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课外阅读
一船冻梨逆水行
①天刚亮,我便跟父亲划着船,驶向下洼村了。我们要去收冻梨,下洼村满山都是梨树,盛产甜梨。他们把秋天未销完的梨子,窖藏在山洞里,待到冬天,再拿出来作冻梨卖。
②中午时分,我们就到达了距下洼村最近的一个码头。靠岸泊船,父亲挑起两个空竹筐,带着我走向下洼村。来到村口,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一担担冻梨被父亲挑上了船。
③路远,来一趟不容易,父亲想尽可能多收一些;直到船吃水越来越深,满船都是梨,他才停了手。一船沉重的冻梨,又是逆风逆水,回去的路变得异常难走。我跟父亲每人一只桨,不停地划,河水却好似凝结一样,每一桨都让我们费尽了力气。
④到内河里没行多远,天便暗了,寒意也袭上来。虽然很冷,但想着离家越来越近了,心里还是高兴起来。但我们高兴早了,一个小时后,船进入了浅水区,浮行在浅滩上。由于吃水过深,船身触碰到滩底,我们使尽全力去划,船却如蜗牛散步。
⑤父亲说,你留在船上控制方向,我去岸上拉吧。河堤上,父亲拽起的缆绳绷得笔直,一端连着他的背,一端连着船头。俯身前倾的父亲形如一道弯弓,步履沉重地逆水而上。船受了拉纤之力,渐渐轻快,迎风向前。
⑥天完全黑沉下来,河面上生出一层白亮亮的薄冰,夜空之下,满河生辉。而水里泛起的冰碴子撞上船身,沙沙作响,阻力更大了。我和父亲都到了筋疲力尽的时候,他拉不动船了,我也划不动桨了。我们都恨不得弃船而走,但又深知是不可能的,花了大本钱收来的一船梨,可是一家人的希望啊!
⑦回到船上,父亲又想出一个办法——下河去推。他边说边脱下鞋袜,卷起裤腿下到河里,我看到河水瞬间淹到他的膝盖处。
⑧父亲双手撑船,一步一推,横冲直撞的冰碴子犹如锋利的刀划过他的双腿,水面浮起一层血红。就这样,一条落满星辉的银河,在夜幕之下,开出了一朵一朵火红的花。我心疼不已,也跳入河水中,跟父亲一起推船。
⑨河水彻骨的寒,我的四肢很快冻得麻木了。
⑩月亮不知何时出来了,冷冷地挂在空中,将无边的清辉倾泻而下。天地间一片寂静,伴着船体破冰之声的,只有我和父亲一脚一脚起起落落搅动河水的声音。月光之下看一船冻梨,竟发现它们也在熠熠闪光。
(1)、“我”和父亲满载冻梨回程时异常艰难,请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满载冻梨返航时遇到的困难
解决办法
船重,吃水深,逆风逆水
①
船进入浅水区,船身触碰到滩底,船如蜗牛散步
②
河面结冰,船身撞上薄冰阻力加大,“我”和父亲都筋疲力尽
父亲下河去推船,“我”也跳入河水中跟父亲一起推船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文章以“一船冻梨逆水行”为标题的好处是。(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5)、如果把这篇小说改编成微电影,你准备重点拍摄哪个画面?为什么? -
2、课内阅读
宇宙生命之谜(节选)
【语段一】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语段二】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22.6秒;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昼夜长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1)、抓住关键词有助于理解内容。围绕“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有哪些”这个阅读任务,可以从语段中摘抄四个关键词:、、、。(2)、阅读【语段一】中加点的部分,这样表达的好处是。用这种方法为别人讲解“保护环境”的知识,可以这样说:我认为保护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二是;三是;四是。(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为【语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作批注。 -
3、名著导读。(1)、下列关于《小英雄雨来》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来和小伙伴们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 B、雨来给八路军送鸡毛信。 C、雨来为八路军站岗放哨。 D、雨来为掩护交通员被鬼子抓住后英勇牺牲。(2)、《童年》一书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谁?写一写与他(她)有关的事件。
-
4、日积月累。(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 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2)、诗中有景。在朱熹笔下,春景是“等闲识得东风面,”的浓艳热烈;在孟浩然笔下,田园景色是“ , 青山郭外斜”的恬静淡雅。(3)、文人墨客常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文名句中。“移舟泊烟渚,”是孟浩然难以排遣的羁旅之愁;“ , 听取蛙声一片”是辛弃疾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更喜岷山千里雪,”是红军历尽艰辛,即将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之情;狼牙山五壮士豪迈不屈的精神让我想起曹植的千古名句“捐躯赴国难,。”
-
5、以下内容是小南从黔西南州旅游回来后写的旅行笔记,请你阅读并完成任务。
夏天是黔西南州避暑的胜地,拥有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这次旅行,我们首先前往兴义万峰林,从观景台俯瞰,这里几万座山峰连绵不断,雄奇壮观,我看得入了迷。三百多年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来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接着我们去往马岭河大峡谷上游,这里的漂流项目十分吸引我。在汹涌的河水中,只听见水流的哗哗声,只听见游客的尖叫声,每一个浪头冲过来都让我觉得紧张又激动。黔西南州这片美丽的土地,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底蕴深厚,让人流连忘返。
(1)、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用语不当,请你找出并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夏天是黔西南州避暑的胜地,拥有众多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2)、仿照例句,把语段中“我”看万峰林看得入了迷的情景写具体。例: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得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3)、请将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4)、阅读语段,用语段中加点的词语“只听见······只听见······”写一个句子。(5)、联系生活,写一写“我”漂流时紧张又激动的心理活动。 -
6、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拥有shén mì莫测,令人jīng tàn的溶洞资源。进入天然形成的溶洞内,你可以从yīn lěng的地下暗河qīng tīng来自远古的声音,cāi cè它的起源;你还可以尽情发挥想象,把那些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想象为dāi tóu dāi nǎo的熊、sǎ tuō的大将军······徜徉于溶洞间,尽享探险的无尽乐趣。
-
7、关于“有目的地阅读”的策略,下列说法合适的是( )
①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②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也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③在阅读一组材料时,我们可以根据阅读目的筛选合适的材料。④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路牌中的一些通用名称“山、河、湖、路”在拼写时要单独写,如“复兴路”拼写为“FUXING LU”。 B、在竖格作品纸中书写古诗,一般从左往右写,行款要整齐,布局要合理。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D、“长坂桥张飞退曹军”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刻画了张飞神勇的形象。
-
9、如果想要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以下想法或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设想对方可能出现的反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应对。 B、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尤其是所做事情的目的和可能带来的好处。 C、如果对方不同意,就跟对方交换条件,这次你支持我,下次我支持你。 D、诚恳地说明意图,交流时设想被请求人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他们的疑虑。
-
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B、进了太和门,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C、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D、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
1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抱怨 呻吟 拥戴 排山倒海 B、枯萎 疲倦 衣襟 暴露无疑 C、礼貌 肃静 制服 别出新裁 D、抽屉 高朝 渔网 全神贯注
-
1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单薄(bó) 花蕾(lěi) 糟糕(zāo) 笨拙(zhuō) B、咆哮(páo) 磁场(cí) 冰雹(báo) 瞪眼(dèng) C、抡起(lūn) 贼寇(kòu) 山涧(jiàn) 掀开(xiān) D、疙瘩(gā) 跺脚(duò) 沮丧(shàng) 拘束(jū)
-
13、习作。
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令你的生活更美好?是阅读、梦想还是旅途中的风景?请你以“▲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的时候注意把原因写具体。语句通顺,字迹工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450字。
-
14、口语交际。
10月11日是重阳节,又名“老年节”。班长计划组织全班同学去敬老院进行慰问,但需要班主任同意。请你帮班长说服班主任支持这次活动。
-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2024年9月28日上午,中国“第三届航天服技术论坛”在重庆召开。在开幕式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发布登月服征名活动,并首次公开中国登月服外观。
登月服主体散发出科技感十足的金属光泽。上下肢红色装饰带增强了视觉上的力量感和修身效果。
上肢装饰带设计成优雅飘逸的“飞天”飘带造型,下肢装饰带设计成火箭升空尾焰造型,上下呼应,形成一飞冲天的势态。
服装总体借鉴了传统铠甲的形态,硬朗刚毅,彰显出征的庄严气魄和非凡勇气,传递中华民族开拓进取、勇毅前行的意志精神。
材料二:登月服作为未来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核心装备之一,主要用于航天员执行月面出舱活动任务时的生命保障和作业支持,能够对月球表面的真空、高低温、月尘、辐射环境等复杂环境进行综合防护,着服航天员可以完成行走、攀爬、驾车、科考等月面出舱活动作业。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登月服主体科技感十足,散发出金属光泽。 B、登月服下肢装饰带呈火箭升空尾焰造型,与上肢装饰带呼应,形成一飞冲天的势态。 C、登月服总体借鉴了传统盾牌的形态,硬朗刚毅,彰显出征的庄严气魄和非凡勇气。 D、登月服能够对月球表面的复杂环境进行综合防护,着服航天员可以完成多项月面出舱活动作业。(2)、登月服的主要作用是。(3)、登月服征名活动中,名称原则上不多于4个汉字。请你根据材料内容,为登月服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并写出创意说明。名称:
创意说明:
-
16、课外阅读。
瓶盖上的童年
①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我不但经历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强大的整个过程,而且亲身感受了社会的巨大变迁。
②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根本就别指望父母会花钱买玩具。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任凭物质再缺乏也抹杀不了孩子的天真和童趣。
③有一年暑假,永然的叔叔回来小住,带来一副象棋。永然的叔叔有时也带我们玩几盘,小孩子学得快,我们很快就知道了“马走日字象飞田,炮打过去一溜烟”等走法。那几天,我们几乎天天泡在永然家,瞅准机会就拿出象棋“杀”几盘。
④可好景不长,永然的叔叔回城了,带走了那副象棋。自此我们好像“丢了魂”,玩什么都感到没意思,于是四处琢磨谁家有象棋。但是找不着……记不清是谁提出了自己制作象棋的想法。主意一出,全体响应。
⑤用什么做棋子呢?32颗棋子,不但形状一样,还得分成两种颜色,一下子凑这么多不容易。我们先用硬纸片,太薄,拿着不顺手;用小木块,找不到那么多……最后,想到了瓶盖。当时在农村,夏天流行“格瓦斯”———一种饮料,两角钱一瓶,大人干一天活都爱买上两三瓶消暑解渴,所以瓶盖很好找,而且每个瓶盖里都有一个白色的皮垫,上面可以用圆珠笔写字。不到两天的时间,我们找了50多个瓶盖,从中又挑出来32个新瓶盖,再在瓶盖里面的皮垫上写上“将”“车”“马”“炮”等字,就做好了棋子。
⑥用什么做棋盘呢?我家的草棚里有一个盛石灰的牛皮袋,我从上面剪了一大块牛皮纸,裁成大长方形,用蓝色圜珠笔画出“楚河汉界”。棋盘也做好了。
⑦我们就这样先后用瓶盖做了三副象棋。从此在整个暑假,我们一有时间就凑到一起,在树底下、房顶上、门洞里……肆无忌惮、快快乐乐地玩着我们的象棋。痛痛快快玩了一段时间后,大家不再迷恋下棋了,兴趣又转到别的方面了。童年的时光就这样在如斯的欢乐中悄然流逝。
⑧回想过去,尽管贫寒的日子曾带来许多遗憾和沮丧,但“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的童年也不乏快乐。其实,穷也罢,富也罢,生活总不是圆满的,快乐要靠自己去找。
(选文有改动)
(1)、通读短文,完成任务。【任务一】想要知道“作者和小伙伴们决定制作象棋”的原因,应该仔细回读第自然段的内容。回读后,你认为他们决定制作象棋的直接原因是。
【任务二】想要知道“作者和小伙伴们是怎样制作象棋的”,应该仔细回读第自然段的内容。回读后可以知道他们制作象棋用到的主要材料有。
【任务三】重点关注短文第③⑦自然段,可以体会到。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动作、神态等描写将“我们”玩象棋时的样子写具体。(3)、联系本文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短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
17、课内古诗词阅读。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
(1)、将这首诗补充完整。(2)、从诗中可知,诗人“寻芳”的地点是。诗中的“”实际上指的是春风,“”一词描绘了春天百花齐放、五颜六色,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3)、诗人词客描写景物的方法各种各样。《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 , ”一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星空的稀疏和雨的轻微,营造出清幽、恬静的夜色。《菩萨蛮·大柏地》中的“ , ”写出了经过雨水冲洗的关山,在斜阳的笼罩下,正流动着一阵阵苍翠之色。 -
18、课内现代文阅读。
桥(节选)
①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③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④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⑥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⑦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⑧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⑨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⑩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⑪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⑫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⑬她来祭奠两个人。
⑭她丈夫和她儿子。
(1)、选文第①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属于描写。从“蹿”“舔”两个字可以感受到。这种感受还可以从选文第段体会到。(2)、选文两次写到老汉“吼道”,第一次“吼”应带着的语气来读,第二次“吼”应带着的语气来读。这两次“吼道”让我们认识了一位的老汉。(3)、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19、下面有关“有目的地阅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时获取的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需要再查阅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B、若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故宫博物院》中的平面示意图应重点阅读。 C、读课文《草原》,体会“蒙汉情深”时,第一自然段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D、到书店寻找感兴趣的书,需把所有书认真读一遍,再确定哪本是自己感兴趣的。
-
20、下列诗词与下图内容最为接近的一句是(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