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结茧成蛹的春蚕,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待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定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做着这样那样的梦,诸如团圆梦、大学梦、作家梦、航天梦、强国梦……请以“我的追梦故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追梦过程的感人故事。
要求:①按要求作文,不少于45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2、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和资源,阅读文章,感受人才力量。
追梦航天 回梦太空
2023年5月30日上午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组成的航天员乘组出征太空。而在这三名航天员中,云南籍目前还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桂海潮更是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可能是桂海潮在外表上与其他中国航天员最大的不同了。我们都知道,航天员的训练和外太空的复杂环境,对于身体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而视力也成为此前是否可以被选入航天员的标准之一,此次“戴眼镜”的桂海潮成了航天员后,也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也就是说此前留在很多人认知上难以突破的难题已经被中国人攻克。
黑瘦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桂海潮深有感触地说:“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参与到载人航天事业中是一件幸福的事。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是我前行的动力。”
桂海潮曾经的高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杨兆东回忆,桂海潮高中三年,不论大小考试,都是第一名。高中三年能一直保持好的学习状态,除了天赋,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到了饭点,其他同学一下课就冲去食堂打饭,桂海潮从不去挤,他会留在教室多背几分钟书,争取一切能争取的时间来汲取知识。
桂海潮曾谈及自己选择航天事业的初衷:他在小时候看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致力于航天报国的感人事迹后崇拜不已,便在心里埋下了航天的种子。2003年10月15日,当从校园广播中听到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的消息时,当时还在读高二的他激动万分,自此对航天事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高考结束后放弃报考北京大学,毅然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天飞行器设计专业。
从追梦人到圆梦人,桂海潮的成长蜕变历程,正是我国航天事业飞速繁荣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万众瞩目—— 攻克——
汲取—— 崇拜——(2)、“戴眼镜”的桂海潮成了航天员,说明了什么问题?用“——”在短文中画出来。(3)、你怎样理解桂海潮是“从追梦人到圆梦人”?(4)、读了短文后,桂海潮叔叔的事迹会对你今后的学习产生哪些影响? -
3、科技的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阅读文章,展示科技成果。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完成各项准备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
——《人民日报》2022年11月30日,选入时有删改
材料二:这是热潮涌动的十年,高铁版图不断扩容。兰新高铁跨越塞北风区,沪昆高铁蜿蜒岭南山川,哈牡高铁驰骋林海雪原,杭黄高铁穿梭江南水乡……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高铁营业里程约4.1万千米,较2012年底增长342%。
这是创新驱动的十年,高铁技术持续领跑。复兴号以时速420千米交会和重联运行,世界首次;智能型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千米自动驾驶,全球首个;时速400千米可变轨距高速动车组下线,可实现跨国互联互通……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
这是活力跃动的十年,高铁服务惠及万家。普及电子客票,实现刷脸进站,推出互联网订餐,完善枢纽接驳,高铁网融合互联网,高铁站串起都市圈……截至2021年底,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占铁路旅客总发送量的73.6%,越来越多旅客坐高铁出行。
——《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2日,选入时有删改
(1)、材料一中,“远道而来的亲人”指的是 , “载入史册”在材料中指的是这件事。(2)、材料二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铁路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3)、我能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①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力量。
②人们出行全都会选择高铁。
③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在未来将会成为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
④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较2012年底增长了2倍。
-
4、实现生态文明,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阅读小古文,体会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好沤鸟①者
海上之人有好沤乌者,每旦之海上,从沤乌游。沤乌之至者,百住②而不止。其父曰:“吾闸沤鸟皆从汝游,汝取③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乌舞而不下也。
【注释】①沤(ōu)鸟:指海鸥。沤,同“鸥”。②住:数。③取: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②每旦之海上:
(2)、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 B、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C、吾闻/沤鸟皆/从汝游 D、沤鸟/舞而不下也(3)、下面对“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来看海鸥的人,有百个以上。 B、来看海鸥的人,不到一百个。 C、来和他玩的海鸥,有百只以上。 D、来和他玩的海鸥,不到一百只。(4)、为什么沤鸟“舞而不下也”?结合《珍珠鸟》一课,说说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的道理。 -
5、阅读欢欢收集的资料,继续完善栏目布置。
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它时而波澜壮阔,雄奇瑰丽;时而潮流激荡,惊涛拍岸;____……这5000年的服饰文化包括秦汉儒雅的袍服,先秦精美的玉佩,魏晋飘逸的衫子,盛唐华美的妆靥,宋代朴素的褙子,明代端庄的补服等……它们都是中国古代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华。千年中华衣冠,沉浸着时代明暗,积淀着文明璀璨,彰显着人世沉浮。
(1)、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你在下方写下修改后的句子。(2)、请你仿照前文,将横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3)、朋友乐乐很喜欢汉服,但是她又不敢穿出去,怕引人注目产生不好的评论。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对她进行劝说。 -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及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将相和》以秦魏两国的矛盾为背景,描写了战国时期“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可贵品质。 C、《己亥杂诗》中“万马齐喑”一词表示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D、《少年中国说》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少年”对“少年中国”的重要性。
-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 )。A、妈妈嘴里念着,“可别来台风啊!” B、“赶快走。”叶文拉着我的手急匆匆走出教室:“球赛马上开始了。”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D、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B、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C、经过车辆尾号限行措施的实施,使我市的交通状况改观了很多。 D、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
9、下列谚语和成语表达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 B、一个巴掌拍不响——单枪匹马 C、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D、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
10、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 B、每年的水旱灾害都会给农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C、这次考试我们班名列前茅的人不计其数。 D、淮安发展速度之快,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合拢) B、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所以) C、但悲不见九州同(相同) D、九州生气恃风雷(依靠)
-
12、欢欢对以下加点字词的意思理解有些模糊,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怒发冲冠(帽子) B、负荆请罪(背) C、不计其数(策略) D、人影绰绰(姿态柔美)
-
13、下列加点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鹰隼(shǔn) 咧嘴(liě) 牛虻(máng) 削弱(xuē) B、玉簪(zān) 筛选(shī) 强迫(qiáng) 垂蔓(wàn) C、长喙(huì) 嗜好(shì) 眸子(móu) 上卿(qīng) D、孑口(jié) 岔道(chà) 谴责(qián) 禽兽(qín)
-
1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葱茏 配合 忘却 金璧辉煌 B、防碍 懒惰 汛期 不可估量 C、酬谢 崩踏 谎话 协调有序 D、忐忑 稀罕 销毁 地履其黄
-
15、阅读导语节选的内容,完成练习。
1932年底,上海的《东方杂志》曾发起“新年的梦想”征稿——“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大部分人的梦想是jiāng tǔ( )无恙,赶走qīn lüè( )者,或是dà tán( )未来愉快的生活。编辑部收到数百个“梦想”,其中“富强”“平等”“大同”是高频词……
回望过去的十几年,探寻“____”,我们把粮仓zhù( )得更牢,饭碗端得更可靠;追逐“____”,我们迎来“神舟”huǒ jiàn( )陆续问天、“嫦娥”坐落 yuè gōng ( ),“祝融”探索火星,“羲和”追逐太阳;求索“____”,我们wěn jū( )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位,建成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奔逐“____”,我们的“奋斗者”号载着3名qián( )航员,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 】,但我们不能忘记,在动荡时期,国家【 】,百姓在战争中【 】,无数革命先烈为寻找救国之道【 】。同学们,“吃水不忘挖井人” , 我们定当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奋勇向前!
(1)、看拼音,写字词。(2)、导语中的“落”的读音和下列加点字“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落地生根 B、水落石出 C、丢三落四 D、不甘落后(3)、将下列词语填在横线处。(填序号)
A.流离失所 B.呕心沥血 C.太平盛世 D.内忧外患(4)、画波浪线的部分能用下列哪个词语替换?( )A、直言不讳 B、饮水思源 C、望眼欲穿 D、知恩图报(5)、请你将四个梦想分别填入横线中。
A.海底探险梦 B.禾下乘凉梦 C.九天揽月梦 D.实业振兴梦(6)、读第二自然段文字,你觉得下面最能表现新时代特征的成语是( )①国泰民安
②政通人和
③多事之秋
④内忧外患
⑤夜不闭户
⑥哀鸿遍野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7)、读着《专栏导语》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展开想象写写具体的情景。同学们全神贯注地看着。
(8)、读了《专栏导语》,欢欢即兴抒发了自己的感悟。请把她引用的诗句和名言警句补充完整。少年智则国智。“ , ”是葛洪督促我们珍惜时间;“ , ”是毛主席激励我们把握当下;“ , , ”是岳飞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少年强则国强。“ , ”是陆游临终前的嘱托;“ , ”是林升对南宋权贵们的讽刺;“ , ”是龚自珍关心祖国,渴望人才辈出的呼喊。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
-
1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习作。(1)、题目一:喝彩
“北京中轴线”成功人选《世界遗产名录》,全世界都为之喝彩!喝彩是取得成功时,发自内心的赞美;喝彩是看到身边的善举时,竖起的大拇指;喝彩还是遭遇挫折永不放弃时,来自别人的掌声……请以“喝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题目二:下面提供了两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个故事。先自拟题目,再完成习作。要求;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内容写具体。
环境:暖阳下的什刹海
人物:志愿者小明 初来中国的外国友人
环境:雪后初晴的故宫
人物:旅拍摄影师王叔叔 身着汉服的小丽
环境:
人物: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头一个是团长
①团长带领他的穿插部队还在原始森林扑腾,前敌指挥部的催阵电报又到了。电报命令他们,不惜代价,克服一切困难,明天拂晓四时前一定要进至敌军撤退的必经之地,然后不必报告,直接向据守之敌发起攻击,尽快消灭敌军空投场和炮兵阵地上的敌人。
②这是一片亚热带原始雨林,这片雨林生长得异常繁茂,树冠相接,严似穹窿,各种藤蔓密如蛛网。最令人头痛的是一片片荆棘,二人多高,枝丫上布满一寸多长的尖刺,刺锋锐得赛过狼牙犬齿。
③长驱直入的穿插部队到这儿停住,每小时才能挺进十米。先锋连已经拼上了所有的力气:用柴刀砍,用树棍砸,用手榴弹炸。然而,荆棘密林犹如一堵皮墙,不仅有弹性,而且有韧性。
④先锋连的战士们一个个让人看着心疼,脸上、胳膊上全是横七竖八的血口子。最前面的两个战士用力挥动着手中的柴刀,手上磨破的血泡流出的血水把柴刀染上了暗红色。后面那个年轻的小战士顾不上深深扎入胳膊的尖刺,还在奋力地砍、拼命地砸。
⑤A.团长的嗓子已经喊哑了,嘶啦嘶啦地吐不出一个整音,紧贴胸口嗒嗒响动的怀表像一把匕首在一下下刺他的五脏六腑。他从没见过这样的原始雨林,也从没打过这样的仗,浑身憋足的火劲涨得要炸破血管,偏偏这力气没处使。猛然,他拨开身边的两个参谋,走到开路队伍的最前端。
⑥B.团长把军衣往头上一包,走到荆棘林边,猛然往上一跃,然后横着身体扑压下去。密墙般的刺棵子被团长宽厚的身板压下一大片。战士们呆住了,泪水唰地流了出来。
⑦“呆看啥,踩着我过。”团长匍匐在刺棵上喊。连长先跑了两步,越过团长的身躯,铺压下去。年轻的小战士什么话也没说,紧跟着踩过二人身躯,铺压下去。
⑧“我来!……”
⑨“我来!……”哉士们疯狂地喊,一个个往前进。
⑩五个、十个、二十个、二十六个……二十六个中国官兵的身躯,在一片荆棘林中铺展出一条狭窄的通路。整个团队,踏着他们的身躯走过去……
⑪不知何时,在行进的部队传下了一条口令。
⑫“往后传,铺路的头一个是团长。”
⑬3“……头一个是团长。”
⑭“……头一个是团长。”
⑮大部队通过后,担任首批铺路的二十六名官兵,有四人再没有站起来……
⑯战争结束后,团长带着一队人马来到血肉铺路的地方,搜索了几个来回,却找不到任何尸体的影迹。“李疙蛋、余有强……”团长念着四人的名字,继而,团长仰起险发出一声悲怆的长吼,吼声震得密林中聒耳的鸟鸣戛然而止,枝叶簌簌颤抖。
(1)、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梳理故事情节。请认真阅读全文,把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①→②雨林遇阻→③→④四人牺牲
(2)、第②自然段是描写,文章描写了异常繁茂的原始雨林、密如蛛网的各种藤蔓和 , 作者描写这些的作用是。(3)、短文第④自然段在描写战士们对付荆棘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其中画横线的句子是“”(点 面)的描写,画曲线的句子是“”(点 面)的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4)、短文中“团长”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鲜明,A、B两处都是描写团长的语句,请任选一处,在下面的横线上作批注,体会团长的形象。(5)、短文反复提到“头一个是团长”,下列对此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说明团长是第一个跃入荆棘林的。 B、告诉战士们要小心通过,千万不要踩到团长。 C、强调团长不怕牺牲,身先士卒,战士们受到激励,勇敢投入残酷的战斗。 D、强调战士们要加快速度,不然贻误战机,就要军法处置。(6)、短文最后一个句子运用了特写镜头手法,下列对“团长仰起脸发出一声悲怆的长吼,吼声震得密林中聒耳的鸟鸣戛然而止,枝叶簌簌颤抖”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团长“长吼”是因为发现战友的遗体找不到了很愤怒。 B、团长的“长吼”中有悲痛、有不舍、有愧疚、有深深的敬仰。 C、团长“悲怆的长吼”声音很大,使鸟鸣戛然而止,枝叶簌簌颤抖。 D、团长觉得应该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取战友的平安,对自己很失望。 -
18、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练习【甲】雨晴[唐]王 驾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乙】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唐]柳宗元宦②情羁思③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注释】①本诗写于某一年的二月柳宗元再次被贬柳州刺史任上。②宦(huàn)情:为官的情怀。③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1)、这两首诗写的都是春天雨后的情景,但作者内心的感受却是不同的,甲诗中作者的心情是 , 从“ ,”两句可以看出;乙诗中作者的心情是 , 从“ , ” 两句可以看出。(2)、联系注释以及诗句想开去,春天应该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季节,是什么原因使乙诗的作者产生了“春半如秋”的感觉?(3)、读“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结合生活实际想开去,用几句话描写你看到的雨后景色。(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是作者雨中漫步花园所作,乙诗是作者被贬柳州在上任途中所作。 B、甲诗第一句追忆雨前景象,第二句写眼前景象。 C、乙诗前两句直接抒情,后两句叙事写景。D乙诗后两句写雨后情景肃杀萧条,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却呈现百花凋零、榕叶 满庭的景象,实际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情绪。
-
19、语文与生活。
一直以来,因电动车飞线充电、楼道堆放杂物等引起的火灾事故频发。亮亮居住的小区里,常常有人为了方便,将电动车推进电梯,楼道里也堆满杂物。针对这种情况,亮亮想策划一次防火安全宣传活动,提醒居民要时刻注意维护小区环境安全。另外,这次活动需要得到小区物业的支持。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充亮亮的心理活动及对话。
(1)、站在小区物业办公室的门口,亮亮可能会想:(2)、走进小区物业办公室后,亮亮找到相关负责人,开门见山地作了自我介绍,并说明了来意。请你发挥想象,把他们接下来进行的对话补充完整。负责人:亮亮同学,开展这次安全防火宣传活动有什么好处呢?
亮亮:举办这次活动有很多好处,比如:
负责人:虽然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小区居民的职业、生活习惯等情况各有不同,你要如何确保大部分居民知道并参与这次活动,以达到宣传效果呢?
亮亮:
负责人:听起来很不错,你拟写一个更详细的活动策划书吧!我们会全力支持你的。
-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自然之美,古今共谈。那是苏轼描绘的“ , 白雨跳珠乱入船”的奇丽雨景,是孟浩然诗中“ , 青山郭外斜”的山村美景,是辛弃疾眼中“明月别枝惊鹊,”的月夜之景;我们欣赏了朱熹笔下“胜日寻芳泗水滨,”的春日画卷,也沉醉于老舍勾勒的“既使人 , 又 , 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的美妙境界。(2)、民族之魂,薪火相传。曹植少时便挥笔写下“捐躯赴国难,”的慷慨之语;陆游信守的是“位卑”,一生以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为志;面对山河破碎,李纲始终坚持“祖国疆土, , ”;长征的千难万险,在战士们眼中却是“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云淡风轻。从古至今,这样的爱国情感始终蕴藏着无限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