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看图,照样子,选一选。(填序号)
    ①口    ②耳    ③目    ④手    ⑤足
  • 2、交际小达人。读对话,选择合适的汉字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①你    ②我    ③他
  • 3、发现小达人。
    (1)、看看下面的事物,找出本课新认识的字。
    (2)、下面三张汉字卡片被弄脏了,你能猜出它们可能是什么字吗?连一连。

    你    地    天    他    人
  • 4、朗读小达人。我能正确读出下面的汉字。
    天    地    人    你    我    他
  • 5、读儿歌,完成练习。

    救小猴

    一轮红日上山头,

    狮子想来吃小猴,

    树上同伴有办法,

    伸下树枝来搭救。

    (1)、找出儿歌中带 zh、ch、sh、r的音节。(重复的只写一个)
    (2)、树上同伴是怎么救小猴的?(     )(填序号)
    A、伸下树枝让小猴爬上树。 B、伸下树枝让狮子吃。
  • 6、看看乐乐一家晚饭后都在干什么,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zhé zhǐ    ②cā zhuō zi    ③dú shū

    妈妈在 , 爸爸在给弟弟 , 乐乐在

  • 7、看图,选择正确的音节。

    zhū zi

    chì wei

    shī jī

    shì gè

  • 8、读词语,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
    日出    竹子    骑车    直尺
  • 9、看图,写声母。
  • 1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1)、习作一:        
       博物馆包罗万象,令人神往。其实,童年也是一座博物馆,珍藏着许多美好的记忆,那里有难忘的人、事、物、景……请选择“童年博物馆”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注意把内容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2)、习作二:博物馆奇妙夜

    夜幕降临,博物馆里逐渐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墙壁上钟摆的嘀嗒声。突然,一个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宁静……接下来又会发生哪些神奇的故事呢?请你展开想象,完成一篇习作。

  • 11、    

    【材料一】这个暑期,我国各地的博物馆火了,不少人“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人员密度堪称摩肩接踵,浙江博物馆展厅参观者可谓____,山西博物院预约火爆……数据显示,今年博物馆门票预订量超过主题乐园,在所有景区类型中排行最受欢迎第一位。

    【材料二】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当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积极探索把博物馆变成“行走的课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再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热闹,而是学会了看“门道”。

    研学坐标一: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拥有140余万件(套)藏品,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当代各个历史阶段社会发展变化不同方面的内容。这些文物蕴含着极高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是中华文明的生动写照。近几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打造中小学生“国博讲堂”,因此,“来国博,看中国,读世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选择。

    研学坐标二:苏州博物馆西馆

    在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参观中,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惊喜。在“我的姑苏城”单元中,可以“穿越”到古代————早上,背着书包上学堂,一路感受崇文重教之风;中午,小船摇到外婆家,卧室里的收音机流淌出苏州话童谣;晚上,弄堂里玩躲猫猫、过家家。在1米多高的巷子深处,孩子们真正以儿童视角进入苏州园林、名人故居。

    研学坐标三:重庆自然博物馆

    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学习独立营”,同学们可以跟着老师近距离观察蛙类、螳螂、寄居蟹等生物,还可以参加缙云山夜观昆虫活动。在博物馆专家的带领下,同学们感受到了夜观灯诱昆虫的神奇魅力,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受到启发,用边学边玩的方式获得自然科学知识。

    【材料三】

    中国国家博物馆每日进馆时段平均人次统计(单位:人次)

    (1)、填入材料一横线处最合适的词语是(    )。
    A、津津有味 B、人声鼎沸 C、人山人海 D、应接不暇
    (2)、材料二节选自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文章,我认为它最有可能选自(    )。
    A、《博物馆一日研学》 B、《博物馆“火”了》 C、《博物馆研学,在行走的课堂品读世界》
    (3)、仔细阅读相关材料并作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统计数据显示,博物馆是所有景区类型中最受欢迎的。

    ②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博物馆研学中学会了看“门道”,是因为他们能够自己独立寻找、熟悉博物馆的参观路线。

    ③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140万件(套)藏品,包括远古时期和当代的内容。

    ④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国国家博物馆每日进馆时段平均人次分布。壮壮计划2025年12月15日(周一)上午9时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4)、寒假即将到来,学校打算通过海报鼓励同学们在假期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请结合材料二,梳理博物馆研学的好处,并分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12、结合下面两则资料,你对这篇文章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资料一:“这个工作不容易!发扬慢工出细活的精神,慢慢来,久久为功,搞成一件是一件。谢谢你们为文物保护作出的贡献。”

    (《从总书记四川之行读懂“何以中国”》)

    资料二:仔细观察郭汉中的双手,会发现它们异于常人,虎口处的肌肉高高隆起,这是他常年使用工具的最好证明。

    (《“时光匠人”郭汉中:让三星堆文物“活”起来》)

  • 13、    

    唤醒沉睡文物的人

    ①庄严的神像、奇异的面具、高大的神树……三星堆文物从沉睡中被唤醒。这离不开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们。

    ②1986年,青铜神树重见天日。刚出土时,它只是一堆混杂着泥土的碎片,根本看不出树的形态,甚至找不出一根完整的枝丫。如何让青铜神树重放光彩呢?郭汉中跟随师父杨晓邬接受了这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反复猜测,不断论证,历时三年多,做好了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③1990年,修复工作开始了。他们先根据造型、花纹对碎片进行分类,再把同类的碎片拼接、对位。起初,他们并不知道青铜神树有多高,只能从下往上一点点地摸索,就像完成拼图一样。他们经常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试探每一块残件的合理位置。有时候,为了拼接、固定一块残片,他们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酷日炎炎,汗水浸透了衣衫;寒风阵阵,他们毫不觉察。两千多个日夜,他们在5米高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终日埋头于青铜神树的修复工作中,这株高达396厘米的青铜神树终于被“唤醒”了。它的底座好像小山相连,树上的“神鸟”和“飞龙”栩栩如生。据考证,这件青铜神树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

    ④作为徒弟的郭汉中,在学习修复技艺的同时,非常重视对传统技艺的改良创新。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三星堆新发现六座“祭祀坑”。如何完整地提取坑内的象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避免埋藏于地下千年之久的象牙在提取时断裂、损坏,郭汉中创造性地自制了许多小工具,解决了象牙提取过程中的难题。他还借鉴了骨科手术的固定方式,采用给象牙打“绷带”的“蜡模固型”方式,保证了上百根象牙安全出坑,开创了考古发掘过程中保护文物的先河,唤醒了更多沉睡的文物。

    ⑤郭汉中还非常重视文物修复技术的传承。他领衔成立了文物修复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天,他指导徒弟耐心细致地给文物“做手术”:清洗、补缺、粘接、上色、做旧、打磨,一丝不苟。当徒弟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手把手地教。郭汉中说:“三星堆的国宝那么多,我这辈子是修复不完了,但我的徒弟们可以继续干下去,这门古老的技艺也要继续传承下去。”随着工作室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唤醒沉睡文物的队伍。

    ⑥三尺工作台,装得下古往今来;三十载光阴,换不回青丝如缕。以郭汉中为代表的文物修复师们几十年如一日,逐渐唤醒了沉睡的古蜀文明。(根据相关材料改写)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奇异:  ②一丝不苟:

    (2)、请你根据要求梳理提纲,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题目

    唤醒沉睡文物的人

    开头

    第①自然段:三星堆文物被文物修复师们修复。

    中间

    (1)第②~③自然段:郭汉中和师父修复青铜神树。

    (2)第④自然段:

    (3)第⑤自然段:

    结尾

    第⑥自然段:文物修复师们几十年如一日,让古蜀文明焕发生机。

    (3)、第③自然段描写了郭汉中与师父一起修复青铜神树的场景,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4)、“唤醒沉睡文物的人”指的是(    )。
    A、郭汉中 B、文物修复师 C、郭汉中和杨晓邬 D、郭汉中及其徒弟
    (5)、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唤醒沉睡文物的人”都“唤醒”了什么。
  • 14、阅读分享会后,越来越多的同学在课间津津有味地读起民间故事。请你展开想象,把加点成语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 15、照样子填一填,品味民间故事特点。

  • 16、大家用各种方式分享民间故事,下列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 17、同学们复述《牛郎织女》时想在A处加入小创作,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牛郎和织女在人间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王母得知织女不见后大发雷霆。她费尽心思找到织女住处,抓走织女,牛郎赶忙披上牛皮向天上飞去。王母(A)划出一道天河,挡住了牛郎的去路。织女受到了严厉处罚,最终只被允许每年七月初七与牛郎见面。到了那一天,不计其数的喜鹊在天河上搭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相会……

    A、(边讲边做出发怒的表情)说:“你好大的胆子!我定不会让你如意!” B、立刻命令一众天兵天将先把织女带走,随后挥动玉簪 C、见牛郎向自己飞奔而来,有些震惊,她害怕牛郎施展法力 D、(表演拔簪动作)拔下自己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使劲一划
  • 18、博物馆推出了“座右铭”专场,壮壮参观之后想把其中一句送给弟弟,希望他珍惜时间,改掉做事拖延的毛病,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B、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C、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D、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19、博物馆设置了“诗词天地”板块,推出了“诗词互动”环节。请你根据积累填空。

    诗词带给人想象。“垂缕饮清露,”,这是一幅蝉噪桐梢图;“家家乞巧望秋月,”,这是一幅女子乞巧图。诗词中有景亦有情。从“王师北定中原日,”中,我读出了诗人的爱国情;从“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我读出了诗人的气愤与担忧。

  • 20、    

    参观坐落在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犹如漫游时光隧道,可以lián jié(     )古今,感受朝代的更替,bǎo lǎn(     )古人呕心沥血的结晶,领略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魅力。流连其间,珍贵的历代文字样本令人nán yǐ zhì xìn(                ),既有远古刻画符号,也有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它们向世人讲述着不同xún cháng(       )的中国文字之美,让人置身于充满shī qíng huà yì(             )的文字世界中。

    “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____。”中国汉字,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愿这闪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之光,深深印刻在华夏儿女的文化血脉中。

    (1)、看拼音,写词语,写在文段中的括号内。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替(gèng)   晶(jiē) B、替(gèng)   晶(jié) C、替(gēng)   晶(jié) D、替(gēng)   晶(jiē)
    (3)、下列词语中的“漫”字,与“漫游”中的“漫”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漫天 B、漫出 C、漫过 D、漫谈
    (4)、下列词语中,与文段中的“不可估量”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不可开交 B、不可估计 C、不可或缺 D、不可思议
    (5)、下列词语中,与文段中的“呕心沥血”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得意忘形 B、足智多谋 C、诡计多端 D、臭名远扬
    (6)、“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____。”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血脉 B、血气 C、血泪 D、血汗
    (7)、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议论纷纷,请用具体情景把“议论纷纷”的意思表现出来。
    (8)、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感叹“中国文字博物馆”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神品质。请用“精神”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①活跃, 有生气:

    ②宗旨,主要的意义: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