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 B、演讲时观点要鲜明,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还可以引用名言警句,让演讲更有感染力。 C、“欧阳修”“李白”的名字用汉语拼音表示,正确拼法是“Ou YangXiu””Li Bai”。 D、平时人们说“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唱白脸”的意思是充当反面角色。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当然 当面 势不可当 B、作文 作坊 自作自受 C、浆骗 启蒙 蒙蒙细雨 D、倒下 倒数 排山倒海
-
3、体会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序号。
①表示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②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③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2)、“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 -
4、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为了解开地球【cí】场之【mí】,科学家们不断提出新的【lǐ lùn】,即使屡遭挫败,也未曾有丝毫【jǔ sàng】之情。相反,他们愈发燃起斗态,【jiā】着那些悬而未决的难题,精心筹划每一次实验。在科研攻坚的紧要关头,他们更是全身心投入,不分昼夜地工作,已然忘记【kùn】倦为何物。
(1)、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字词。cí
mí
lǐ lùn
jǔ sàng
jiā
kùn
(2)、语段中的“筹”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部首 , 再查画。“筹”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②谋划,筹措。③计谋,办法。请你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只填序号)一筹莫展
筹码
筹款
筹谋
-
5、提示:图中画的谁?她在干什么?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写一写,(不会写的字可 以用拼音代替)
-
6、快乐阅读。
荷叶姐姐
下雨了!骑叶姐姐打着一把翠绿的伞站在池边。
一条小鱼游过来,标在她的伞下:一只蜻蜓飞过来。躲在她的伞下:
一只信誉走过来,躲在地的伞下:一只青蛙跳过来,躲在她的伞下……
荷叶姐姐把伞给了别人,自己却淋在雨里,雨姑娘看见了,她再也不好意思了。赶忙收起了小雨点儿。
太阳公公出来了。照在荷叶姐姐的伞上,一必一亮的,那是荷叶姐姐在药兴地眨着眼笑呢。
(1)、我会连一连。青蛙
游过来
小鱼
飞过来
蜻蜓
走过来
鹭鸶
跳过来
(2)、“翠绿的伞”指的是( )。A、荷花 B、莲子 C、荷叶(3)、如果你是小鱼,你会对荷叶姐姐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
7、阅读理解
玲玲的画(节选)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简》。这幅鸟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1)、我们从第一自然段中的( )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来玲玲很喜欢自己的画。A、“得意”“端详” B、“明天”“评奖” C、“端详”“参加”(2)、“爸爸又在催她了”中“”字说明爸爸不止一次催玲玲快点儿睡觉。(3)、用横线在选文中画出爸爸在催玲玲睡觉时玲玲的回答。(4)、玲玲为什么伤心地哭了起来? -
8、判断对错。(1)、《我是什么》中的“我”是火。(2)、枫树四季披绿装。(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论语》(4)、《曹冲称象》一文中,曹冲用比官员们更好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5)、《登鹳雀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里得远,要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
9、照样子,仿写句子。(1)、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枯黄的树叶纷纷落下来。就像。
(2)、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老师一边一边。
(3)、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易躁。有时候。 有时候。
-
10、将正确的搭配用线连起来。
一群
一处
一面
一支
圆珠笔
小蝌蚪
港湾
队旗
弯弯的
乌黑的
嫩嫩的
美丽的
麦苗儿
景色
月亮
头发
-
11、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四海为家
一动不动
五光十色
(1)、它两只胳膊抱着腿,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2)、海边的贝壳 , 美丽极了!(3)、他长年旅居世界各地,可以说是。 -
12、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
儿歌:小镜子,圆又圆,看宝宝,落笑脸,闭上眼,做个梦,变月亮,挂上天。
要查的字
部首
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读音
圆
脸
挂
-
13、给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hǎo hào
de dé dēi
好客
好久
得到
得亏
-
14、读拼音,写词语。
dù pí
péng yǒu
diàn yǐng
chéng shì
-
15、卷面展示。抄写古诗名句,在田字格中美观地书写。标点也占格。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16、习作与表达。
学校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学校运动会、经典诵读比赛、书画展、敬老节看望孤寡老人……这些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同学分享你的经历。
注意写清楚活动过程,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把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外包装塑料袋……才能见到自己购买的商品。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有时包装物的重量甚至远远超过商品本身的重量。
【材料二】据快递业统计,2020年我国的快递量达到了800多亿件,人均快件从2000年的约0.01件增长到2020年的约59件。2022年,我国快递量突破1100亿件。随着快递件数迅猛增长,也产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装废弃物。我国各类快递包装存在过度包装、成本偏高、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材料消耗量从2000年的约2.06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约941.23万吨。若不实施有效的措施予以控制,依照当前快递的发展趋势,2025年我国各类快递包装材料消耗量将达到4127.05万吨,将会带来巨大的资源负担和环境压力。
【材料三】近年,我国快递包装在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电子运单普及率达90%多,全年节约传统纸质快递运单200多亿张;通过推广可循环编织袋,节约中转编织袋4 亿多个。某物流在减少包装耗材使用方面,推出了更窄的“瘦身胶带”,大大减少了胶带的使用量。除了耗材减量,构建回收体系也是推进绿色物流可循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该物流在北、上、广、杭等十几个城市陆续投入可循环使用 20 次以上的“青流箱”,单次使用成本相比普通箱可节省30%以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
(1)、乐乐想了解目前网购快递包装面临的主要问题,应该仔细阅读;灵灵想了解目前中国快递包装在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应该仔细阅读;东东想了解目前快递包装产生废弃物的具体情况,应该仔细阅读。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2)、目前快递包装“宁多勿少”造成的后果有 , 但即便这样,许多商家还是“不敢怠慢”,其原因是。(3)、材料二中画“”句子主要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4)、读材料三,下列关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用绿色的包装箱对商品进行包装。 B、使用能循环使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C、不使用塑料袋和填充物等对商品进行包装。 D、使用一次性包装盒对商品进行包装。(5)、快递包装如何“瘦身”并实现循环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两条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
18、阅读课内《丁香结》节选,回答问题。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丁香结”这一说法的来由是什么?在选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抄下来。(2)、题目《丁香结》中“结”的含义是( )。A、丁香形成的疙瘩状的东西。 B、许多簇不同颜色的丁香花簇拥在一起。 C、丁香的花苞。 D、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情。(3)、丁香引发了作者的联想。细读选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
19、口语交际。
“爷爷,垃圾不能乱扔,要进行分类。”
“分什么类啊,多麻烦!”
垃圾分类实施以来,引发了一些争议,一方面是因为要改变人们固有的生活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认识得不够深刻。你能结合自己的了解,用分条说明的方法阐述一下垃圾分类的好处,对爷爷进行劝说吗? -
20、(1)、大明山水润良田,看到田野里稻浪翻滚,你会情不自禁吟咏起辛弃疾的诗句:“丰年,一片。”(2)、我们阅读时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如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时,可以从“愁”字想开去,我会想到;从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想开去,我会想到。(3)、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七律·长征》围绕首联“ ,”两句展开。用“ , ”展现长征即将结束,胜利在望,战士们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