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a和图d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图d中为尽快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应该使用(选填“温水”或“冷水”);
    (2)、图b和图两个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3)、图c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
    (4)、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结构,物质从甲图变化到丙图时,分子间作用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汽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之一。如图所示是汽油机的冲程,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机械能转化为能。

  • 3、如图所示,小梅画出了海边城市不同时间陆地和海面之间空气流动情况的示意图。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海水和陆地的不同,且海水比陆地的

  • 4、小君同学用相同的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晶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加热至2min时,甲吸收的热量Q(选填“<”“=”或“>”)乙吸收的热量Q;从第2min加热到第4min,乙的温度不变,内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5、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世界领先,火箭发动机常利用液氢作为燃料,是因为这种燃料具有大的特点。卫星上宽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能。
  • 6、小明爸爸去4S店保养车。小明爸爸问师傅“该换什么了?”师傅告诉小明爸爸“该换火花塞了”,通过此对话你判断他家的车用的机器是内燃机中的。在4S店车间里,他看到某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飞轮上标有2400转/分钟,该内燃机按着这个转速工作时,1s对外做次功。
  • 7、“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飞行的1年时间里,可能会遭遇两次月食,月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汽车散热器等制冷设备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较大的性质。
  • 8、擦燃火柴时,火柴头与砂纸摩擦,这是一个的过程;点燃火柴时,火焰的温度比火柴头的温度要高,它们之间由于存在着温差而要发生。(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 9、热机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有关汽油机和柴油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B、不管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只要燃料完全燃烧,热机效率就可以达到100% C、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具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D、柴油机可以输出更大功率,主要应用在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火车上面
  • 10、如图所示,小明在吹气球时,被吹饱满的气球没能用手握住,呼啸着飞了出去。关于气球飞出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喷气的嘴部很热,因为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增加 B、喷气的嘴部很冷,因为气球内气体放出时对外做功导致内能减少 C、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此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吸气冲程相同
  • 11、如图所示,阿里公司的数据运行服务器浸泡在装有冷却液的容器中。冷却液直接吸收服务器通电工作产生的热量,再进入外循环冷却,之后再送回服务器所在容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此冷却液的比热容应该很小 B、服务器的内能不会发生转移 C、冷却液有效减小电热产生的危害 D、若该冷却液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它的比热容增大一倍
  • 12、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物质

    酒精

    水银

    熔点

    -117 ℃

    -39 ℃

    沸点

    78 ℃

    357 ℃

        

      甲   乙       丙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温度是℃。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中的图线a。由图线a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
    (3)、另一位同学使用相同装置,仅将水的质量减小,其他条件不变,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____。 
    A、图线a B、图线b C、图线c D、图线d
    (4)、本实验中应选用(选填“水银”或“酒精”)温度计。 
  • 1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2)、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 
    (3)、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此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 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小明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选填“试管”“烧杯”或“试管和烧杯”)中的水发生了沸腾现象,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发生变化。 
  • 14、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以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 

    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

    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2)、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的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甲、乙所示)。结果发现图甲中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个结论(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从实验设计环节来看是因为没有控制水的相同。 
    (3)、小明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酒精蒸发(选填“吸热”或“放热”)造成的。 
  • 15、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 ℃,酒精是243 ℃,因此在常温下他们通常是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 ℃,氢是-240 ℃,所以我们时常看到它们都是气态。(氧、氮、氦的沸点分别为-183 ℃、-196 ℃和-269 ℃)可知: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的方法是不行的。 
    (2)、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如果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进行分离,首先液化分离出来的是。 
    (3)、工业上常将空气先液化后再提取氧、氮、氦等气体。当温度升高时,首先汽化分离出来的是。 
  • 16、吃冰棍时,往往会遇到如下现象。

    撕开包装纸,看到冰棍上有一层白花花的粉状物。

    撕开包装纸,还看到冰棍向下冒“白气”。

    咬冰棍的第一口时,冰棍与嘴唇“粘”上了。

    吃到一半时,剩下的半支冰棍表面有一层细密的小水珠。

    吃到最后时,有糖水顺着木棍流下来。

    请你在以上五个现象中任意挑选两个,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

  • 17、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下面表格中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 

    金属

    熔点/℃

    1 538

    1 083

    962

    1 064

    3 410

    660

    沸点/℃

    2 750

    2 596

    2 212

    2 707

    5 627

    2 327

  • 18、“做中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沸腾知识时,小雨做了如下实验: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紧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烧瓶内的水重新沸腾。此过程中烧瓶内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气压减小,水的沸点。 

  • 19、冻干食品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原有的营养成分,方便保存和运输。冻干食品制作时先把含有大量水分的食物放入冷库让食物中的水分成固态,然后在真空条件下使食物中固态的水分直接为气态,避免了化学、物理和酶的变化,很好地保持了果蔬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20、在探究固体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用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则读数为℃;图乙为A、B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选填“A”或“B”)物质为非晶体。

      

                      甲          乙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