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荣耀时刻:我会读句子,加上标点,再抄写最后一句。
    (1)、我们一起去参加入队仪式吧    
    (2)、怎样才能成为优秀的少先队员呢    
    (3)、妈妈我是少先队员了    
    (4)、抄写句子,要注意开头空格。
  • 2、成长记忆:读一读,选择正确的答案。
    (1)、音(yuè lè)课上,我们快(yuè lè)地唱着少先队队歌。
    (2)、我看见小(hǒu huǒ)(gǎn gǎng)动得哭了。
    (3)、最(近 进) , 同学们的课堂表现有了很大的(近 进)步。
    (4)、放学了,同学们(在 再)学校门口和保安叔叔说(在 再)见,真有礼貌。
  • 3、入队日志:看拼音写词语。

       jīn天,我戴上红领jīn啦!lǎo shī说它是国旗的一jiǎo。它多么鲜艳,多么měi丽啊!我的小shū bāo里hái多了一枚队徽,亮晶晶的,像天上的xīng xing。我真gāo xìngzì jǐ成为少先队员啦!

  • 4、亲爱的同学们,成长就像一本厚厚的记事本,每一页都记录着我们独特的印记。

    你在哪儿留下过欢乐的笑声?哪种动物与你结下了深厚感情?哪些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就请把那些珍藏在心底的喜爱娓娓道来,以“我喜欢    ”为题,写一篇习作与AI豆包分享。

    提示: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按一定顺序或从几个方面写清楚,能试着写出自己的感受;③卷面整洁,书写字迹端正;④语句通顺连贯,字数不少于350字。

  • 5、少年英雄王朴

    ①1943年春,阴霾笼罩着野场村。日寇如同豺狼般涌入,将抓到的儿童团团员们粗暴地驱赶到村头的打谷场。打谷场四周架起了寒光闪闪的刺刀,黑洞洞的枪口无情地对准了每一位稚嫩的团员。王朴是儿童团团长,被推搡着站在儿童们中间,他紧握着拳头,眼神里满是愤怒与不屈。

    ②这时,一个满脸横肉的鬼子走到王朴面前,脸上挤出假笑,龇牙咧嘴地问道:“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八路军的东西在哪?这颗糖给你,告诉我们好吗?”王朴昂着头,根本不屑于回应。

    ③那鬼子见王朴不搭理他,脸上的笑意瞬间消失,恶狠狠地说:“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他假惺惺地拍了拍王朴的肩膀。“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王朴毫无畏惧地怒视着鬼子。

    ④鬼子的耐心彻底耗尽,“唰”地抽出寒光凛凛的军刀,重重地架在王朴的脖子上。“快说!八路军兵工厂的枪支和弹药藏在哪里?不说,现在就杀了你!”鬼子恶狠狠地咆哮着。

    ⑤在生死关头,王朴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儿童团入团时的庄严场景。那时,他们高举拳头,郑重宣誓:“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这个誓言,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王朴紧咬牙关,使出全身力气,勇敢地一把推开鬼子的刀。他挺直胸膛,眼神坚定地望向身边一同被抓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大声高呼:“我们不能背叛祖国,我们至死不当汉奸!”

    ⑥儿童团员们被王朴的勇气所感染,纷纷挺直腰板,齐声呐喊。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如同惊雷般在打谷场上空回荡,震得鬼子们心中一颤……

    (1)、阅读上文,在鱼骨图的方框内填上鬼子与王朴的表现。
    鬼子的威胁用枪威胁以“回家”诱惑
    王朴的反应不屑回应高呼誓言
    (2)、通过向AI豆包提问,知道了“龇牙咧嘴”的意思是:张开嘴巴,露出牙齿。联系上下文,对“龇牙咧嘴”一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生动地表现了敌人凶神恶煞的丑恶嘴脸。 B、形象地描绘出敌人疼痛难忍时的表情。 C、充分展现了敌人假装和善的虚伪面目。 D、传神地刻画出敌人威胁利诱时的狰狞表情。
    (3)、抓人物言行,体会品质。

    文中“王朴咬紧牙关,使出全身力气,勇敢地一把推开鬼子的刀”这句话,通过等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王朴的品质。

    文中“我们不能背叛祖国,我们至死不当汉奸!”这句话是描写,表现了王朴的品质。

  • 6、阅读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图卢兹鹅

    ①图卢兹(zī)鹅,原产于法国西南部图卢兹镇。她长得很魁伟,浑身的羽毛丰满得出奇,褐色中泛着白光。这头鹅啊,真是傲慢得不可一世!别的鹅低头啄食时,她偏要昂首挺胸,活像个巡视领地的女王,连路过的风都得绕着她打转。

    ②好一只勇敢的图卢兹(zī)鹅呀!她总是指在前面,对付恶狗,保护她的姐妹们免遭伤害。这段猛劲儿,就连那些公鹅也自愧不如呢!她伸长脖颈,用坚硬的(huì)直戳恶狗的眼睛,利爪也狠狠地抓向恶狗的面孔。等到恶狗跑开,图卢兹鹅见没事了,便得意扬扬地用鼻子哼起歌来:瞧,多亏了我才没出事儿,不然啊,指不定会出什么乱子呢!

    批注:作者抓住了“伸长”、“直戳”、“狠狠地抓”等动词,把鹅面对恶狗时的勇敢写清楚,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③然而,她更向往广阔的天地,追寻自由。一天傍晚,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村子。头也不回,步流星地向前走去。她的嘴里呼呼地吹着口哨,那是她给自己鼓劲的号声。她的羽毛在空中飒飒(sà)作响,为她欢呼送行。

    批注:____

    ④庄稼婆见到她,都惊讶的目瞪口呆。她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勇敢、这么自信的鹅。她们想拦住她,可又被她那坚定的神情和豪迈的气势吓住了。

    ⑤她越走越快,越走越远。她穿过田野,越过小溪,翻过小山。一路上,她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她从不退缩,从不畏惧。

    (1)、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图卢兹鹅离开村子是因为她厌倦了保护同伴的生活,想要逃避责任。

    ②文中“别的鹅低头啄食时,她偏要昂首挺胸”用对比的方法突出鹅的特点。

    ③庄稼婆不敢阻拦她,是被鹅那坚定的神情和豪迈的气势吓住了。

    ④“这头鹅啊,真是傲慢得不可一世!”这句话运用了明贬实褒的方法。

    (2)、抓关键词,体会动物特点。本文中图卢兹鹅的特点是(    )。
    A、勇敢、爱出风头 B、高傲、善于伪装 C、勇敢、向往自由 D、凶猛、勤劳负责
    (3)、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照样子给划横线的句子作批注。
  • 7、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一)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二)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唐代书法家,以“狂草”闻名于世,史称“草圣”。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以:用。④名:命名。⑤穿:穿透。

    (1)、解释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不常得油

    贫无纸可

    (2)、根据小古文内容,填写人物卡片。(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

    姓名:车胤

    困难:家贫无油

    行为:

    姓名:怀素

    困难:

    行为:以蕉叶、漆盘与漆方板为纸张书写

    (3)、从车胤、怀素身上,你体会到的精神。下列成语故事中,不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是
    A.悬梁刺股
    B.凿壁偷光
    C.叶公好龙
    D.手不释卷
  • 8、背一背,填一填。
    (1)、古诗润心灵。


    诗题

    诗句

    诗中有美景

    《田园四时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诗中见志气

    洛阳亲友如相问,

    《墨梅》

    满乾坤。

    (2)、名言伴成长。

    真正的强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正所谓“胜人者有力,。”作为少年,我们还要珍惜时光,因为“ , 老来方知读书迟”。学习没有捷径,“书山有路勤为径,”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驶向成功的彼岸。就算已经在学业上取得一些成绩,也不能安于现状,一定要牢记孟子所说的“。”

  • 9、找出下面这段话中的三处错误,并用合适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园中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从中到处露出漂亮的星星似的美丽花朵。还有十二棵桃树,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秋天结出丰盈的果实。

  • 10、以下内容不是来源于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的是(    )。
    A、为什么炉子里的柴会毕剥作响?是因为柴燃烧时水汽逸出导致作响。 B、水会不会炸毁房屋?会,水过度积压或反应可能炸毁房屋。 C、人类是如何从猿类进化而来的?猿因环境变化,逐渐直立行走,最终进化为人类。 D、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变硬?是因为淀粉老化使面包变干硬。
  • 11、小乐不小心弄坏了小欢的笔记本,小乐连忙道歉。小欢恰当的做法是(    )。
    A、小欢有点心疼,但还是微笑着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故意的。” B、小欢不仅不接受道歉,还一直数落小乐。 C、小欢说:“你必须买一个新的笔记本赔给我。” D、小欢嘴上说没事,可心里一直闷闷不乐。
  • 12、同学们去参观AI机器人活动,那些能带领大家积极参与的同学,就像;而那些别人说什么就盲目认同的同学,则如同
    A.哈巴狗   B.应声虫   C.领头羊   D.千里马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它本来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多媒体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 B、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一只绵羊。 C、互联网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他在论坛里一直潜水 , 从不发言。
  • 1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警戒    威力    譬如 B、隐形    预防    病灶 C、拆除    响午    拂拭 D、辫子    分辩    争辨
  • 15、下列带点多音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心    深痛绝 B、大    壮    倔 C、门    守     D、    效    
  • 16、根据语段里的拼音,在横线上填写词语。

    AI豆包能从海量信息中tuī cè规律、从méng lóng的算法中寻找方案、用智慧填补你知识的kū lóng , 还能化作暖心小伙伴给予你心灵的wèi jiè , 甚至能帮你miáo huì绚丽的未来图景,为你kāi pì一条创新之路。

  • 17、用楷书将下面句子抄写在横线上,注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 18、怀抱梦想,手“语”我心

    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成长的历程,一定有很多人、事、物给予你满满的力量。这些力量也许来自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许来自伙伴一个温暖的拥抱,也许来自父母一种真诚的祈祷……正是这些力量,让你在成长的道路上克服困难,勇敢前行。

    请你以“       , 给予我力量”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成。②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好开头和结尾。③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④不少于450字。

  • 19、隐在传统习俗中的烟火人生

    ____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家里穷,吃饺子只能挨到年节。午时,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这时候,妈妈风凛凛,最为得意,一个人又面,又调馅儿,馅儿调得又香又辣,面和得软硬适度,最后手两净,不沾一点儿面粉。然后妈妈指挥爸爸、弟弟和我,看火的看火,擀皮擀皮 , 送皮的送皮,颇似沙场点兵。

    ②一般,妈妈总是包两种馅儿的饺子,一种荤的,一种素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儿两边分两种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我和弟弟常把饺子弄混。妈妈只好一起煮。但妈妈不生气,还教我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着,妈妈把包好的饺子沿着边儿用手轻轻地一捏一捏,便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儿,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地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儿,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③那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到了自己做父亲的时候,才开始被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大餐。有时我仅只是尝几口就放下筷子,笑着对妈妈说:“您哪,真是享不了福!”

    ⑤妈妈却有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因为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来历久弥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让妈妈吃得开心的唯一方法是常包饺子。每逢我买回肉馅儿,妈妈看出要包饺子了,立刻麻利地系上围裙。先去和面,再去打馅儿,绝对不让别人沾手,那精气神儿,又回到了我们小时候。

    ⑥有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着馅儿的饺子,放进盖帘儿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儿的饺子,您一准儿会大福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有福气?”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来,我在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儿,她____。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要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给糖馅儿饺子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⑩花边饺是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请根据阅读感受,为文章选一个题目。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
    A、花边饺子 B、包饺子 C、浓浓的母爱 D、给母亲过生日
    (2)、阅读文章第⑥到⑧自然段,围绕“饺子”写了哪几件事?“我”或者母亲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呢?完成示意图。

    (3)、“花招儿”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在句子“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中指;在“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这句话中指
    (4)、短文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详细描写了的场景,从中我们能感受到
    (5)、短文第⑧自然段中写到:“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儿”,请想象当时的情景,从妈妈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描写。
    (6)、阅读全文,想一想文章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 20、隐在名著中的智慧力量

    【材料一】走进名著,跟随主人公去行走。以下是同学制作的“示意图”。

    【材料二】同学制作的“梗概(节选)”

    梗概(节选)

    ①患难见真情。尼尔斯与雄鹅莫顿彼此消除了隔阂,他们一起向斯康耐平原飞去。在那里,他们见到了许多古老的建筑,还从狐狸斯密尔口中就了领头雁阿卡一命,取得了大雁们的信任。途中,尼尔斯接连救出了松鼠的老婆和莫顿,被阿卡告知,小精灵答应把他变回人形。但尼尔斯更向往和大雁们去旅行。

    ②他们到了维姆布湖。阿卡在雌猫头鹰的帮助下,从草鹃鸟那里借来了据说是捕鼠人用一只兽角做成的神奇小哨子。尼尔斯吹着哨子把灰老鼠大军调离了住所,黑老鼠才得以继续在这里生活。

    ③阿卡和同伴们参加了在克拉山举行的鹤之舞盛会。令大雁们痛心的是,一个队友被违反和平约定的狐狸夺去了生命。尼尔斯意外地从猫头鹰的谈话中得知他如何才能变回人形的秘密。因此,他更加爱护动物们了。

    【材料三】作者简介

    塞尔玛·拉格洛夫是瑞典的优秀女作家,因《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3岁时因下肢患病行走困难,主要与书籍和会讲故事的外祖母朝夕相伴,在此期间她接触了大量的童话和民间故事,并立志要当一名作家。毕业后,她在一座小城当了十年的中学地理教师。《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根据瑞典教育部的要求,作为一部学校地理教育读物而写的,不料它在日后竟成为了世界文学艺术的珍品。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请把“梗概(节选)”中提到的尼尔斯去过的地方,在“示意图”中找到并按顺序写下来:。“梗概(节选)”中的第③自然段对应是“目录”第章。
    (2)、在“梗概(节选)”所描述的内容里,尼尔斯经历了哪些事情呢?请结合材料内容,照样子填在方框里。

    (3)、有人评价说《骑鹅旅行记》是一部优秀的地理书,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适吗?结合上述材料和阅读经验,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下来。
上一页 371 372 373 374 37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