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2024)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十三章《简单电路》基础卷
- 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第一章《机械运动》提升卷
- 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卷
- 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序章《走进物理》提升卷
- 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序章《走进物理》基础卷
- 2025年秋-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走进室实验》(提升卷)
- 2025年秋-教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走进实验室》基础卷
- 2025年秋-人教版(2024) 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机械运动》提升卷
- 2025年秋-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机械运动》基础卷
- 2025年秋-鲁科版(五四制)(2024)物理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十一章 物态变化(基础卷)
-
1、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酒精的容器,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容器甲底部受到的压强容器乙底部受到的压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容器甲底部受到的压力容器乙底部受到的压力;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强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力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力.
-
2、让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液体可以看作是由片液层组成的,各片液层之间存在着摩擦,产生液体内部的阻力,这就是液体的黏滞性.小王用长度相同的细管来研究液体的黏滞性,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测得1s内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如下:
实验序号
液体种类
细管半径/mm
细管两端压强差
通过细管的液体体积/mm3
1
水
1
p
100
2
油
1
p
2
3
水
2
p
1600
4
油
2
p
32
5
水
3
p
8100
6
水
1
2p
200
7
水
1
3p
300
(1)、在小王用油做的实验中,若细管的半径是3mm,1s内通过细管的油的体积是 则细管两端的压强差是多少?(2)、由于液体的黏滞性,使得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要受到流体阻力,在一般情况下,半径为R的小球以速度v运动时,所受的液体阻力可用公式f=6πηRv表示.一个密度为ρ、半径为R的小球,在密度为ρ0、黏滞系数为η的液体中由静止自由下落时的v-t图像如图所示,请推导出速度v,的数学表达式. -
3、血管变细是“高血压”病的诱因之一.为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可做一些简化和假设:设血液通过一定长度血管时受到的阻力 f与血液流速v成正比,即 (其中k与血管粗细无关),为维持血液匀速流动,在这血管两端需要有一定的压强差.设血管内径为d1时所需的压强差为△p,若血管内径减为d2 , 为了维持在相同时间内流过同样多的血液,此时血液的流速是原来的倍,血管两端的压强差必须变为原来的倍.
-
4、两个同样的开口容器用两根同样的管子连通且装满水,两管各用阀门关闭(如图所示).两容器里水温保持恒定,左边的容器里水温为t1 , 右边的容器里水温为t2 , 并且如果阀门保持关闭状态,打开阀门K2 , 则容器里的水将(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不会”)通过阀门 K2;此后打开阀门 K1 , 则容器里的水将(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不会”)通过阀门 K1.
-
5、甲、乙两个水箱,上端开口,装有相同体积的水,乙水箱中的水位较高,现在两个水箱底部开两个面积一样的小孔,水从孔中流出.实验观察发现,水箱中的水流光所需要的时间与水箱横截面成正比、与储水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则箱中的水先流光,设乙箱中的水流掉一半的时间为t,则剩下的水流完所需时间为.
-
6、要使管道里的液体做匀速运动,必须在管道两端有一个压强差Δp.现有一根长为L、半径为r的水平直圆管,单位时间内通过管道截面的液体体积称为流量Q,已知流量Q与L、R、Δp有关,还和液体的黏度η有关,η的单位符号是Pa·s.(1)、已知 其中k是一个没有单位的常数,所有力学量的单位都可以由三个基本物理量(质量、长度、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请根据等式两边单位应相同的原则,求出α、β、γ的值.(2)、实验求得(1)题中的 设成年人主动脉的半径约为 主动脉的血流量为100mL/s,血液的黏度为 试求在一段0.2m长的主动脉中两端的压强差△p,并分析当病人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相当于血管内径变小)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7、如图所示,一个足够长的两端开口的U形管内装着水银,U形管左管横截面积为6.5cm2 , 右管横截面积为15cm2.将800g水缓慢灌入U形管左管,平衡后在水和水银面的交界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为Pa,U形管右管水银面高度上升了cm.
-
8、如图所示,横截面积为S的容器内盛有部分水,水面上方压有一块横截面积也为S的活塞M,现在活塞的中央挖一面积为S0的小孔,小孔内塞入一木塞N.假设N与M之间、M与容器壁之间紧密结合,且不考虑任何摩擦.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当在 N 的上方放置一块质量为m的物块后,活塞 M 上升的距离为;木塞 N 下沉的距离为。
-
9、如图所示是一个足够长、粗细均匀的 U形管,先从 A 端注入密度为ρ1的液体,再从 B端注入密度为ρ2、长度为L的液柱,平衡时左右两管的液面高度差为L2.现从A端再注入密度为ρc的液体,且 要使左右两管的液面相平,则注入的液柱长度为( )A、 B、 C、 D、L
-
10、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质量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取部分乙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若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是V甲、V乙 , 则( )A、V甲可能等于V乙 B、V甲可能大于V乙 C、V甲一定大于V乙 D、V甲一定小于V乙
-
11、如图所示,在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内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甲的液面低于乙的液面,此时两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恰好相等.若容器足够高,并在两容器中同时倒入或同时抽出各自适量的液体,最终使得两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入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 B、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大于h乙 C、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小于V乙 D、抽出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等于h乙
-
12、圆柱形容器注入某种液体,深度为 H,容器底的半径为 r.如果液体对侧壁的压力等于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那么 H:r为 ( )A、1:1 B、1:2 C、2: 1 D、π:1
-
13、甲、乙两圆柱形容器,其底面积之比为1:2.容器内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则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强之比和压力之比分别为( )A、2:1,1:1 B、2:1,2:1 C、1:2,1:1 D、1:2,1:2
-
14、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水银,然后向左、右两管内分别注入水和煤油.两管通过水平细管相连,细管中的阀门将水和煤油隔离,两管中的水银面相平,如图所示.当阀门打开瞬间,细管中的液体会( )A、向左流动 B、向右流动 C、不动 D、水向右流动,煤油向左流动
-
15、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柱状容器甲、乙分别盛有两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p<pz.若要使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A、在甲中抽取、乙中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B、在乙中抽取、甲中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C、在甲、乙中同时抽取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D、在甲、乙中同时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
16、如图所示,盛水容器中浸入一两端开口的圆筒,筒下挡有一轻质薄片后,向其中注入油,当油柱高度与筒的浸入深度如图所示时,圆筒底部的轻质薄片刚要脱落,设水的密度为ρ0 , 则油的密度是 ( )A、 B、 C、 D、无法确定,因横截面积不知
-
17、如图所示,有两本完全相同的书A、B,书重均为5N,若将两本书等分成若干份后,交叉地叠放在一起置于光滑桌面上,并将书A固定不动.用水平向右的力F把书B抽出.现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
n
将书分成的份数
2
4
8
16
…
逐页交叉
力 F 的大小 /N
4.5
10.5
22.5
46.5
●(
190.5
根据以上数据,试求:
(1)、将书分成32份时,力F的大小.(2)、该书的页数. -
18、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立柱质量为 M,有一质量为 m的猴子从立柱上下滑.已知猴子沿立柱滑下时,受到摩擦力为 f,则猴子下滑时立柱对地面的压力为( )A、Mg B、Mg+f C、Mg--f D、(M+m)g+f
-
19、如图所示,静止的传送带上有一木块 A 正在匀速下滑,当传送带突然向上开动时,木块滑到底部所需的时间t与传送带静止不动时所需时间t0相比 ( )A、t = t0 B、t>t0 C、t0 D、无法判断
-
20、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 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滑轮到 P、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 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轻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在水平向右的拉力 F的作用下,P向右做匀速运动,则F 的大小为( )A、4μmg B、3μmg C、2μmg D、μ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