(限划两处)。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5)、清人金圣叹评《岳阳楼记》“秀出于古令,卓立于宇宙”。而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则盛赞张梦得“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同是赞赏人之境界,请结合两文内容,分析范仲淹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与苏辙所欣赏的“过人之处”有何异同。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等字词的渲染,表达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通过两个典故,先后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真挚思念之情。 C、尾联看似平淡,实是点睛之笔,“长精神”含义深刻,表现诗人坚韧不拔的气概。 D、全诗用层层递进手法,言简意深,激愤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2)、白居易称赞本诗颈联为“神妙”,他认为这两句诗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景、情、理相结合,请你分析本联的妙处。 -
4、旧街灯影
苏念
①在城市的喧嚣中,总有一些地方能让心灵找到栖息之所,于我而言,那便是故乡的旧街。旧街不长,不过数百米,却像是一条时光的甬道,每一块石板、每一扇旧窗,都藏着往昔的故事,而夜幕降临时,那昏黄的灯影,更是勾勒出了一段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②旧街的建筑是岁月的沉淀,清一色的青瓦白墙,飞檐斗拱在时光中微微倾斜,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繁华。临街的店铺,门板早已斑驳,推开时会发出“吱呀”的声响,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拉回到了童年。杂货铺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五颜六色的糖果、质朴的文具,还有那些如今已不多见的小玩意儿。老板是个和蔼的老人,总是笑眯眯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那笑容如同旧街的灯光,温暖而亲切。
③小时候,旧街是我最爱的游乐场。放学后,我总会和小伙伴们在街道上嬉笑打闹,从街头跑到街尾,累了就坐在街边的石阶上休息。
④春天,街边的槐树会开出洁白的花朵,我们会爬上树去,折下几枝,嗅着那淡雅的花香;夏天,夜幕降临后,大人们会拿着蒲扇坐在门口乘凉,我们则在一旁捉萤火虫,装进透明的玻璃瓶里,那一闪一闪的光亮,就像旧街的灯,照亮了我们的童年;秋天,落叶铺满了街道,我们在上面奔跑跳跃,听着脚下发出的“沙沙”声,仿佛是在演奏一首秋天的乐章;冬天,若是下了雪,旧街便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我们在雪中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整条街道。
⑤而旧街的夜晚,是最迷人的。当夕阳的余晖渐渐消失,一盏盏昏黄的路灯便依次亮起,柔和的灯光洒在石板路上,像是给旧街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灯光下,人们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或匆匆赶路,或悠闲漫步。街边的小吃摊也开始热闹起来,烤红薯的香气、馄饨的热气,在灯光下弥漫开来,让人垂涎欲滴。我最爱吃的,是街角老奶奶卖的糖芋苗,软糯的芋苗浸泡在香甜的糖水中,上面撒着一层桂花,每一口都甜到了心里。老奶奶总是戴着一副老花镜,用她那布满皱纹的手,细心地为每一位顾客盛上一碗,她的笑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慈祥。
⑥随着城市的发展,旧街也面临着改造的命运。曾经的杂货铺、小吃摊,渐渐被现代化的商店和餐厅所取代,那些熟悉的面孔也越来越少。然而,那昏黄的灯影,却依然每晚准时亮起,像是在坚守着什么。
⑦每次回到故乡,我都会去旧街走走,看着那依旧的灯光,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在这灯影中,我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和小伙伴们在街道上玩耍的身影,听到了大人们的欢声笑语,还有那熟悉的“吱呀”声和小贩的叫卖声。
⑧旧街的灯影,是我心中的温暖港湾,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着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我走到哪里,那昏黄的灯光,都将永远照亮我回家的路,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旧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街建筑为清一色青瓦白墙,飞檐斗拱微微倾斜。 B、旧街的杂货铺商品琳琅满目,老板严肃高冷。 C、旧街夜晚路灯亮起后灯光柔和,小吃摊很热闹。 D、旧街面临改造,很多老店铺被现代化商店取代。(2)、文中描写了作者在旧街的哪些童年活动?请简要概括。(3)、请分析文中多次描写旧街灯影的作用。(4)、结合全文,谈谈旧街对作者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
5、【材料一】
①2025年5月14日,十二颗太空计算卫星一箭进入预定轨道,中国“星算”计划的首发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成功组网,标志着太空计算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②太空计算卫星,是有别于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的第四类卫星——算力卫星,它搭载有星载智算系统和星间通信系统,可以在轨处理数据,并实现卫星之间的互相联网。
③“太空算力”是指,将数据中心和计算能力部署到太空轨道后,所形成的一种太空环境中的数据计算能力。“天感地算”的传统模式被打破,太空计算卫星不必再做“地空”数据的传输管道,太空事务,太空的“天感天算”模式登上宇宙舞台,大大提升了深空响应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选自公众号成都科幻馆《智能“大脑”一箭升空,中国造“太空AI”让人类走得更远!》
(2025年5月28日,有删减)
【材料二】
①为什么在天上部署算力?
②从需求看,突破卫星数据处理瓶颈是太空经济发展的刚需。
③传统模式中,卫星需将海量数据传回地面处理,即“天感地算”。这种模式受限于带宽和延迟,仅有不足10%的数据能被有效利用,且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差。太空计算星座致力于突破这一卡点,基于强大的天基计算与互联互通,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实现“天感天算”。从卫星数据采集到提供信息服务,过去需要天级、周级甚至月级的响应时间。“天感天算”可将之大幅缩短至秒级,能为深空探测、应急救灾、低空经济等领域提供实时决策支持。
④从成本看,太空计算具备低能耗、可持续的天然优势。
⑤地面算力网消耗大量能源,会带来算力成本的急剧上升。而以太空计算星座为基础构建的天基算力网,一方面拥有太空中取之不尽,且不会被地球上雨雪天气遮蔽的太阳能;另一方面太空中的低温环境可作为算力设备冷却的天然冷源。在未来相关技术成熟以后,这些天然优势会让天基算力的维护运营成本大大低于地面算力。
⑥从前景看,AI上天将助力我国主导未来太空经济规则。
⑦太空计算星座的构建,能让单颗卫星发挥出更大价值,由单星服务的“功能机”向网络服务的“智能机”升级。应用到地球,可以支持数字孪生、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应用到太空,则可以让科学探索拥有太空智能中枢,改变科学研究范式,支持人类更快更深入地探索未知。可以说,“天算”代表未来。目前,欧洲、美国都有将数据中心搬到太空的计划。我国如果能在全球率先完成太空计算基建,将有利于抢占未来产业前沿赛道制高点,获得下一代太空基础设施标准制定权。
⑧当然,一切只是刚刚开始,太空计算还面临多重考验。技术考验方面,太空辐射、温差等严苛条件对星载计算设备等硬件的可靠性提出极高要求,星间通信的高带宽和低延迟也需要先进技术支持。制度考验方面,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国际法律框架,太空算力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新焦点,地缘政治因素也有可能影响国际合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选自《经济日报》《人工智能开启太空经济新格局》(2025年5月18日),有删减)
【材料三】

(选自新华社公众号《人工智能,上天了!》(2025年5月14日))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星算”计划的首发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成功组网,标志太空计算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B、传统“天感地算”模式中,卫星需将海量数据传回地面处理,仅少数数据能被有效利用。 C、太空计算星座的构建,单颗卫星由单星服务的“功能机”向网络服务的“智能机”升级。 D、太空计算卫星完全不受太空辐射、温差等严苛条件的影响,技术可靠性已达到成熟水平。(2)、请根据材料二,用一段话简要介绍“天感天算”模式的优势。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语言连贯流畅。(3)、某科技论坛上,有观点认为“太空计算星座仅是概念炒作,实际价值有限”。作为参会学者,请结合三则材料反驳这一观点。 -
6、百味人生坎坷不平,与诗词同行,寻向阳之光。请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完善下表的内容。
篇目
名句
情感
《行路难》李白
① , ②。
对未来充满憧憬,坚信远大的抱负终会实现的豪迈、乐观的情怀。
《③》韩愈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即使年迈苍老依旧报国之心不减的老而弥坚。
《醉翁亭记》欧阳修
醉翁之意不在酒,④。
虽身处政治逆境,却未沉溺于失意,而是将目光转向山水自然,抒发对山水之美的沉醉。
《水调歌头》苏轼
⑤ , ⑥。
对天下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
7、自强不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班级开展“自强不息”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准备了以下素材。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探寻自强的精神密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这句话强调人应该刚健有为、自立自强、积极进取、攻坚克难、日新其德。千百年来,“自强不息”不仅为历代学者所重,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恪( )守的精神信条,并不断展现出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 , 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久经挫折而不屈,历遭坎坷而不něi( ),离不开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和气节品质。
【倾听我们身边的自强之声】①庞众望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博士研究生,他的家庭背景非常特殊: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母亲下肢残疾行动不便,雪上加霜的是他本人曾在6岁时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②尽管生活被多重困境裹挟,他却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凭借日复一日的努力学习和刻在骨子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③不仅他学业优异,还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将科研奖金捐赠给公益事业,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④他的故事__________了无数人,成为自强不息的典范。
(1)、阅读【探寻自强的精神密码】文段,请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1)恪守 (2)不něi
(2)、填入【倾听我们身边的自强之声】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激励 B、激动 C、获得 D、感激(3)、两个文段中加点的成语属于贬义词的一项是( )A、攻坚克难 B、雪上加霜 C、生生不息 D、不屈不挠(4)、【倾听我们身边的自强之声】文段第③句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写出修改意见。(5)、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为了更好的践行自强不息的品格,班级制作了自强计划卡片,请你帮小语同学完成她的卡片。小语的自强计划卡
标题:我的自强征程·未来可期
◎我的核心目标:
(1)请填写一个你最想实现的、具体的目标。
◎我的自强格言:
(2)请写出你的格言,字数在20个字以内。
◎我的行动计划:①每天坚持跑步锻炼二十分钟
②
③
(3)请再写出两个你的行动计划
(6)、小语作为班会的主持人,在活动结束时要写一段简短的结束语,请你结合本次活动内容及意义帮她拟写结束语。(80字内) -
8、人生如登山,我们都会遇到各种“高度”:有的是有形的高度,需要一步步攀登;有的是无形的高度,需要一点点超越。
请以“高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9、题目:《________的温度》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注重细节描写;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10、班级开展“心忧天下范仲淹”群文阅读活动,小语选择了与范仲淹相关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甲】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
范仲淹①
西湖载客恣游从② , 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③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④。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丙】
延州诸砦⑤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⑥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鄜城⑦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⑧十之三,他所减不与。诏以为康定军。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北宋皇祐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②从:同“纵”,放任。③隙驹:出自成语“白驹过隙”。④文翁:杭州的一位官员,认真尽职为杭城百姓服务,得到市民好评。⑤砦(zhài):同“寨”,守卫用的栅栏、营垒。⑥钤(qián)辖:节制管辖,宋代武官名。⑦鄜城:地名。⑧籴(dí):买进(粮食)。
(1)、读完诗歌后,小语制作了下面表格,请你完善信息。①画面提示
风光无限。请展开想象,描绘【甲】《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颈联呈现的画面
②情感表达
触景生情。诗人不禁发出“向此行春无限乐”的感叹,诗人为而乐。
(2)、“/”标出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限两处。将 不 择 人 以 官 为 先 后 取 败 之 道 也。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
(4)、苏轼这样评价范仲淹:“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乙】文中范仲淹也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请你结合【甲】【丙】两文谈谈范仲淹政治情怀的具体体现。(甲文至少1点,丙文至少2点。) -
11、好小说,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
①1954年5月的一天,在马德里的一家咖啡馆,海明威对前来采访的《巴黎评论》记者乔治·普林顿说:“你看赛马吗?你也爱玩儿吧?可以读读《赛马新闻报》,在那儿你能感受到真正的小说艺术。”海明威强调小说家要具备一颗世俗的心,对俗世生活保有常人鲜有的敏感和热情。
②确实,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的俗世生活来展现人类活着的状态,以及复杂的精神世界的。这注定小说的土壤是生活,是生活中那些世俗的人,琐细的事,微妙的情,那些循环往复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冷暖人生。好的小说家,从来不是抽象地写一种生活,而是要照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器物、风景、习俗、人情世故、气候变迁、道路的样子、食物的味道、人的感知、事的沉浮,乃至说话的口气、衣冠的穿戴等,去编织生活。生活是有形的,有一张由时间和空间编织的网,一个“壳”。小说家若不能编织一个坚固的俗世生活的外壳,人物的心灵就没有容器来装盛 , 读者也无从得知人物内心是怎样成长的,情感是怎么演变的,挫折或苦痛是怎么拷打磨砺人的。
③一定意义上说,小说家都是生活的专家。照沈从文先生的说法,专家就是有常识的人。小说家不能对生活犯常识错误,那样“壳”破了,读者就不会认同你,甚至嘲笑你。比如前些年电视上冒出一堆抗日电视剧,被观众嘲讽为“雷剧”。为什么?因为常识性的错误太多,完全不符合历史真实。我们常说“真善美”,“真”是首当其冲的,失去了“真”,一切无从谈起。
④虽然生活无处不在,人人有份,但并不是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用来写小说。进入小说中的生活,必须经过作家的选择、过滤和重新组织。作家不能沉溺于生活中的某种个人趣味和认知而不能自拔。有一段时间,文学界流行写小事,写私情、欲望,写细碎的生活、心灵的乱象,一些作家甚至津津乐道于此。生活固然有颓败、暗黑的一面,但小说家不能任性直接展示这些颓败、暗黑,因为人的生存不止于这些表面的乱象和败象,人也不甘心于此。事实上,每个人的颓败背后都有复杂的心灵挣扎和精神冲突,这才是一种真实的人生。作家必须深入人的内心生活,要追问,要去伪,目的是挖拓人精神的深度、广度,展现人灵魂深处的纵深感,让人看到暗黑中的亮光、绝望中的希望,获得一种能站立起来的精神,而不是在怨毒和呻吟中沉沦——这是人最基本的真实,像心跳一样,人人共有。
⑤这就是说,尽管作家的世俗心任何时候都必须是活跃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怀有一种饱满的创作热情,不讷于生活对他们的呼唤;但另一方面,作家对庸俗的趣味、赤裸的欲望,对人类内心黑暗的经验以及那种令人下坠的力量,也要保持应有的警惕。好的作家,永远不可能放弃他的批判性,但批判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牢固地树立人的良知,更加强力地捍卫和坚守世道人心。这是文学的尊严,也是作家的责任。好作家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无论时代如何“喧哗与骚动” , 无论生活如何“罪与罚” , 无论人性如何“至暗时刻” , 他都要劝人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颗“勇敢的心”做一个“良善的人”。
(摘自《中国文学批评》,有删改)
(1)、阅读议论文首先要关注标题。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应该怎样读?请选择并阐述理由。A.好小说,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 B.好小说,永远在讲好/人的故事
(2)、阅读议论文要明确作者的观点。借助文中关键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图。中心论点:(1)
分论点一:小说是通过描写人的俗世生活来展现人类活着的状态,以及复杂的精神世界的。
分论点二:(2)
分论点三:进入小说中的生活,必须经过作家的选择、过滤和重新组织。
(3)、本文开头海明威说:“你看赛马吗?你也爱玩儿吧?可以读读《赛马新闻报》,在那儿你能感受到真正的小说艺术。”这段引入的话语与下文论述的分论点是有关联的,请分点举例说明。 -
12、请你比较下面表格中艾青在30年代创作的两首诗歌,完成内容填写。
我爱这土地(节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复活的土地(节选)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
《我爱这土地》
诗歌意象及主题:土地的象征意义是①
感情基调:深沉悲情,要将读者带入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悲壮情境中。
语速处理:根据感情基调,说说语速设计及效果②
《复活的土地》
诗歌意象及主题:象征正在觉醒奋起的中华民族。
感情基调:中华民族已然觉醒,时刻准备战斗、反抗,感情基调应是慷慨激昂的,要读出战斗的决心和奋发昂扬之情。
重音设计:诗歌突出了土地复苏、民族觉醒的主题。而这一切都是中华民族抗争的结果。说说重音设计及效果
-
13、学校举办“千古家国情怀”诗文会展,请你完成展板名句补全任务。
情怀内涵
原句
作者、篇目
心系苍生
① , ②。
杜甫《③》
士不可以不弘毅,④。
《论语十二章》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⑤。
欧阳修《醉翁亭记》
思念家乡
⑥ , 应傍战场开。
⑦《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不知何处吹芦管,⑧。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立志报国
⑨ , 从此替爷征。
乐府民歌《木兰诗》
⑩ ,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
14、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
深秋的夜晚,同学们围坐在篝( )火旁,听老师们讲述星空的故事。火焰随风摇yè( ),映照着一张张专注的脸庞。语文老师指向深邃的夜空,说:“值此良夜,我们在星空之下雅集,温暖又和谐。老师出一句上联,看看哪位同学能帮老师对出下联!”说着便写下了“暖焰翩跹,融融映笑脸”。参加这次活动的同学大多是以文学爱好者为主,小语很快有了灵感,举手对出下联:“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纷纷称赞。“你的回答既符合现场的情境,也符合短语的结构规则,”老师也很高兴地说:“这样学以致用,语文能力就能够得到真正提高。”
夜深后,远处传来的几声虫鸣,更添了几分夜的静mì(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为加点字注音。篝火 摇yè 静mì
(2)、文段中有一处病句,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修改:
(3)、下面其中一项是小语完成的对联,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上联:暖焰翩跹,融融映笑脸。
A、寒风萧瑟,凛凛扑人面 B、漫长良夜,静静话衷肠 C、繁星璀璨,闪闪耀夜空 D、星空深邃,虫鸣夜有声(4)、文段划线处标点符号出错的地方的是( )A、前面的双引号 B、中间的冒号 C、后面的双引号 D、结尾的句号 -
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草木私语
李娟
①我总觉得,故乡的草木是有灵性的,它们以一种静默而固执的方式,参与并记录着村庄的兴衰。
②老屋的后院曾有一棵极大的槐树,据说是曾祖父手植。它的华盖如云,荫蔽了半个院落。春日里,它开出一串串洁白的花,甜香浓郁,引得蜂蝶终日喧闹。那时,祖母会指挥我们用长竹竿敲打枝条,雪般的槐花便簌簌落下,捡拾洗净,或蒸或炒,便是贫瘠岁月里最温柔的馈赠。夏夜,繁星透过叶隙闪烁,我们躺在竹床上,听树叶在风中的沙沙声,像是树在讲述古老的梦呓。那时的它,是家族兴旺的见证者,蓬勃、慈爱,充满生机。
③后来,举家迁往城里,老屋便被铁锁禁锢,连同那棵槐树,一同被遗落在时光的角落里。数年后再回去,只见它枝干虬曲,树皮皲裂,竟显出从未有过的老态。它依然站在那里,固执地守望着空无一人的庭院,守着一地荒芜和寂静。一阵风过,枝叶摇动,那沙沙声竟似一声沉重的叹息,充满了无法言说的落寞。那一刻我明白,它的灵性在于它的记忆,它记得每一场欢宴与别离,并将这记忆镌刻进年轮里。
④不只是槐树,故乡的草木大抵如此。
⑤村口那排歪脖子柳树,总在春汛时被河水淹没一截,树干上留下深褐的水痕,像岁月烙下的印记。它们年复一年地感受着河水的涨落,聆听着村庄的呼吸。田埂上的野菊花,秋日里开得没心没肺,金黄一片,它们记得每一个弯腰劳作的背影,记得汗水滴入泥土的重量。就连那些石缝间的野草,也以一种近乎悲壮的倔强,年年枯荣,它们记得土地的贫瘠与丰饶。
⑥草木的私语,需要一颗静默的心才能听见。它们从不喧哗,只是用一枯一荣、一绿一黄来诉说时光的流转,见证生命的更迭。它们目睹了红白喜事的喧闹,倾听过深夜的叹息,陪伴过孤独的老人,也抚慰过无知的孩童。它们才是村庄最恒久的居民,是土地最忠实的史官。
⑦城市的绿化带里也有树,整齐划一,被精心修剪成同样的姿态。它们当然也是美的,是一种被规划、被定义的美。但它们似乎失去了与土地最深切的联结,失去了那种野蛮生长的自由和诉说的欲望。它们的生命里,缺少了那份与一个家族、一个村庄共呼吸、同命运的“灵性”。
⑧我终于懂得,草木的灵性,并非玄妙之物,而是源于它与土地、与人之间那种长达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相互守望与浸染。它的根,紧紧抓着脚下的泥土,也紧紧抓着一段绵长的、关于家的记忆。
⑨老槐树最终在一个雷雨夜轰然倒下,像一位完成使命的巨人。父亲说,树心早已空了。我抚摸着那巨大的、布满青苔的树墩,一圈圈年轮清晰无比,仿佛一部摊开的、无声的编年史。我没有悲伤,反而感到一种深沉的平静。它终于不用再独自守望着无尽的时光了。
⑩而在它倒下的地方,次年春,一株嫩绿的幼苗破土而出,在温暖的阳光下,颤巍巍地,开始了另一场守望。
(1)、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作者为什么认为“草木是有灵性的”。(2)、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与表达效果。它们才是村庄最恒久的居民,是土地最忠实的史官。
(3)、文章第⑦段写“城市的树”,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文章以“草木私语”为题,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
16、同是描绘“雪”,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与毛泽东《沁园春·雪》所营造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简要分析这种不同。
-
17、下列不是艾青早期作品的是( )A、《我爱这土地》 B、《光的赞歌》 C、《黎明的通知》 D、《向太阳》
-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鼓山记
[清]陈衍
①福州之山,以鼓山为最著。山在城东三十里,巅有巨石如鼓,故名。余以秋日偕友往游,自山麓拾级而上,道旁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时闻禽鸟啁啾,与风叶相和,泠然有天籁之趣。
②行约三里,见一瀑自崖巅飞泻而下,如素练垂空,溅沫成雨,寒气袭人。瀑下有潭,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潭侧有亭,题曰“观瀑”,坐亭中观瀑,飞沫沾衣,心窃乐之。
③复前行,路益陡,石级如天梯。攀援久之,始至半山寺。寺僧出迎,延入方丈,啜茗谈禅。僧言山中有十八洞,洞洞各异,尤以“达摩洞”为奇,洞内石乳下垂,如钟如笋,千姿百态。余与友遂往探之,洞深数丈,幽暗难行,秉烛而入,见石景奇幻,果如僧言。
④出洞后,复登绝顶。时已薄暮,夕阳挂山,云霞满天,俯视福州城郭,烟火万家,历历在目。江如练带,绕郭而去,令人心旷神怡。忽忆昔年游黄山,虽奇绝,然鼓山之秀,自有独到之处。日暮兴尽,乃循原路而归,虽足力疲甚,而意犹未尽。
(选自《石遗室文集》,有删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 )A、以鼓山为最著 著:著名 B、延入方丈 延:邀请 C、秉烛而入 秉:拿着 D、时已薄暮 薄:稀薄(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时闻禽鸟啁啾,与风叶相和,泠然有天籁之趣。
(2)日暮兴尽,乃循原路而归,虽足力疲甚,而意犹未尽。
(3)、作者在文末写道“虽足力疲甚,而意犹未尽”。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为何“意犹未尽”。 -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①
杜甫
糁②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③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①这首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夏之交,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组诗之后。当时作者卜居成都草堂。②糁(sǎn),原意为饭粒,这里引申为散落、散布。③雉子:小野鸡;一作“稚子”,指嫩笋芽。
(1)、请从意象运用的角度,分析诗歌前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初夏乡村图,诗中的 “无人见” 与 “傍母眠” 看似无关,实则关联紧密,请简要分析。 -
20、读《岳阳楼记》,我们难忘洞庭的“阴”与“晴”——雨天引人悲,晴天让人喜。生活里的“晴天”,或许是顺遂的喜悦;“阴天”,可能是失意的低落。但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从容从不受眼前境遇左右。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书写生活中的“晴天”或者“阴天”给你的体验和感受。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