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是科学家们关心的问题,下列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不再推动的秋千最终会停下来,这是因为秋千没有惯性 B、图乙:若水平面光滑,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图丙:若跳远运动员达到最高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运动员将保持静止 D、图丁:若竖直上升的篮球达到最高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篮球将竖直下落
-
2、“天工”社团的同学们用宽度不同、厚度均匀的铝片自制了一个电热切割器,用来切割塑料泡沫,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通过EF、FG和GH三段铝片的电流相等 B、加在EF、FG和GH三段铝片两端的电压相等 C、EF、FG和GH三段铝片的电阻相等 D、用GH段去切割塑料泡沫,效果最好
-
3、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加速升空的火箭做的是机械运动,发射塔相对于正上升的火箭是静止的 B、图乙: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得均匀,这反映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图丙:核外电子A绕原子核B匀速转动,核外电子处于平衡状态 D、图丁:该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4、风云雷电, 气象万千,对以下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洁白的雾是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放热凝形成的 B、钻木取火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风雪天行人感觉冷,是因为人体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向外放热 D、燃烧液态氢推动火箭升空,是利用液态氢比热容大的特性
-
5、唐朝时成书的(玄贞子)记载了著名的人工彩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霓虹之状。”下列与人工彩虹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 B、日晷计时 C、水面倒影 D、海市蜃楼
-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声音是我们感知缤纷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密闭玻璃罩中的空气被逐渐抽出,听到的铃声遂变小 B、图乙:用手动一端仲出桌边的塑料尺,伸出长度越长,音调越高 C、图丙:福建舰毂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丁:用“B超”检查身体,主要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
7、物理学将可定性或完量描述的属性称为物理量。以下对常见物理量估值最切合实际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人体感到舒适的气温的为35℃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的为50kg D、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约为1.01x105Pa
-
8、物理学界常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物理量的单位,以示对科学家卓越贡献的纪念。以下与物理单位对应正确的是( )A、电流的单位——阿基米德—A B、力的单位——牛顿——N C、频率的单位――赫兹—一H D、动能的单位—瓦特——W
-
9、某实践小组用正中间开孔的直尺、带挂钩的重物A、水和两个可读取液体体积的同容器等,制作了可测算液体密度的装置。使用前;需将两容器挂在直尺两端固定的挂上,如图甲,调节两端平衡螺母使直尺水平平衡,再将重物A挂在开孔处的"0g"刻度线处某次使用时,小明向左侧容器中倒入体积V=30mL的水,再向右侧容器中倒入相同体积待测液体,通过向右移动重物A,使直尺再次水平平衡(左侧容器内的液体质量等于右侧容器内的液体质量与重物A所示质量之和),如图乙。他根据相关数据,算出了该液体的密度。(1)、图甲中要使直尺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2)、小明测出的待测液体密度为g/cm3;(3)、依照他的做法,不同的待测液体密度ρ液与重物A所示质量m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图丙中图线 符合此关系;(4)、对小明的某些做法进行调整,可使该装置的测量范围变为1.0-1.2g/cm3 , 且通过将重物4从“0g"移动到"10g"的过程来实现。请具体描述如何调整:。(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
10、某科技小组要设计冬季植物大棚控温系统。
【任务与要求】当环境温度t≤20℃,加热设备开启工作:温度t≥30℃,停止工作,大棚内温度维持在一定范围。
【设计与实施]①器材有:电压为6V 的电源、定值电阻、可控加热设备、热敏电阻(阻值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甲)等。②设计的电路如图乙,加热设备是否工作由其两端的电压UAB来控制,当UAB≥4V时,加热设备开启工作,当UAB≤UB时,加热设备不工作。(不考加热设备对电路的影响)
【分析与思考】
(1)、电路中的(R1/R2)是热敏电阻;(2)、定值电阻的阻值为Ω(3)、U0=V(4)、长时间使用后,电源电压降低,系统控制的最高温度将。 -
11、小明和小华利用茶色玻璃板、刻度尺、白纸、两个相同的电子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如图甲,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玻璃板放置在纸上;(2)、在玻璃板前放上电子蜡烛A,闭合开关使其发光,再将电子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调整B的位置使其与A的像 , 在纸上分别记录A、B的位置;(3)、多次改变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在探究像到镜面距离l2与物到镜面距离l1的关系时,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4)、完成探究后,小明和小华利用左右两侧面开孔的正方体纸盒、茶色玻璃板和发光小灯制作了一个"魔盒",如图乙所示。两人都可以通过孔看到对方,但只有小明能看到魔盒中发光小灯在他正前方成的像。则纸盒中玻璃板可沿(ac/bd)方向放置,且发光小灯应贴在纸盒内(M/N)处。(注意两空对应关系,同时答对得分,写出一种做法即可)
-
12、小明用电压为6V的电源、定值电阻R1、电压表、电流表、最大阻值为20Ω的滑动变阻器R2、开关等器材,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1)、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图连接完整;(2)、电路连接正确,规范操作后,闭合开关,小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为6V。中路中仅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小明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电压/V
1.5
2.5
3.5
4.5
5.5
电流/A
0.150
.25
0.35
0.45
0.54
老师指出表中有一组数据是无法从实验中测得的,请你判断这组数据的实验序号是。
(4)、通过实验得出初步结论: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
13、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小明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如下猜想:①与接触面 粗糙程度有关;②与压力大小有关。(1)、为验证猜想,他利用木块、弹簧测力计、木板、毛巾、重物等器材进行实验。实验前,将弹簧测力计放置后进行校零;(2)、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中,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N;(3)、比较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
14、小华利用实验室的自来水,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水温升高到90℃开始计时,6分钟后水沸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时,温度。(3)、小华还想探究沸腾的水能否将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她取了同样的自来水倒入试管,利用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水温升高到85℃开始计时,得到温度和时间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数据分析:试管中水的最终温度(高于/等于/低于)沸点,试管中的水沸腾。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5
89
92
95
97
98
98
98
-
15、如图所示电路中,灯泡L的规格为“6V 3W"。闭合开关S, 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1.5A。求:(1)、通过灯泡L的电流;(2)、电阻R的电功率;(3)、通电2min,电路消耗的电能。
-
16、用煤气炉将 4kg 的水从20℃加热到70℃,消耗煤气 0.05kg。已知煤气的热值4.2x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x103J/(kg·℃)。求:(1)、水吸收的热量;(2)、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煤气炉加热的效率。
-
17、叉车常用于货物的转运,如图所示。叉车在10s内将质量为 300kg 的货箱匀速竖直提升3m,g 取 ION/kg。求此过程中:(1)、货箱的速度;(2)、叉车对货箱所做的功;(3)、叉车对货箱所做功的功率。
-
18、按要求作图。(1)、图甲中,光线 AO斜射到镜面上,画出其反射光线 OB;(2)、图乙中,小球在空中运动,画出它在图示位置受到的重力G;(3)、图丙中,地上的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4)、图丁中,根据安全用电规范,在两个虚线框内分别画出开关和灯泡的电路元件符号。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雪龙”探极
“雪龙2号"是毯国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冰船,具有船首、船尾双向破冰技术,填补了中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船首的下部前沿部分叫破冰柱,用特殊的强钢打造,遇到厚度1.5米左右的冰层时,“雪龙2号"因其船首特有的形状,易于以一定的航速冲上冰面,在船首重压下破冰艏柱犹如一把利刃切开厚重的冰层,实现船首破冰。在厚冰海域,通过控制船尾下方吊舱式全回转螺艏柱、旋浆(水平面内可360度自由转动),使船尾转向,船尾从上方重压冰层,同时螺旋桨削冰,冰层塌陷,实现船尾破冰。
(1)、下列物理属性中,____不是制作破冰艏柱的材料必须具有的属性;A、耐低温 B、,硬度大 C、韧性好(不易断裂) D、密度小(2)、雪龙2号的船首应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船首破冰时,艏柱犹如利刃切开减层,是由于船首重压增大了艏柱对冰面的。(3)、向南行驶的"雪龙2号"遇到厚冰阻挡,欲采用船尾破冰。调整螺旋桨,让螺旋桨推动的水流向(东/南/西/北)运动,可使船尾向东转向。 -
20、如图是控制车辆进出的电动闸门设计图。抬杆AB质量分布均匀,长度为3m,重为 20N,最右端B点处悬挂一重为25N 的铁柱,B点到支点O的距离为0.6m。开关S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抬杆AB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忽略支点O处的摩擦)(1)、电磁铁上端为(N/S)极;(2)、此时电磁铁对铁柱的吸引力为N;(3)、要使抬杆A端从图示位置向上抬起,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端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