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8.《慈母情深》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0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达标。
-
1. 看拼音写词语。
在被铁路工厂cí tuì后,在狭小、拥挤的厂房中机xièmáng lù
的母亲的殷殷嘱托中,我cí bié生我养我的故乡。在火车离开之际,我发现母亲头上jìng rán夹杂着几缕白发,显得格外刺眼,她高举的双手因为zhǔ fàn等家务已不再细腻,我rěn bú zhù眼眶一suān。
2. 用“燥”“躁”“澡”或“噪”填空。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天地间一片热。小狗在墙角吐着舌头,鸭子在池塘中洗。人们并没有因天气炎热而烦不安,他们坐在椅子上扇着扇子,往日被认为是音的知了声,此时竟成了美妙的音乐。
3. 查字典。“僻”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 再查音节。
“僻”字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偏僻,距离中心地区远的;②不常见的;③性情古怪,不合群。为下面加点字选择恰当解释。
穷乡僻壤 孤僻 生僻字4. 选词填空。
怂恿 鼓励 权利 权力(1)、妈妈我把买到的问题钢笔拿到商店去换,并说这是作为消费者的合法。(2)、对于别人的张强不为所动,他明白绝对不能滥用自己作为班长所拥有的。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爸爸工作的车间机器轰鸣,震耳欲聋 , 我第一次知道他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B、爷爷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不能有了一点儿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意扬扬。” C、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今天一如既往地和大家有说有笑,真是奇怪。 D、听到突如其来的噩耗,老母亲大声地哭了,而后失魂落魄地蹲坐在路边。二、灵活运用。
-
6. 下列对“我”的情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感动) B、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紧张、焦急) C、“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兴奋) D、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
(高兴)
7. 读一读,选一选。A.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
D.动作描写 E.心理描写 F.环境描写
(1)、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2)、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8.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眼中的母爱却是多姿多彩的。母亲时而像春天的天空,____;母亲时而像悠远的森林,____;母亲时而像险峻的高山,____;母亲时而像惊险的电影,____。
①她的爱如同冒险一样深不可测
②她的爱如同画面一样千变万化
③她的爱如同春雨一般滋润温柔
④她的爱如同瀑布一般浩瀚澎湃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④9. 中国历史上心系孩子的伟大母亲有很多,下面故事中的母亲分别是谁? 连一连。①家境贫困,用芦苇秆代替笔墨纸砚,把沙地当纸教孩子写字 孟母 ②孩子投军抗敌,母亲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岳飞之母 ③关心孩子教育,教孩子念书识字,把孩子送到官办学堂学习 孔子之母 ④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欧阳修之母 10. 选择填空。A.贫苦的母亲 B.辛劳的母亲 C.通情达理的母亲
(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巴巴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11. 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手指数着。(理解句子的意思)(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仿写句子)
(3)、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修改病句)(4)、雪松的树枝已经被压弯了。(改拟人句)三、碰撞书本。
-
1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慈母情深》的作者是 , 讲述了母亲不顾同事的 , 毫不犹豫地给“我”钱,让“我”买《》的事,体现了母子情深。“情深”是双向的,不仅指 , 也包含着。
四、感受阅读。
-
13.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慈母情深(节选)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极其瘦弱的脊背”是对母亲的描写,表现了母亲的;“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是对母亲的描写,写出了母亲的 。(2)、 选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母亲工作的环境?(3)、 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能不能换成“看见我的母亲弯曲着瘦弱的脊背,头凑到缝纫机板上”?为什么?(4)、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从中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14. 课外阅读(一)。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节选)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候。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儿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但我总是低着头绕过摊子,回到家里。为什么要低着头呢? 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①妈妈经常拜托卖鳝鱼的妇人,将杀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子提回一大袋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为什么洗也不洗? 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②熬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鳝鱼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面包皮在锅里烤热后,就变成了香味儿扑鼻的饼干。
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地感觉到生活的幸福。每次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1)、下列对文章以“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为题的好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点明文章线索 B、承上启下 C、暗示文章中心 D、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下列不属于文中妈妈为孩子做的事的是哪一项? ( )A、妈妈清洗鳝鱼骨的鲜血后才下锅熬汤。 B、妈妈向面包店要面包皮。 C、妈妈拜托摆摊人将鳝鱼骨头留给她。 D、妈妈熬鳝鱼骨汤到深夜,烤面包皮。(3)、对第二自然段“勾到摊子前面”“低着头绕过摊子”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爆炒鳝鱼的香味儿特别诱人,“我”怕老板发现“我”贪吃,只好低头绕过摊子。 B、爆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吃不起,感到特别羞愧,真是没脸见人。 C、“我”低着头绕过摊子是想急忙赶回家拿钱买爆炒鳝鱼。 D、“我”特别想吃这爆炒鳝鱼,但因为价钱贵而吃不起,只能低头离开。(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我”品出了鳝鱼骨汤的哪些滋味。(5)、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描写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处? 请选择其中一处,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选的是(填序号),我的体会是。(6)、联系文本内容,说一说文章结尾的作用。15. 课外阅读(二)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
②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背后凌空,很不安稳。椅子的脚下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着,坐着很不便利。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很不清静。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冲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③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钢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
④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诚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⑤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⑥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⑦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
(1)、阅读第③自然段,想象母亲和不同的人交涉、应酬的场景,作者描写这些场景想表达什么? 下面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想说明母亲喜欢坐在八仙椅上跟人交流。 B、作者怀念母亲,也怀念老屋西北角母亲的老位子。 C、说明“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由母亲负担着。 D、说明母亲是一个随和,受到大家尊敬和欢迎的人。(2)、文章结尾说母亲“训诲我,抚养我……直到现在”,母亲明明已经离世,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下面的理解哪一项最准确?( )A、说明母亲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 B、体现了母亲的教诲影响作者的一生。 C、体现出母亲具有严父般的威望。 D、流露出作者失去母亲的无助和悲痛。(3)、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目光和笑容,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再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样反复描写的好处。(至少写出两条)五、拓展延伸。
-
16. 小练笔。
文中“我鼻子一酸”攥着母亲给的钱,最后却没有买梦寐以求的书,而是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象,补充作者的心路历程。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