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单元培优卷B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阶段综合提优卷A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培优卷B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培优卷B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单元培优卷A卷
- 部编版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 我上学了2.爱我们的祖国 同步练习
-
1、下列诗(词)句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2、读拼音,写同音字。
【chán】 夜半,月影娟,夏齐鸣,师静坐,时光慢慢流淌。
【dé】 谁言寸草心,报三春晖。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què】 电影开场了,场内鸦无声,主角精彩的演绎令观众们忘了此刻置身于何地,沉迷其中,首映结束,好评如潮,这部电影一下声名起。
-
3、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1)、移舟泊(bó pō) 烟渚(zhě zhǔ), 日(暮 幕)客愁新。(2)、卷(juàn juǎn)地风来忽吹散(sǎn sàn),(望 忘)湖楼下水如天。(3)、旧时(矛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jiàn xiàn)。
-
4、文学性阅读。
文艺演出
陆鹤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油麻地的孩子都叫他秃鹤。由于小小年纪就秃了顶,让他总免不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当学校的文艺演出需要一个秃子角色而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时,秃鹤挺身而出。
他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小姑娘,快快长,长大了,跟连长,有得吃,有得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
《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校长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____一个凶恶____一个善良____一个丑陋____一个美丽____对比得十分强烈____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问谁,谁也不知道秃鹤的去向。
“大家立即分头去找。“桑乔校长说。
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桑桑一直走到他跟前,在他身边蹲下:“我是来找你的,大家都在找你。“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沿着石阶走了下来,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桑乔校长拍了拍他的肩:“走,回家了。“
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选自《草房子》,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①周旋:
②胸有成竹: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3)、给第7自然段横线处加上标点符号。(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①秃鹤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演出的季节是冬天,他演出的对手是纸月。
②“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加点的词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秃鹤勤奋认真。
③画线句是对秃鹤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
④演出结束后,大家没有立即找秃鹤庆祝,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秃鹤觉得不受重视,哭了。
(5)、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6)、秃鹤的成功演出给你什么启示?结合实际谈一谈。 -
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南沙G3路公交线路图
材料二 地铁4 号线路图
(1)、文学社邀请李老师到广州外国语学校参加活动。李老师住在东涌,她要在早上9:00点前到少年宫。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她应该先选择乘坐(交通工具),从站出发,到站转乘公交,然后坐站路到广州外国语学校站。(2)、小语打算回家跟妈妈商量,希望她同意自己加入校园文学社。如果你是小语,你会怎么说服妈妈支持你呢?(至少两点理由) -
6、文言文阅读。
画龙点睛
张僧繇(yóu)①于金陵②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③。“人以④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⑤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⑥在。
[注释]①张僧繇:南朝梁吴人,著名画家。②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③去:离开。④以:认为。⑤破:击破。⑥皆:都,全。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①人以为诞 ②须臾 , 雷电破壁
(2)、请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3)、下列对“画龙点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龙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画得太像就会飞走。 B、画家绘画技巧再高明,也需要别人帮忙才能有所提升。 C、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D、说明画龙不能画眼睛,画眼睛就会变成真龙飞走。(4)、下列成语与“画龙点睛“不同类的一项是( )。A、余音绕梁 B、点睛之笔 C、妙笔生花 D、栩栩如生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美好画面,令人神往。“在天底下, , 而。……这种境界,既 , 又 , 既 , 又想坐下。““月亮正从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深蓝的天空中挂着 ,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殖……“(2)、自然万象,皆可成诗词。羁旅夜泊,孟浩然这样写月:“野旷天低树,。“月明星稀,辛弃疾这样写月:“ , 清风半夜鸣蝉。“黄河滚滚,刘禹锡不禁浮想联翩:“如今直上银河去,。“庭院幽幽,王安石记录下这样的画面:“ , 花木成畦手自栽。“(3)、爱国情感,心间永存。《七律·长征》的首联“ , “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曹植的“ , 视死忽如归“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精忠报国的志向;鲁迅的“惟有 , 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激励着我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
8、巴黎奥运会期间,小明的爸爸只要一看到有足球赛,就非常投入地观看比赛。试着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投入。
-
9、补充句子,构成排比句。
祖国是伟大的母亲。河流是她甘甜的乳汁,田野是她 , ……她无私地养育着无数华夏儿女。
-
10、《高山流水》缓缓响起,小南想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优美的琴声。请你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补充下列词语。
字正腔
余音绕
轻歌舞
排山海
黄钟大
技高一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一曲《高山流水》 , 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
11、根据读音,结合语境写词语。
因为“开卷有益,读书有乐“,“全民阅读“已经连续十次被写入zhèng fǔ工作报告。读书,能增长见识,帮助我们解开心中的gē da , 让我们更加聪明líng lì。读书,还可以改变心情。当情绪jǔ sàng时,多读读kāngkǎi激昂的文字,我们就会心潮péng pài。
-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演讲时可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B、《开国大典》中写阅兵式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C、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也要逐字逐句地读。 D、《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
13、下列句子中与“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运用相同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 B、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是火星。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C、地球是一个半径不到6400千米的星球。 D、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14、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 B、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比喻) C、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排比)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对仗、拟人)
-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B、多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对我们学习古诗词没有什么帮助。 C、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 D、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
1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桥》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巧设悬念,让人意外之余更敬佩老支书崇高的品质,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B、《好的故事》的结尾“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写出了作者虽处在黑暗的现实中,但仍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 C、《竹节人》一课中描写了老师玩竹节人的情景,令人忍俊不禁,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形象。 D、《盼》一课中“我“千盼万盼地想下雨是因为“我“喜欢下雨,渴望亲近大自然。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演员不愧是科班出身 , 总能把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 B、这篇散文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流畅,值得一读。 C、老师对我们的关爱在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中暴露无遗。 D、面对劳苦大众,鲁迅先生从不居高临下 , 而是给予深切的同情。
-
18、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水村山郭酒旗风(山边) B、浪淘风簸自天涯(颠簸) 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不久) D、尾搐入两股间(抽缩)
-
19、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字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玻璃 浑浊 狞笑(nìng) 沧海一粟(sù) B、考查 斑点 婆娑(suō) 念念有辞(cí) C、沮丧 冰棍 追悼(dào) 惟妙惟肖(xiào) D、草坪 资源 跺脚(duò) 排山倒海(dào)
-
20、文言文阅读。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① , 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②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③美者,缘有盐故④。“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⑤。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注释]①食:吃。②益:增加。③所以:⋯⋯的原因。④故:缘故。⑤患:祸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①昔有愚人,适友人家
②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3)、下列关于愚人空口食盐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认为盐可以使食物的味道变好。 B、他认为盐越多食物越美味。 C、友人给他的食物加了盐,食物就不淡而无味了。 D、他特别喜欢吃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