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并联电路特点:分流不分压
⑴电流: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分流)即 I=I1+I2
⑵电压:各支路电压都电源电压(不分压)即 U=U1=U2
⑶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并联相当于增大导体的横截面积),
⑷分流原理:I1:I2=R2:R1(并联电路各支路分配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比)。
-
2、串联电路特点:分压不分流
⑴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不分流)即I=I1=I2;
⑵电压: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分压)即U=U1+U2;
⑶电阻: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串联相当于增大导体的长度)即R=R1+R2 (总电阻大于分电阻);
⑷分压原理:U1:U2=R1:R2(串联电路各部分分配的电压与它的电阻成比)。
-
3、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⑴实验原理:
⑵实验方法:。
⑶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小灯泡、导线若干。
⑷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⑸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
⑹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处;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压,记下此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逐次降低,记下每次读出的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④计算每次的电阻值,整理器材。
⑺记录数据的表格为: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 3 ⑻分析与归纳:灯丝的电阻随(亮度)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⑼注意事项:
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B.闭合电路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C.接通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然后逐次降低电压,测出不同电压下的电阻值。 -
4、伏安法测导体电阻
⑴实验原理:
⑵实验方法:。(分别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求导体的电阻的办法叫“伏安法”)
⑶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待测电阻、导线若干。
⑷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⑸实验步骤:
①按实验原理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
②电路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3 , 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每次对应的数值为I1、I2、I3 , 分别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③根据每次记录的电压值和电流值求出每次对应的电阻值R1、R2、R3 , 求出它们的平均值
R=(R1+R2+R3)/3。
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
-
5、欧姆定律的应用:
⑴同一个电阻,阻值 , 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⑵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
⑶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
-
6、公式:I=U/R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I(电流)→安(A);U(电压)→伏(V);R(电阻)→欧(Ω)。
⑴同体性∶U、I、R是对应同一个或电路的三个物理量,解题过程中,习惯上把对应同—导体的物理量符号用相同的角标表示,如I1、U1、R1或I2、U2、R2。
⑵同时性∶由于电流会随电压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在应用公式时,三个物理量必须是的数值。
⑶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电路。纯电阻电路是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常见的电炉、电饭锅等都是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所以它们都是纯电阻电路;电动机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只有一小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含电动机的电路不是纯电阻电路。
⑷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所以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公式R=U/I只是电阻的式而不是决定式。
⑸同一电源,电压是的(电压由电源提供,电源电压大小只与电源有关,与电路中电阻和电路无关)因此不能说成“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
7、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比。
-
8、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我们应控制电阻两端的一定,通过换用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来改变电阻,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比。
-
9、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我们应控制一定,通过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变阻器来调节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
-
10、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所以,电流的大小与导体和都有关。
-
11、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定律中能的 , 是指通过做功,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一种形式的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如钻木取火,就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能的 , 是指同一种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能的形式没有变化,如热传递过程中,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
1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
13、热机的效率:用来做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公式:
-
14、热值(q):1kg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热值单位是:J/kg。
⑴燃料燃烧放出热量:Q放 =qm;(Q放 是燃料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m 是质量,单位是kg。)
⑵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
15、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⑴汽油机:四冲程汽油机的结构—汽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门、排气门、。
冲程—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吸气冲程—靠惯性运动,吸进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
压缩冲程—外界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温度升高;
做功冲程—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气体温度升高,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排气冲程—靠惯性运动,排出废气。
⑵柴油机:四冲程柴油机的结构—汽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门、排气门、。
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与汽油机几乎一样,但有三个区别:1)吸气冲程:汽油机吸进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吸进的仅仅是空气;2)压缩冲程:汽油机压缩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汽油机压缩的仅仅是空气;⑶做功冲程:汽油机用火花塞点火,柴油机用喷油嘴喷油。
-
16、热机:利用做功的机械叫热机。
热机的种类:、、、。
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内燃机根据其所使用的燃料分为和两类。
-
17、热量的计算
⑴计算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为:
⑵计算物体放出热量的公式为:
其中,Q吸表示吸收热量,单位是J;c表示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表示质量,单位是kg;t0表示物体初始温度,单位是℃;t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单位是℃。⊿t=t-t0表示物体升高了的温度。⊿t=t0-t,表示物理降低了的温度。
注意: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基本要领
-
18、
⑴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改变的多少叫热量。单位:焦耳(J)。热量是反映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因此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一个物体温度很高,不能说它的热量多,如果没有发生热传递,就没有热量可言。
⑵比热容定义:单位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 (放出)的热量。
单位:J/(kg·℃)。
⑶水的比热容
数值:C水=J/(kg·℃)
意义:1kg水温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J。
应用:“暖气”取暖用水作介质,机器中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等。
-
19、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⑴用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减少。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能的转化。
⑵用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能的转移。
⑶热传递和做功的区别
实质
条件
方式(方法)
举例
热传递
内能的转移过程
不同的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内能从高温铁块转移到低温的水,铁块的内能减少,水的内能增加
做功
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压缩体积、摩擦生热、锻打物体、拧弯物体
打气筒打气、钻木取火、来回多次弯折细金属丝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体积膨胀等
装着开水的暖水瓶内的水蒸气将瓶盖顶起来,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
20、定义:物体内部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由于分子的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