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质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乙物质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min。

  • 2、如图甲所示的半潜船,由于浸在水中的体积比例高,因此半潜船受到水面上的波浪影响相对较小,能够保持较佳的稳定性而适合当作水上的工作平台使用。如图乙所示,半潜船通过调整水舱内的压载水质量,把装货甲板潜入水中,等待货物装载,当货物拖至甲板上方后,再次调整水舱内的压载水质量,船体上浮,即完成装载。

    (1)、装货后,半潜船所受的合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在半潜船船身从最大潜深上升至甲板与海平面相平的过程中,船身所受浮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当半潜船依次处于图乙中三种状态时,从左至右船底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1、p2、p3 , 则压强最小的是 , 水舱内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m3 , 则质量最大的是
    (3)、当甲板下潜至水下2m时,它受到水的压强为Pa。(取10N/kg)
  • 3、在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实验中,小明实验小组成员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
    (2)、如图甲,测出A、B、C三处电流后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只写表达式),为了得到更普遍的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
    (3)、小明继续“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实验电路如图丙所示。在测灯L2两端的电压时,为了节省时间,将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并改接到C接点上。小明用上面的方法(选填“能”或“不能”)测出灯L2两端的电压,将看到的现象是
    (4)、小组小李同学按如图丙所示电路,测出一组A、B、C三处的电流,数据如表所示

    A处电流IA

    B处电流IB

    C处电流IC

    0.2

    0.2

    0.2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请指出该探究过程中的两点不妥之处:

  • 4、按要求完成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A;

    (2)、如图乙所示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描绘出的图像,由图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D段的比热容,物质在BC段的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选填“正”或“负”)电。如图丙所示,用该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原理是 , 在此过程中,验电器金属杆中电流的方向为(选填“由A到B”或“由B到A”)。
  • 5、按要求作图。
    (1)、如图1所示,一枚鸡蛋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鸡蛋下沉,请画出鸡蛋下沉过程中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2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请作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3)、现代家庭生活中,很多插线板都带有USB充电口,能够直接为手机充电。请将图3电路图补充完整。要求:开关S控制整个电路;S闭合后,该电路既能给手机充电,同时又不影响为其他家用电器供电。

  • 6、下列四幅图中,力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
    A、推车未推动 B、提着滑板水平前行 C、搬石未搬起 D、用绳子提升物体
  • 7、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核、原子 B、原子核、原子、分子 C、原子、分子、原子核 D、分子、原子、原子核
  • 8、晓舟模拟古人利用浮力打捞铁牛,用正方体M模拟铁牛,其质量m300g。用高度为15cm的柱形薄壁水杯模拟打捞船,其质量与铁牛质量相等,将其放入水中漂浮,如图甲所示。向杯中装入质量为2m铁砂时,如图乙所示。用细线连接船和铁牛,使细线拉直且无拉力,再将铁砂从船中取出,当铁砂取完后,铁牛被拉起,如图丙所示。ρ=1.0×103kg/m3g10N/kg , 求:

    (1)、甲图中,船底部受到水的压力F
    (2)、乙图中,船浸入水中的深度h
    (3)、丙图中,铁牛受到的浮力F
  • 9、图甲是灯泡L和电阻RUI图像,晓彤将它们接入如乙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U保持不变,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4A。求:

    (1)、画出实物电路图对应的电路图;
    (2)、电源两端的电压U
    (3)、灯泡L的实际电功率。
  • 10、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幽灵粒子”——中微子

    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粒子有12种,包括6种夸克、3种带电轻子和3种中微子。3种中微子包括电子中微子、缪中微子和陶中微子。作为一种不带电的粒子,中微子质量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只参与非常微弱的弱相互作用,且具有极强的穿透力,能够轻松穿过地球或者太阳。一直以来,对中微子的检测非常困难,因此中微子也被称为“幽灵粒子”。

    2024年11月20日,位于地下700米的广东省江门中微子探测器主体建成。有效质量为2万吨的低本底、高透明度的球形液体闪烁体探测器,也就是中心探测器“大玻璃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球,如图甲所示。玻璃球外面的主支撑结构是不锈钢网壳,被2万只直径50厘米的光电倍增管和2.5万只直径不到7.6厘米的光电倍增管和反射膜包拢。安装完成后,玻璃球内部将灌满液体闪烁体,外面浸泡在一个44米深的圆柱形水池中,池内灌装超纯水,图乙为其示意图。

    光电倍增管就像是探测器的眼睛,眼睛越多,看得就越细。探测器内部紧密排布的光电倍增管用于探测中微子与液体闪烁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微弱的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并放大千万倍,以便后续分析。探测器外部的光电倍增管主要用于探测宇宙射线产生的背景信号,排除了这些信号的干扰,有助于区分中微子信号,从而提升探测精度。

    所有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最终全部推动了文明的发展。例如,利用中微子穿透力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对地球进行“CT”扫描,地球内部情况一扫便知。未来的中微子实验,将让人类突破认知极限,更好地理解宇宙和物质世界,中微子应用将会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粒子有夸克、带电轻子和
    (2)、如果去掉探测器外部的光电倍增管,就不能确定观测到的是中微子信号还是宇宙射线信号。因此,对于实验中的干扰因素要尽量避免或消除,以下实验中消除或减弱干扰因素运用合理的是________。(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A、观察气体扩散现象时,需将上方瓶中装二氧化氮气体,下方瓶中装空气 B、用“土电话”验证固体能传播声音时,处于话筒一端的同学需放大音量; C、观察激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时,需在较暗环境中进行实验 D、观察小磁针在地磁场中的指向时,需远离用电器
    (3)、利用中微子穿透能力极强的特点,未来可以在哪些领域发挥其作用,请列举一例。
  • 11、晓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实验步骤如下:

    (1)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使木块沿桌面水平做直线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F , 将F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中。

    (2)将木块更换为铁块,仿照步骤(1)再做一次实验,将F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中。

    (3)根据F=Gf=F , 分别记录压力大小F和滑动摩擦力f的数值。

    请你写出晓彤实验方案存在的三个问题。

  • 12、小华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及干电池等实验器材,测量小灯泡L两端电压为2.5 V时的电阻值.

    (1)小华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S,发现小灯泡L发光暗淡,观察电压表、电流表均有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小华改正实验错误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示数为2.5 V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此时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为A,此时小灯泡L的电阻值为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13、实验桌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烧瓶,烧瓶内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和阻值相等且不变的电阻丝R , 如图所示。另外,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电流表和停表各一块,导线若干。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保持电阻阻值不变,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实验设计中可用煤油升高的温度Δt的大小表示电流通过电阻丝R产生热量的多少。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 14、人眼结构中,晶状体相当于可变焦凸透镜,看物体时,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不变。晓舟猜想人眼是靠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她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利用可调节焦距的凸透镜(“水透镜”)、蜡烛、带刻度的光具座和光屏等器材进行模拟实验,如图所示。保持光屏到“水透镜”的距离不变,改变蜡烛到“水透镜”的距离,调节“水透镜”的焦距,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得并记录物距和“水透镜”的焦距。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像距v/cm

    物距u/cm

    焦距f/cm

    15.0

    17.1

    8.0

    15.0

    30.0

    10.0

    15.0

    60.0

    12.0

    (1)、上述实验中,光屏上成的是(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2)、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建议适当远眺。结合实验数据分析,远眺时晶状体的焦距会变
  • 15、晓彤利用同一个微小压强计等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进行了甲、乙、丙、丁图所示的操作。

    (1)、U形管两边液面的能显示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2)、要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择图中的两图进行对比。
  • 16、
    (1)、在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时,晓彤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闭合开关后,晓彤左右移动金属棒AB , 均未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经检查,全部实验器材均无故障且连接无误。请你猜想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的原因是

    (2)、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实验中,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周围不同位置,闭合开关前,观察到所有的小磁针都指向南北,这是由于小磁针受到了的作用;闭合开关,小磁针偏转情况如图所示,发现改变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后,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发生改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17、
    (1)、如图甲所示,压笔尖的手指比压笔尾的手指凹陷程度大,根据此现象,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如图乙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用水浴法对其加热,可以看到: , 这属于升华现象。

  • 18、
    (1)、如图甲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

    (2)、如图乙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cm

  • 19、晓彤受《天工开物》中桔槔汲水启发,自制了“杠杆密度计”,将一轻质细硬杆固定在O点,质量为m的配重固定悬挂在A点,把不计质量的塑料桶装满水,用细线悬挂在杆上,将悬挂点移至B点,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在塑料水桶中分别装满不同液体,重复以上操作,在杆上可标出悬挂点对应液体密度的刻度值。ρ=1.0×103kg/m3g10N/kg , 关于该杠杆密度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桶悬挂点越靠近O点,对应的液体密度值越大 B、在图中AO:BO=1:2 , 则配重的密度约为2.0×103kg/m3 C、杠杆密度计上的刻度值是均匀分布的 D、要想增大该密度计测得的最大密度值,则可增大配重的质量
  • 20、在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晓舟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通过一系列操作,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如图甲所示;然后,晓舟将系好细线的金属块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测量质量时,通过向右盘中增减砝码和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再次平衡 B、金属块的质量为74.4g C、金属块的体积为10c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4×103kg/m3
上一页 278 279 280 281 2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