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乙图中的器材按甲图连接完整(连线不得交叉)。

  • 2、小明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闭合开关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电压表V1和V2的指针位置完全一样,如图乙所示,则L2两端的电压为V,L1两端的电压为V,L1和L2的电流之比是

    汽油机的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1s完成个冲程,对外做功次。

  • 3、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的瞬间,B带电,电流方向是

  • 4、电视节目“奔跑吧,兄弟”中的撕名牌活动已经成为最热的游戏节目之一,撕名牌的过程就是克服胶分子间力的过程。
  • 5、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水力发电 B、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C、酒精挥发、蜡烛熔化 D、光合作用、木炭燃烧
  • 6、如图所示,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灯逐渐变暗,则M、N分别应接(  )

    A、A、D B、B、C C、A、B D、C、D
  • 7、图所示的空白圆圈1、2、3不是电流表就是电压表,当开关S闭合后,三个电表都有正常读数,灯都发光,那么(  )

    A、电表1、2、3都是电流表 B、电表1、2、3都是电压表 C、如果1是电流表,那么2是电流表、3是电压表 D、如果1是电压表,那么2是电流表、3是电压表
  • 8、《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对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西芹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把榆钱饭蒸热 D、拌:香葱和豆腐伴着能入味,说明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 9、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动车具有动力集中、提速快、效率高等优点。小明和爸爸国庆期间乘坐D3108次列车从上海到武汉游玩,此趟列车具体行程见下方时刻表:

    车站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上海

    始发站

    09︰50

    0

    南京

    12︰02

    12︰11

    301

    合肥

    13︰19

    13︰21

    457

    武昌

    16︰11

    终点站

    841

    (1)、该动车从南京到武昌间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途中动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用了2min完全通过长2000m的隧道,求这列动车完全在隧道中的时间是多少s?
    (3)、列车冲出隧道后仍以72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一段距离后火车头鸣笛,鸣笛4s后车头处的司机听到来自隧道口处山崖的回声,则列车鸣笛时车头离隧道口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10、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所在小组突发奇想在烧杯和试管中都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通过分析图象可知 (选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从冰熔化图像可以看出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7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分析图象可知试管内的碎冰的熔化过程共经历了min。
  • 11、在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活动中。

    同学们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1)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择琴弦编号);
    (2)、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进行研究,此选择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3)、如图(2、3、4、5)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响度相同的图是

  • 12、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长度为cm;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为tAC=2.6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
    (3)、在测量tAB时,如果小车到达B点之前就按表停止计时,这样测得B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
    (4)、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C中点时的速度为v1 , 经过时间tAC中点时的速度为v2 , 则v1v2
  • 1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所示,请在图(b)中画出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 14、现有两支细玻璃管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相同,玻璃泡和玻璃细管内水银质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内径粗的水银升得低,两支温度计的读数(选填“不确定”“细的高”或“相等”)。另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20℃;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80℃,当用这支温度计去测实际温度为60℃的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示数应为
  • 15、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dB;演奏编钟时,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的声音。

  • 16、如图是某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长度的情景,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停表的读数为 s。

  • 17、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C、3s后,vA>vB , 第5s末A、B相遇 D、A开始运动时,B已经在A前方8m处
  • 18、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8m的A、B两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两车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遇,则(  )


    A、t一定等于4s B、t可能等于4s C、t一定等于28s D、t可能大于28s
  • 19、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实验中,小明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拍得如图所示的照片,这种相机说明书上的描述如下:“…每间隔0.25s拍摄一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锥运动的时间tAB<tCD B、纸锥从A到D的时间为1s C、纸锥从E到F下落的速度是0.8m/s D、纸锥从A到F下落的速度一直变大
  • 20、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钢尺伸出长度一定时,用不同力度拨动钢尺,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实验:将钟罩内抽成绝对真空,在外面听不到闹钟的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C、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小明通过“土电话”与小丽交流时,捏住“土电话”中间细线,小丽仍能听到声音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跳转