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单元培优卷B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阶段综合提优卷A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培优卷B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培优卷B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 我上学了2.爱我们的祖国 同步练习
-
1、根据提示,结合自己的积累写词语。(1)、内蒙古草原真绿啊!我想用、这些四字词语来描写它。(2)、草原人民多么热情好客啊!我想用、这些四字词语夸夸他们。(3)、看到草原,作者“满心愉快”,可以用、这些四字词语来形容。
-
2、查字典填空。
“疾”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 再查音节。它在字典中的解释:①病;②厌恶,憎恨;③急速,猛烈;④疼痛。在“群马疾驰”中取第种解释,在“讳疾忌医”中取第种解释。
-
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雨后,我们走在lǜ tǎn( )似的草原上,看到天空出现了一道cǎi hóng( ),好似一幅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lè lēi)的中国画!好(hǎo hào)客的蒙(méng měng)古族同胞们穿着各色的yī shang( )迎接我们的到来。他们面带wēi xiào( )、有lǐ mào( )地为我们倒好了奶茶,摆上了奶dòu fu( ),jǔ bēi( )向我们敬酒,一点儿也不jū shù( )。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根据拼音,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写词语。(3)、“勾勒”在语段中的意思是( )。A、简单随意地画上几笔。 B、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线条画出轮廓。 -
4、小练笔。
请结合对《丁香结》的感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一种你喜欢的花吧。
-
5、课外阅读。
丁香赋
①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已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不胜收。
③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④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露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⑤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⑥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⑦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⑧丁香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干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⑨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丁香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⑩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⑪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妖娆。
⑫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作者主要写了盛放的景象及其与城市的特殊联系,表达了之情。
(2)、根据短文的第④~⑤自然段,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3)、下列对哈尔滨把丁香作为市花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丁香的清香和美丽象征了哈尔滨的春天,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B、丁香的生命力顽强,能在严寒的北方绽放,代表了哈尔滨人坚韧的精神。 C、丁香的栽培历史悠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哈尔滨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D、丁香颜色鲜艳夺目,栽种成本低,而且容易成活,因此被哈尔滨人选为市花。(4)、联结运用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习惯。请你从文中的画线句想开去,写出你所想到的画面。 -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丁香结(节选)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画横线句,作者由联想到了。从这句话中,我能感受到作者的人生态度。下面诗词中,最能表达出这种人生态度的一项是。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从生活实际、生活经验想开去,说说生活中的“结”。我生活中的“结”:
我解“结”的方式:
-
7、按课文内容填空或选择。(1)、本篇课文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结,是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的。我们面对生活中不顺心的事,要像作者一样,地面对。(2)、关于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课文介绍了丁香花的生长环境。 B、课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是为了表现丁香花很美。 C、课文介绍了丁香花的形状、颜色、气味。(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①句中的“积雪”指的是 , 我是从“”“”看出来的。这两句话从视觉和嗅觉角度写出了它的和。
②这两句话让我联想到了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 , 。”
-
8、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1)、芭蕉不展 , 同向春风各自愁。(2)、青鸟不传云外信,空结雨中愁。(3)、霜树尽空枝,肠断。(4)、殷勤解却 , 纵放繁枝散诞春。
-
9、按要求写句子。(1)、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3)、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仿照例句,补充句子)
阳光下的野菊花,黄的 , 白的。
-
10、按要求完成字词练习。(1)、下面词语中“怨”与“愁怨”中的“怨”的意思相同的是( )。A、埋怨 B、怨言 C、恩怨 D、任劳任怨(2)、“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这句话中的“恍然”的意思是 , 词语“恍然大悟”也是这个意思。与“恍然大悟”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如梦初醒、、。
-
11、读拼音,写出同音字。(1)、[àn] 黑 伏 时 河(2)、[bó] 单 停 士 父
-
12、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又是一年春来到,雨后薄雾中的花草①diǎn zhuì着【yōu yǎ】的小院。芭(bā bō)蕉的叶子参(cān shēn cēn)差(cī chā chà)不齐,郁郁葱葱,不时随风舞动,宛如碧波仙子的②yī jīn, 妩(wǔ fǔ) 媚动人。一个小男孩坐在③shí àn旁, 略显④bèn zhuō地折着纸飞机。⑤huǎng rán间, 他的眼前浮现出奶奶慈祥的脸庞,泪水不禁⑥mó hu了双眼。
(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按顺序看拼音写词语。(3)、下列加点的“薄”和“薄雾”中的“薄”读音相同的是( )。A、薄利 B、薄片 C、薄纸 D、薄荷(4)、根据下面词典中“yōu yǎ”的释义,按要求选填词语。
【幽雅】幽静而雅致:景致~|环境~。
【优雅】①优美雅致:唱词~|演奏~动听|~宽敞大厅。②优美高雅:~的姿态|举止~。①填入语段中“ 【】”处的“yōu yǎ”应该是词语。
②在环境的校园里,一个举止的小姑娘正在吟诗。
-
13、小练笔。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请你选择一处风景,从这三个方面去写一写,向同学们分享诗词之外的自然之美。
-
14、课外古诗阅读理解。
题金陵渡①
[唐] 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② ,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③里,两三星火④是瓜州⑤。
【注释】①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②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③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④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⑤瓜洲:在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1)、解释字词。①津:
②宿:③行人:
④可:(2)、这首诗的诗眼是。(3)、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5、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请用波浪线画出本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两方面来捕捉夏夜特征的句子。透过这些景物,我展开了想象,听到了 , 看到了。(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法。下列诗句所采用的写法与其相同的一项是。“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所描写的意境与下列诗句中的极为相似。(将诗句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D.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3)、将本词与《宿建德江》进行了比较联读,你会发现这描写的内容有相同点,但情感和主题有所不同。涵涵与畅畅进行了讨论,请补全对话。涵涵:本词和《宿建德江》都描写了月夜景色,如果“江清月近人”中的“月”所表达的情感用一个“”字来表达,那“明月别枝惊鹊”中的“月”所表达的情感就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因为。
畅畅:我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字来写的。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闲居时创作的。而且结合生活经验,只有心态的人才能在平淡生活中挖掘出常见景物的美丽。
-
16、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请提炼信息概括画作,并挑一幅写写你“看”到的画面。
我最喜欢 图,我仿佛“看”到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分别描绘了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景物。 B、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从下雨到天阴又到天晴的天气变化。 C、这首诗第三句中的“忽”字准确地写出了暴雨骤去的动态。(3)、在望湖楼,小涵还能看到诗句( )所描绘的景色。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17、按诗词内容填空。(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 , “西江月”是 , “夜行黄沙道中”是 , 作者是代词人 , 字 , 号 , 在词坛上与并称为“苏辛”。(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杭州西湖夏天的变化情景。作者是代诗人 , 他与、并称为“三苏”。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望着那一轮圆月,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吟诵他的词:“但愿人长久,。”(3)、“ , 江清月近人”是《》一诗中的诗句,作者是代诗人 , 他是一位诗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18、按要求完成练习,从不同角度赏析诗句。(1)、想象画面:根据下面的图片及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孟浩然《宿建德江》——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由关键词语体悟情感。
①题1中,孟浩然的两句诗中的“”和“低”、“”和“近”相互映衬,此境此景,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也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心情。
②题1中,辛弃疾的两句词以动写静,用、等动景衬托了夏季月夜的。同时词人从“”联想到了以后的丰收之景,写出了乡村夏夜的 , 以及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宿建德江》寓情于景,以景衬情,用一个“愁”字贯串全诗。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将一场突然而至的秋雨写得十分生动。 C、《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的羁旅之思。
-
20、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移舟泊烟渚(水边) B、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C、望湖楼醉书(书本) D、旧时茅店社林边 (陈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