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子动理论内容

    ⑴物质是由组成的。

    ⑵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的运动 

    ⑶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力和斥力。 

  • 2、影响因素: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⑴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相互的现象叫扩散。

    ⑵扩散在气体、液体和固体间都能发生,但扩散的程度不同。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还表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 3、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运动。
  • 4、 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应的计算
    根据 ρ=m/V可以求得物体的 , 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物质纯度、是否实心。
    根据 m=ρV 可以求得物体的 , 用来计算不易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根据V=m/ρ可以求得物体的 , 用来计算不易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 5、 密度与物质鉴别

    先求出物质的 , 查密度表确定。若不同物质的密度相等的情况下用其它方法来鉴别物质。如:气味,颜色,透明度,硬度,可燃性等等。

  • 6、 测量固体的密度

    ①测量对象:形状规则的固体

    实验原理:ρ=m/V

    测量仪器:天平、刻度尺

    测量方案:测质量、算体积、求密度。

    ②测量对象:形状不规则的固体

    实验原理:

    测量仪器:天平、量筒

    排水法测体积(石块浸没)

    ⑴用调节好的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

    ⑵在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0

    ⑶用细线拴好小石块,浸没在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

    ⑷根据公式 ρ=m/V,计算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记录表格:

    石块的质量m/g

    水的体积V0/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c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kg·m-3






  • 7、 测量液体的密度

    ⑴天平放置,调节天平平衡;

    ⑵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

    ⑶将烧杯中的液体部分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量的质量m; 

    ⑷记录中的液体的体积V;

    ⑸根据密度公式ρ=m/V 计算盐水的密度。

    实验记录表格:

    杯和液体的质量m/g

    杯和剩余液的质量m/g

    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g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cm3

    液体的密度ρ/kg·m-3






  • 8、 使用量筒注意事项

    ⑴被测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

    ⑵在测量范围内,应选择分度值较小的量筒,目的是提高精确度,减小测量误差。

    ⑶不能用量筒测量对玻璃有腐蚀性的液体。

  • 9、 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中央处相平。俯视使读数偏大,仰视使读数偏小。
  • 10、量筒的使用。实验室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是用

    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⑵量筒上的标度

     单位:毫升 mL (1 mL = 1 cm3

     最大测量值(量程):常用 50 mL、100 mL、200 mL;

     分度值: 1 mL,2 mL,5 mL。

  • 11、 水的反常膨胀:下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温度为℃ 时水的体积最小,高于4℃时,水跟其他的物体一样,是热胀冷缩;在0~4℃之间,水却是(反常膨胀)。因此,一定质量的4℃的水,无论是温度升高或降低,体积都变大 ,根据ρ=m/V可知:密度都变小 ,所以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 。

                  

  • 12、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⑴物体通常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因为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会变小,温度降低时,物质的密度会变大(以上均选填“变大”、“变小”)。气体(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⑵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密度变从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的。

  • 13、 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

    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跟物质的有关,和物体的以及体积无关,所以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⑵同种物质,ρ一定,m与V成比。

    ⑶不同种物质,

    ①m一定时,ρ与V成比,理解为: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密度越大,体积越小;

    ②V一定时,ρ与m成比,理解为: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物质,密度越大,质量越大。

  • 14、 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⑴国际单位:(kg/m3 ,  kg·m-3 )

    ⑵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g/cm3 ,  g·cm-3 )

    ⑶单位换算:1g/cm3 =103 kg/m3

  • 15、 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水的密度为  kg/m3 , 表示: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
  • 16、 密度的公式:
  • 17、 密度的符号:
  • 18、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 19、 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⑴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超过天平的

    ⑵向右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 , 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游码弄湿、弄脏;

    ⑶保持天平干燥、清洁,的物体和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应使用烧杯或者白纸间接称量。

  • 20、 天平的使用与读数

    A 调节方法(使用前)

    ⑴放:把天平放在上;

    ⑵拨: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处;

    ⑶调:调节横梁两端的(指针左偏向右调,右偏向左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这时横梁平衡。

    B 测量方法(使用时)

    ⑴测:把被测物体放在盘,用镊子向盘添加砝码(从大到小),向右移动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向右调节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小质量的砝码)

    注意:称量过程中,若添加最小砝码后,天平依然不能平衡,此时应调节游码,禁止调节平衡螺母。

    ⑵读:物体的质量=质量+所对刻度值;(游码以左侧所对刻度线为准)

    ⑶收:测量完毕,把物体取下,砝码要装入盒内(由小到大),并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

上一页 717 718 719 720 7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