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小五同学设计了一种烟雾报警装置,R0为定值电阻,R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激光的光照强度减弱而增大。当电路中电流小于或等于0.2A时,烟雾报警器报警。若S闭合后,当电流从0.2A变化为0.5A时,光敏电阻R的电功率从3.2W变化为2W,在此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烟雾浓度逐渐减小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源电压为20V,R0的电阻为40Ω C、当电压表的示数为4V时,烟雾报警器报警 D、R0消耗的电功率变化了8.4W
-
2、如图甲所示电路,已知R1=6Ω,R2=10Ω,当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源两端电压为 V,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A。
-
3、小红到超市买了一瓶矿泉水,喝了几口之后,与原来相比,瓶内矿泉水不变的物理量是(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无法确定
-
4、如图所示,电路中各电路元件完好无损,若让两只灯泡L1和L2均正常发光且互不影响,则①的位置是表 ,则②的位置是表,则③的位置是表。
-
5、如图所示为一件手臂骨骼模型,当指示灯点亮时,骨骼模型动起来,栩栩如生。电路设计要求为:只闭合开关 , 仅指示灯亮;再闭合开关 , 指示灯亮,电动机M转动;断开开关 , 指示灯熄灭,电动机M停止转动,满足该设计要求的电路是( )A、
B、
C、
D、
-
6、兰兰同学在测量矿石密度时,发现矿石无法放入量筒中,于是她利用如下方法测量: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 , 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2)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将小石块浸没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再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
(3)向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此时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 则此次烧杯中又加水质量是(选填“>”、“=”或“<”);
(4)求小石块密度(已知);
(5)按照此过程测出的小石块密度与真实值相比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
7、某小组在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中:(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
①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②实验时,使一束光与平面镜夹角为射到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此时,反射角大小为;
③如图乙所示,把纸板绕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内。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②如图丙所示,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这种研究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③将光屏放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
8、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填“高”或“低”);(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或“=”)1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的质量较大(选填“b”或者“c);(4)、时刻后,若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填“不变”、“降低”或者“升高”)。
-
9、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首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2)、如图甲,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3)、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若实验过程中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像的完整程度(选填“会”或“不会”)受影响;(4)、在图乙所示的情况下,将蜡烛向左移动2厘米,光屏上的像会变模糊,为了使像重新变清晰可以在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个透镜;(5)、在图乙所示的情况下,将蜡烛移到刻度处,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10、工人师傅常使用一种激光水平仪(如图甲),其内部有一个能自由摆动的重锤,重锤上安装了一个经光学原件转变成水平和竖直的十字光源(如图乙)。经过分析,该装置是利了重力方向总是的。
-
11、如图所示,图甲中用扳手拧螺母时,在A位置比在B位置拧更容易些,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图乙中,小明坐在小船上,用力把另一艘小船推开,他自己坐的船(选填“会”或“不会”)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
12、“铁比木头重”实际上指的是铁的比木头大;一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 , 密度。(后两空均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
13、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硬度是普通钢的10倍,而密度仅为钢的四分之一,下列关于碳纤维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纤维材料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碳纤维材料比钢更适合制造航天器部件 C、分别用碳纤维材料和钢制成的等质量实心零件,体积比为4∶1 D、用碳纤维材料制成一个零件,在地球上的质量要比在月球上的质量大
-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B、当物距是时,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C、此时的物距大于 D、当物距是时,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
15、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泥捏成泥人后,质量变小了 B、白糖热化抽丝制成棉花糖后,质量变大了 C、的棉花和的铁块,铁块的质量大 D、物理课本从保定快递到石家庄,质量是一样的
-
16、拉面是一种美味的传统饮食,下面关于拉面制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揉捏面团时,面团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 B、揉捏面团时,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运动状态 C、用手拉长面条,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形状 D、用手拉长面条,面条只受到手施加的作用力
-
17、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A、在教室周围植树 B、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
18、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间教室的高度为3dm B、一本初中物理书的质量约为600g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为70℃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
19、图甲是灯泡L的图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将灯泡L接入图乙电路,已知电阻的阻值为 , 电流表量程为 , 电源电压可调。在电路安全工作的前提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提示:可在图甲中作出电阻的图像)( )A、两条支路中的电流不可能相同 B、灯泡实际功率总比电阻功率大 C、电路总功率最大可达到1.5W D、电源可调的最大电压为1.8V
-
20、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⑴串联电路:当串联电路中一个电阻改变时,电路中电流及另一个电阻电压也随之。
⑵当并联电路一个支路的电阻改变时,这个支路电流也会改变,干路电流也会变化;但另一个支路电流和电压都。
【学案:】考点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记忆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考点对快速解题十分重要》
1.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
3.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
4.连接电路前应注意哪些问题:断开开关、变阻器处于最大位置、电流表和电压表选择合适量程、注意正负接线柱不能接反;
5.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导体两端电压;保护电路;
6.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变阻器的作用:控制导体两端电压不变;保护电路;
7.变阻器的连接时:一上一下;
8.多次测量目的:寻找规律;
9.电路连接改错:电流要从电流表、电压表正极入、负极出,量程选择要预估,元件连接要符合要求,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要与被测元件并联,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入电路;
10.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变阻器应置于阻值最大位置;
11.完善表格,填入正确值:根据实验规律和给出数据,填入正确值;
12.补充实验电路:按元件顺序观察缺少部分,然后进行连接,注意不能交叉;
13.在电阻一定时,导体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14.在电阻一定时,导体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15.如何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根据电源电压选择电压表,电压表量程大于电源电压;不能估测电源电压时,用试触法选择电流表,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尽量选用小量程;
16.在改变电压时,要用眼睛观察电压表的示数,调到合适的值;
17.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更换电阻后将如何操作:在更换电阻后,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发生变化,所以下一步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例如换用更小阻值的电阻时,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若换用更大阻值的电阻时,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换大调大,换小调小);
18.实验中定值电阻可不可以用小灯泡代替:不能。因为小灯泡的电阻会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无法控制变量。
考查角度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考查角度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考点2. 欧姆定律
1. 理解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公式:I=U/R适用条件是纯电阻电路(中学阶段除了电动机以外,都属于纯电阻)。在应用公式计算时,I、U、R必须针对于同一时刻的同一导体(或者同一段电路);
变形公式R=U/I,不能认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电阻与电流成反比(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 动态电路问题
动态电路是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来分析电路中由于某一部分的变化而引起的整个电路中各部分物理量及其比值关系等的变化情况。动态电路分析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当遇到比较简单的动态电路问题时,可直接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进行分析;当遇到比较复杂的动态电路问题时,可依照“局部→整体→局部”的顺序,先从阻值变化入手,以电流关系为纽带,逐一判知各部分电压、电流的变化情况。
3. I-U关系图像的识别技巧
⑴若I-U图像是一条直线,则导体为定值电阻,在图像上取任何一点即可计算出该导体的的电阻;
⑵直线越倾斜,说明电压的变化相同时电流变化越快,即电阻越小。
考查角度1. 对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理解
考查角度2. 动态电路分析
考查角度3. 利用U-I图像处理简单电学问题
考点3. 电阻的测量
1. 伏安法测定值电阻阻值和测小灯泡电阻的异同
定值电阻
小灯泡
原理
电路图
实验过程
多次测量
多次测量
数据处理
分别计算每次测量的电阻,然后取平均值
分别计算每次测量的小灯泡的电阻,然后寻找普遍规律
实验结论
平均值为所求电阻值
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 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需要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如果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则可借助一已知电阻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或电阻箱,巧妙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考查角度1. 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
考查角度2.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
考查角度3. 特殊法测导体电阻
考点4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欧姆定律公式把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联系起来,可用来解决串、并联电路中比较复杂的电学问题。欧姆定律的应用是历年中考的重点,考查的形式几乎包含所有题型。利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的一般步骤:
⑴画出等效电路,分析各元件的连接方式;
⑵分析电压表、电流表的测量对象,并注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
⑶找出各物理量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列出方程式,求出待测量。
考查角度1. 利用欧姆定律解决串联电路计算问题
考查角度2. 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并联电路计算问题
考查角度3. 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可化为串联或者并联电路的混联电路计算问题【:学案】
【学案:】
【:学案】
【学案:】易错点1.电键打开与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导致电学量变化的分析出现错乱
1.明确开关闭合时的电路连接方式,接入元件的工作情况,电表的测量值域;
2.分析对应开关断开后的实际情况;
3.确定开关断开后的电路连接方式,接入元件的工作情况,电表的测量值域;
4. 运用欧姆定律及相关推论求解相应物理量;
5. 开关通断引起的的各物理量变化的分析要清晰。
6.确定滑动变阻器滑片位于某一位置时的电路连接方式,接入元件的工作情况,电表的测量值域;
7.分析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后,电路产生变化的实际情况;
8.确定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变化后的电路连接方式,接入元件的工作情况,电表的测量值域;
9. 运用欧姆定律及相关推论求解相应物理量;
1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的电阻各量变化分析要清晰。
易错点2.对电学量的同一性搞混乱导致解题错误
欧姆定律计算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且只能运用在电路中同一元件的情况,考生容易混淆电学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有关元件电学关系判定的错误。
1.判定电路连接方式,找准电学元件;
2.确定元件工作时对应的电压、电流和电阻相应的数值;
3. 运用欧姆定律及相关数学变化进行求解。【: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